淄博高新区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会议

3月31日,高新区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会议,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对经济运行、投资项目建设、GDP核算工作进行调度分析,查找不足,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经济健康运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高新区领导魏玉蛟、袁晖、李秀清、朱贻胜出席会议。经济发展局、建设局、财政局、地方事业局、科技局、投资促进局、淄博保税物流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宣传新闻中心、四宝山街道、宝山生态科技园区、重点办、城投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各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专兼职统计人员参加会议。

淄博高新区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分析暨GDP核算工作会议

会议通报了1-2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和GDP统一核算联网直报相关指标情况及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两园一办负责人就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发言;GDP统一核算基础指标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紧扣涉及核算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发言。

受疫情影响, 1-2月份,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出现下滑,新医药产业逆势增长10.35%。与此同时,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三产等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明显。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高于全市平均2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二产投资下降44.4%,占投资比重为27.5%;三产投资增长60.2%,占投资比重为84%。173个“四新经济”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5.6%。41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复工31个,复工率75.6%,年度完成投资1.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2%;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出口有所下降。1-2月份,高新区进出口总值12.68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总值9.63亿元,下降6.3%,进口总值3.05亿元,增长76.8%;金融市场总体稳定。1-2月份,高新区15家银行存款余额447.61亿元,比年初增加16.67亿元,增长3.86%;贷款余额429.14亿元,比年初增加33.31亿元,增长8.42%。2月存贷比为95.87%,年初存贷比91.85%。

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魏玉蛟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对二季度经济运行和GDP核算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要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全力以赴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超常规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抓好招商引资,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时间损失、工作损失、发展损失夺回来,有力有序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

针对GDP核算工作,魏玉蛟要求,各部门、各园办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这一特殊时期位列全市前列;二是要扎实做好一季度GDP核算和企业联网直报、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数据,力争指标对应的每项工作都能取得最好的发展成果、指标数据取得最好成绩,全面夯实GDP统一核算基础,确保一季度经济运行起好步。三是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上报的各项数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审定,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反映全区社会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成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针对二季度经济运行工作,魏玉蛟要求,一是要抓紧抓实即期经济运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谋划储备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要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精准调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运行情况,推动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向好。要继续抓好企业复产,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更加高效、快速的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既要复工率100%,更要企业产能达产100%。

二是要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落实挂包推进机制,切实抓好投资增速和项目质量,提升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挂包领导要真包真靠,带头深入项目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力争下半年市重大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大幅提高,争取在政府专项债券、中央专项扶持资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双招双引”工作。要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为导向,利用“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合作招商活动,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片区,实行分片区、分产业专业化精准招引;要持续强化产业组织理念,紧盯产业链条,逐一理清主导产业缺失环节,逐一研究目标企业、目标产品、目标技术和目标团队,做精做细招引方向标、路线图,逐步补齐产业生态断层、断点,力争全年完成省外资金60亿元、外资1亿美元;要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用足用活市“人才金政37条”,及时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力争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泰山系列等高层次人才12人以上。

四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速推进科学城建设,加快3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度,集聚一批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服务机构等科技要素;发挥平台带动作用,用好各类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加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平台,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阶梯式“双创”载体链。

五是要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打好“产业攀登”攻坚行动,重点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五个优化”,以及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陶瓷等高端产业园区建设,聚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要精准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好挂包制度、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旗舰企业。要全力引进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 “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力争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要大力实施金融赋能行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做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效解决企业资金需求。

六是要下大气力优化发展环境。要聚焦流程再造,统筹推进体制机制、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园区运行体制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打造“高新区效率”,叫响“高新区服务”品牌。要大力实施生态赋能行动,加快推进东部绿色生态区27平方公里的生态提升,加快建设“三个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实施三大工程(城市更新、生态恢复、全域城市化),开展“两大行动”(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大会战和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聚力提升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宜居宜业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