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3月30日,廣東共青團發了一篇致敬涼山31位救火英雄的推文。

看著手機,心想:這麼快就一年了啊。

往下拉著英雄們的照片,雖然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記得他們為人民所付出的一切。

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等我再一次看到四川大火的新聞時,我其實一下子並沒有反應過來。

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我以為,這只是在致敬救火英雄一週年的一個標題而已。

而當我看到犧牲人數從31變到19時,心裡咯噔一下子,意識到事情不對勁了。

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而當我點進去的時候,怔住了。

我難以相信,在幾乎同樣的時間

——3月31日,以同樣的方式——“遭遇風向突變”,大火把撲火隊員們又一次帶走了。

我在心情沉重的同時,已經預見了接下來媒體稿子應該要寫什麼。

黑色背景——“犧牲”“心痛” “淚目” “最後的畫面” 。

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不是說不致敬犧牲,不悼念英雄。

而是我怕習慣性複製黏貼的賣力哀悼後迅速地遺忘。

更怕一而再,再而三。在如此慘痛的教訓後,再在同樣的地方葬送如此寶貴的年輕生命。

要知道,媒體的一個個點燃蠟燭的表情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悲慟。

不能再把這樣的事故歸結於無情的災難,要知道這次媒體標題的“四川西昌大火”中的西昌就隸屬於涼山啊!

今年標題為什麼不稱之為四川涼山大火,我不得而知。

但我害怕,很多人就此把此次大火與上次分離來看,從而淡化悲傷,遺忘反思。

前世之事,後事之師。

我們不得不看到在這兩次大火中的隱憂。

對待這樣的山火,撲火隊伍是否還經驗不足,畢竟我們都清楚的記得一年前的救火英雄們都太年輕了,其中更有00後,我沒有忘記。

群眾的野外防火宣傳有無到位,之前的問題整改是否落實到位。

在季節性火災如此多發的地方,制定防火預案是否真的切實有效,有實際操作性。

之前全網熱烈討論澳洲山火的時候,我們一直稱讚這我們國家救火隊員的“為國為民,赴湯蹈火”。但要清楚的一點是,我們悼念英雄,但不鼓勵犧牲。

犧牲,應該警醒我們,使我們避免和減少以後的犧牲。

我想,這也是一直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原因之一。

寫這個稿子的時候,好消息傳來。

截至4月1日13時25分,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瀘山正面明火全部撲滅,目前3條火線明火全部撲滅。

避過了疫情,可他們卻被山火吞噬


週年祭,不能用生命祭奠生命啊。

文 | ERSHI

圖 | 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