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潇潇雨歇出征夜,徐汇房管局第二批“大白”已到岗增援,尽管不舍家中年幼的儿子,放心不下年长的父母,但他们却毅然奔赴“一线”,毫不犹豫,一切只为守“沪”。

姚力:

出发的时候,儿子搂着我的脖子问:“爸爸,你去哪里啊?”

“爸爸去打病毒啊。”

“那你要很久不能回来了吗?我会想你的。”

我心里一阵酸,“我们打赢了就会回来啦,爸爸也是在保护你们”。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疫情就是命令

无论是驻守上海南站还是前往集中留验点,我都义不容辞。

新年伊始,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二月,为守好上海南大门,我根据上海南站志愿者执勤计划安排,认真落实查验核实工作,一丝一毫不放松。三月,在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之时,全球的疫情形势愈加恶化,受组织信任,我又立即赶赴华泾留验点,参与重点国家来沪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疫情就是命令,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疫情需要担当

记得有本书里曾经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很荣幸我成为了那些最勇敢的人。

在接到组织的通知后,我就立即回家打包行李,在得知我即将赶赴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后,家人一开始是有点担心的,但是我说我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要勇于担当,总要有人去最前线筑起城墙,守护大家。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疫情前有真情

疲惫的身影后,是肩并肩的战友情义;一杯杯的奶茶中,是入“沪”人员真挚的关切。

我所在的班组是华泾留验点夜班一组,执行晚上八点至早上八点的工作任务。全组一共20几个兄弟,大家按照流程,严格落实各项查验步骤,不留任何死角。客流量大的时候几乎是一晚13-14个小时不休息。但面对巨大的工作量,我们却始终互相扶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有一次送一位外国旅客去做核酸检测,途中有着这么一段对话。

外国旅客:你们工作了多少时间?

我:我们是晚上8点到次日8点。

外国旅客:你们很辛苦,谢谢你们。

我:我们在保护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旅客为“大白”们点的奶茶外卖

董杰:

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时期,防止境外输入是机场抗疫工作的要点,守住入境防疫第一道关口,是每一位志愿者的使命。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我所在的登记小分队是旅客们见到的第一波徐汇“大白”,测温,扫描机场的信息登记二维码,核对护照和健康申明卡上的信息,告知当日的隔离政策,这是登记工作的基本流程。

经过长时间的飞行,入“沪”旅客们所使用的口罩效能降低。在落地后,我们贴心地准备了新口罩,提醒他们洗手后进行更换。

登记信息后,旅客到一旁等候转运,而我们则抓紧统计,为转送做好准备。同时,每个旅客登记完后,我们都会在登记区域喷洒消毒液,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每次出勤,整套防护装备包裹在身上十几个小时,虽然出汗较多,但大家都不敢多喝水,生怕万一接待旅客较多,没空上厕所只能忍着。尤其是长时间佩戴n95口罩让人喘不过气,每天只有吃饭时间才能摘下口罩暂时透气。人流高峰的时候,我们几乎一刻不停地说话,隔着口罩、面屏和防护服,和登记台对面的旅客说话不得不刻意提高音量,加上不方便喝水,很快就会口干舌燥。其中艰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但在这个团体中没有人喊苦喊累,都尽职尽责,其中有位组员由于口罩勒得太紧,耳朵被勒出血,也没有叫过一声苦。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鼓舞我做好工作,为抗击疫情出一份绵薄之力。

今天,第一批出征的徐汇房管“大白”马潇与周俊慈已经顺利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马潇:

收获温暖、收获感动、收获战友情,这段特殊的经历将成为我无比珍贵的回忆。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日出日落、冬去春来,转眼间,就要告别“防输入”志愿者工作了。我曾为旅客的配合和肯定而感动,也曾为旅客的无助和害怕而心疼,曾为队友忙碌到没时间吃饭而着急,更为整个团队克服一次次困难、完成一个个接送任务且从未出错而自豪。

白色防护服就是我们的“战衣”,穿上它就拥有力量,支撑我战胜每一次疲惫。做好“不漏一人、不错一人”,25天以来,我们小组齐心奋战,浦东机场接送134人,徐汇观留点接送685人——这是我们的成绩单!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战疫有我,践行担当,能够为守“沪”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光荣!草长莺飞二月天,期待疫情之后,我们可以尽情拥抱上海的春暖花开!

而4月1日,恰好是周俊慈的生日。

周俊慈:

今天是我的生日,而截止昨日(3月31日八点),我在浦东机场的“防输入”志愿者服务暂告一段落了。这是一个特别的生日,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880位旅客,是我们小组交出的一份答卷。25天以来,有疲惫、有无奈,但更有收获、有感悟。于这场防疫攻坚战而言,我贡献的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但于我的人生而言,这将是一份无法忘怀的回忆。

庚子鼠年,从开局就充满了魔幻,疫情、蝗灾、经济下滑接踵而至。但在浦东机场的经历让我感受到:我们的一腔热血,终将成为战胜这一切的利器!

若有战,召必回!效己力,战必胜!

这场疫情是挑战,更是起点。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天佑我中华!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小伙伴们为周俊慈定制的生日蛋糕

房管的“大白”,徐汇的“大白”,为了守护上海日日夜夜坚守在浦东机场与留验点的“大白”,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从守“户”到守“沪” ——我们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