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貢山 叢林探祕“刮刮”

叢林探秘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去年,在一次同保護區護林員和保葉、和平全兩位同志的交談過程中,有一個雉類的本地民族語叫法,引起了我的特別注意,叫“刮刮”。


從那時起,丙中洛管護站和天保所工作人員開始了漫長的探尋“刮刮”之旅。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艱辛艱險的監測之路

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野生動物調查工作,必須要掌握動物的漢語名和民族語叫法,探尋“刮刮”之旅期間,工作人員們不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用盡一切辦法、想出各種方式、踏遍可能生存的各種山川、河流;也一直向很多專家、護林員、村民進行了大量的諮詢、訪談和民族語言學習,期望能早一天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入戶訪談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期,同護林員李桂祥和餘利華一起收回安放在保護區的一臺紅外相機時,意外發現拍攝到了“刮刮”在野外的生活影像,至此丙中洛鎮的雉類又增加了一種。翻看著影像記錄,心底裡湧出一股暖流,這個“禮物”特別驚喜、特別昂貴,這半年所有的艱辛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這就是科研探索樂趣和自然資源保護的意義。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刮刮” (雌)

經鑑定,這個本地民族語叫“刮刮”雉類為勺雞。在丙中洛境內監測到尚屬首次,從以往的文獻記載看,它在地理分佈上是廣佈物種,丙中洛鎮目前已有2處紅外相機均監測到勺雞活動影像;在貢山縣境內其他地方同樣也監測到過,這對科研和保護的人員來說,是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極其重大的保護意義,從當前丙中洛管護站和丙中洛天保所工作人員監測、訪談到的情況看,勺雞在丙中洛鎮境內怒江兩岸的高黎貢山北段和怒山均有分佈,且這次監測到的影像裡有成年的雌雄個體,是一個極其利好的信息。

△勺雞(雌)


△勺雞(雄)


勺雞(學名:Pucrasia macrolopha),體長46-50釐米,體重640-900克。雌雄異色,雄鳥頭部暗綠閃金屬光彩,具一束棕褐色和黑色相雜的長形冠羽;頸部兩側各有一白色塊斑;體羽灰色具黑色縱紋;下體中央至下腹深栗色。雌鳥通體羽色以棕褐色為主,密佈暗色斑紋。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勺雞分佈於喜馬拉雅山脈及中國西南部、中部和東部,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分佈範圍較廣但種群數量稀少,棲息於1500-3600米的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繁殖季節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季結群。勺雞天亮下樹和天黑上樹後經常發出長時間的響亮鳴叫,以花、嫩葉、幼芽和果實為主要食物,也吃昆蟲。繁殖期3 —7月,在地上築淺的碗狀或圓盤狀巢,每窩產卵4—9枚。

以下是在丙中洛監測到的其他部分雉類: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血雉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環頸山鷓鴣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紅腹角雉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白鷳

秘境貢山 叢林探秘“刮刮”

△白腹錦雞


雉類隸屬於雞形目雉科,多為森林和山地鳥類,大多數雉類體型較大、羽毛豔麗,備受國內外鳥類學家和觀鳥愛好者的關注。勺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物種資源,同時對植物種子傳播、消耗昆蟲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又是其他食肉動物的食物,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個成員,雉類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反映當地森林類型、質量和保護狀況的有效指標。

丙中洛鎮具有獨特的自然民俗風光美景,同時還處在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地段,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也給許多動植物生息繁衍提供了絕佳場所,聲稱“人神共居”的丙中洛。當前,貢山管護分局丙中洛管護站叢林探秘工作組已監測到金貓、狼以及雉類10種,從護林員和民間訪談的信息裡,還有很多物種有待我們科研保護人員去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下一步,貢山管護分局準確把握自然保護區保護工作的形勢和任務,結合縣情、立足鄉鎮實際,充分聯合全縣護林員力量,不斷創新科研、監測工作方式,努力探索自然科學,全力推動地方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圖:丙中洛管護站、丙中洛天保所


原標題:叢林探秘(二) | “刮刮”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