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美如畫 一路皆風景 (四)——我的色達之旅

色達縣,位於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壩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匯處。平均海拔3900米,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以藏民族為主的民族聚居的純牧業縣之一。全縣近三萬六千多人,其中藏族佔百分之九五。也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川西北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色達縣民風淳厚,許多風俗至今沿襲,藏族文化傳承良好。高海拔草原風景優美,構成特有自然與人文景觀。

川西美如畫 一路皆風景 (四)——我的色達之旅

2018年5月17日,我們自觀音橋鎮出發行車約三個半小時,就抵達了色達喇榮溝外小鎮。小鎮海拔約3800米左右,大多數的遊客都能適應,極少數的人略有高原反應。鎮上川味餐廳很多,很適合我們的口味。

從餐廳出來就可以直接進入色達著名的景區五明佛學院參觀,溝外,學院牌坊二邊,白色經塔神聖而肅穆。過了牌坊,步行約200米,就進入色達有名的紅色建築群所在地——平均海拔3900米喇榮溝內的交通車站。乘車就可以進入核心景區溝內參觀了。喇榮溝的建築主要由二部分組成,喇榮溝的前部分為一片以黃色基調的建築群。映襯在藍天白雲之下,綠色的山坡之間,別有一番景緻。

川西美如畫 一路皆風景 (四)——我的色達之旅

色達風光

穿過黃色建築群,車行約10分鐘就到了喇榮溝的後半部分,即以紅色為基調的紅色建築群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學院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

整個喇榮溝內,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紅色的僧舍很壯觀,山谷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千間紅色的小屋,簇擁著山底和山樑上幾座建築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寺廟和佛堂,身披絳紅色僧袍的修行者們來來往往,充滿生機和祥和的氣息。

溝底海拔約為3900米,沿著水泥臺階則級而上,約半小時就登上了五明佛學院的最高處——壇城。立於壇城之上,俯視四方,總佔地面積4平方公里的五明佛學院全景盡收眼底。從溝底到三面山坡半山間,滿目紅色小屋於藍天之下格外醒目,水泥道路將房子分成一個個區域,彷彿玉帶鑲嵌於其中,五色經幡在點綴山嶺上迎風飄揚。真可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登高處,不知景美啊!

川西美如畫 一路皆風景 (四)——我的色達之旅

作者與朋友在色達遊覽

欣賞眼前的一切,思考美景的形成。其實,美麗、風景、風情並非先去構思,很多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形成。就形成了獨特的風景和獨特的文化。當初建造這些紅房子的人,肯定從未想到,這裡會成為一道震憾的風景。更沒有誰會想到,在不經意之間,許多遊客便慕名而來。雖然打破了原來的寧靜,但也給了這裡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在這裡欣賞風景,沒有了喧囂,只有寧靜的欣賞與驚歎。

從喇榮溝出來,便進入了色達金馬草原。草原四周群山環抱,色曲河九曲十八拐的緩緩地流經草原之間很有詩意。一頂頂黑帳篷如同一顆顆黑珍珠鑲嵌在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歌聲聲。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緻。縣城就建在草原上,我們抵達時,正是夕陽西下,晚霞鋪灑在草原上,如同灑下一片金光,溫馨而吉祥!

晚上漫步海拔4000米的色達縣城,道路寬廣,很寧靜,很悠閒!各種藏式特色建築就是一道風景,著藏族民族服飾,轉著小經筒的人們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到處都展示著高原的民族風情……


川西美如畫 一路皆風景 (四)——我的色達之旅

色達草原風光

早上的色達縣城,旭日東昇,將草原照耀得格外燦爛。導遊告訴我們“金馬草原”的取名來源於二個傳說,一個傳說是在金馬草原腳下有一匹金馬,還有一個傳說在人們曾在這個草原上發現過一塊馬頭形金塊,所以叫金馬草原。欣賞著眼前的一切,看著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閒地開著車的牧民。我想草原名稱的由來一定是因為這裡的風光。因為早晚的陽光普灑在這草原上,如給草原一層渲染了一層層金色波浪。策馬揚鞭,馳騁於草原上,如同金馬飛騰,才是其名的由來!

離開草原時,太陽正在慢慢上升,縣城在我的眼中漸行漸遠。我們祝願色達如金馬騰飛!我也一定會再次來欣賞色達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