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幫扶“N次方”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關工助力。宿遷是農業大市,是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戰場。近年來,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宿遷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努力推進“三扶兩創”工作,“硬核”助力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

關愛幫扶+青年農民

創新創業融合讓農民富起來

青年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也是農村基層關工委重點關愛對象。推進“三扶兩創”(扶志、扶技、扶創業,創建創業示範基地、評選創業之星),幫助青年農民創業,是新形勢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內容。

依託宿遷農民培訓學院開展青年農民創業培訓,每期培訓學員200餘人,把“互聯網+農業”納入培訓內容,聘請京東研究院專家講授電子商務知識,分享網商成功經驗,指導網店運營技能,培訓組織學員實地觀摩京東產業園,增強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本領…… 宿遷積極融入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青年農民“菜單式”科技培訓,進一步深化“三扶兩創”工作。

泗洪縣在鄉鎮試點建立青年農民關愛工作站,為青年農民就地提供技術、市場信息、金融扶持等幫助;沭陽縣針對花木電商產業的獨特優勢,邀請花木專家和電商達人,走進青年農民家中,講解花木種植、育種、管理以及線上電商運行方面的技巧;泗陽縣以推薦省“雙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青年人才為載體,實現科技“五老”結對到位、科技支持幫扶到位。2019年,宿遷脫貧率達100%,3個重點幫扶縣順利退出。

關愛幫扶+留守兒童

健康成長融合讓農村強起來

弱勢群體青少年是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也是鄉村振興的後勁所在。作為勞務輸出大市,宿遷始終把關心幫扶留守兒童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進一步提高留守兒童寄宿教育管理關愛水平,切實做好未成年人、留守兒童等弱勢青少年親情關愛、心理健康等工作,2019年,宿遷市關工委會同宿遷市教育局舉辦“全市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提升關愛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培訓班,聘請專家授課,培訓300名寄宿制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生活老師和校醫。

孤棄兒童是青少年弱勢群體中最為特殊的群體,如何關愛、幫扶、引導孤棄兒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免費理髮、洗澡、就醫、乘坐公交車、閱讀報刊雜誌,收看有線電視、借閱圖書……宿遷把“八免一卡通”當作“愛心特權”,送給孤棄兒們,為他們的成長撐起一片藍天。創新推動“八免一卡通”深入開展,目前,全市107個鄉鎮 (街道)的2850名未成年孤棄兒和困難留守兒童受益。此外,積極開展“冰凌花”“千人助學計劃”“送溫暖”等系列活動,累計資助資金50多萬元,受益青少年3500餘人。

關愛幫扶+鄉風文明建設

文化助力讓鄉風“純”起來

鄉風文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宿遷基層關工委“五老”人員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老教師、老戰士,他們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是對村風民約的最好示範。

俗話說,村有“五老”村風變好。“五老”人員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同時,參與村居管理、矛盾調處化解、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等工作,為樹立良好鄉風默默奉獻。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隨處可見基層關工委“五老”身影。

泗陽縣南劉集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周守權組織“電瓶車宣講團”,向村民宣傳防控疫情知識;沭陽縣馬廠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同富勸阻村民聚集打牌、打麻將……還有許多基層關工委“五老”志願者參與卡口值班、外來人口登記、居家隔離服務等工作,他們還組織捐款捐物。每一個點滴的“五老”事蹟都是在弘揚正能量,都是對鄉風最好的“純”化。

關愛幫扶+轉型發展

“綠色”融合讓農村美起來

近年來,宿遷關心下一代工作在融入鄉村振興的發展大局中,積極探索關愛幫扶與“綠色”幫扶融合發展新路徑。

泗洪縣是江蘇貧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縣。為拔“窮根”,該縣每年對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量身定製”幫扶措施。通過自選項目組織開展“助力奔小康、建美好家園”活動,助力困難青年一個不落脫貧,助力有志青年放開手腳創業,助力有為青年帶頭綠色發展,想方設法幫低收入青年鼓起錢袋子。此外,宿遷積極動員“五老”踴躍參與8個生態示範鎮和2個扶貧重點片區建設,促進居住、土地和產業“三集中”。

鼓勵綠色轉型發展,重點幫扶花木、水果種植、電子商務、家庭農場等綠色產業,積極參與“五小”水體整治、鄉村環境綜合治理……沭陽縣新河鎮、顏集鎮關工委針對本地花木種植的特色,組織花木電商專題培訓班,積極引導傳統作物種植農戶向花木種植轉型,向花木電商轉型,讓農民富起來的同時,也讓宿遷農村美起來。(記者 史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