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類圖書:存一顆格物致知之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社會各個層面都在經受考驗。在與疫情鬥爭的過程中,“文化抗疫”的力量溫暖而堅定。除提供精神力量的文學類圖書外,知識類圖書重新受到關注。

許多出版社第一時間火速出版抗疫知識、心理疏導等圖書。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疫情防控”主題的圖書佔到所有新知類圖書品種的一半。這些圖書,撫平了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同時喚起了人們對醫學知識及其他新知類圖書的熱情。

新知圖書拓展認知邊界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任何新情況、新疑難來臨,在沒有前車之鑑的情況下,高效應對、妥善處置都有賴於思維能力推動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踐方法。因此,優質的知識、經驗儲備與科學的思維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人類對新知的探索貫穿社會發展的始終。

望星空,觀山海,人們的閱讀需求不會總停留在信息、常識層面,出版的本質也要求將更多建立在準確事實基礎上的知識性、思想性、人文性強的內容,沉澱為寶貴的經驗,從實踐與精神上給我們指引——遠到1400多年前的《水經注》,難以想象酈道元是怎樣以“飲河酌海”的氣力為後人留下了這部中國古代最為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400多年前,《本草綱目》終成“本草學集大成之作”,影響世界億萬民眾;300多年前,世界上首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綜合性著作《天工開物》,在對生產技術的探索中,傳遞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思想。近至1944年,《生命是什麼》代表了薛定諤從物理轉向對生命與心靈的觀照;1962年,《寂靜的春天》將“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的里程碑”立於地球之上;1976年,《自私的基因》從進化到文化,刷新了人類反抗自私因子的世界觀;上世紀80年代,《走向未來》叢書在譯介西學的同時,彙集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關於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最前沿的思考;1992年,《第一推動》叢書橫空出世,使閱讀科普從單純的個人愛好提升為一種公共使命;2006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新知文庫”新版出版,直至今日都是新知類圖書的先鋒與表率;2012年,《發現之旅》用歷史上偉大的10次自然探險打開了中國人的博物世界。

“新知”一詞不算新鮮,而被概括為一個圖書門類大約就是從此開始的。

帶來多重閱讀體驗

據開卷數據分析統計,2015年至2019年5年間,在每年全國銷售排名前100的圖書中,新知類圖書的佔比提升了7%。

“新知”即“新的知識”,類似於科普,但又不止於此。“新知”類圖書並不遵循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分類原則,也沒有嚴格的學科界定,實際上,它更側重於認知事物的新觀念、新視角、新方法,將之植根於一些已知但未曾深思的領域,我們就看到了《槍炮、病菌與鋼鐵》《如何閱讀一本書》《刻意練習》等兼有歷史、社科、心理甚至文學趣味的新知好書。總體而言,新知類圖書著重討論探索與發現的動機、洞察與精進的門徑、關注人類生命成長與認知世界過程中的互動關係,從而呈現理性思辨的人文關懷圖景。閱讀《未來簡史》《草木緣情》等書,在接收新知識、新觀念的同時,我們常會讀到歷史、經濟、文學等要素,享受多重的閱讀體驗。這類經典圖書的每一次出版,都會引發人們對生命、科學、環境、社會、博物的關注風潮。

目前,“新知”已成為諸多圖書榜單的固定分類,比如豆瓣2019年度讀書榜單“科學·新知”,新浪好書連續多年堅持的“生活藝術新知類好書”榜,很多出版社的年度好書評選,也特別設立了“新知”一類。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新知文庫”是讀者心目中的經典,它以“新興話題、傳奇故事和普遍感興趣的專門史”為旨趣,不論是1986-1998年間的老版新知文庫,還是1996-2004年間推出的“科學人文叢書”,都為2006年新版新知文庫的出版夯實了內容與讀者基礎。叢書均衡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比例,並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敘事風格,在2018年出到了100種。《音樂如何可能?》之類的圖書“既是新知識,也是新知己”。

新知類圖書也是商務印書館工具書與學術類圖書之外的出版亮點,這與商務百年的博物出版傳統密不可分。

以近代自然教育的開創者、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理化部主任杜亞泉為代表的先賢,秉承“揭載格致算化農商工藝諸科學”的博物志向,達成了以《萬有文庫》“自然科學小叢書”200種為典型的博物教科書、工具書、學術經典、大眾讀物、圖譜手冊、雜誌的全方位出版。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說:“不同方法認識世界,達成不同的目標,便形成了不同的學科。所有學科又相通,因為研究的是同一個客觀世界。每個學科因自己獨特的價值受到重視、尊重和喜愛,又不可避免有自身侷限性。新知類圖書就很好地體現了學科之間各具優勢而又彼此完善的特點。”

如今,自然文庫、自然觀察、涵芬博物、探索·新知、科學史譯叢、科學新視野、生肖日曆等共同構成商務新知類圖書的重點產品線,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中國自然好書獎等諸多中外圖書獎項。《鍊金術的秘密》《世界圖景的機械化》等科學史經典豐富了學術出版的門類,《草木緣情》《中國鳥類圖鑑》《幾率》《脂肪的真相》等則把博物精神深入日常生活。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博物學評論》雜誌也已正式發行。這些圖書和刊物的編輯多具有生物學、科技哲學、地理、數學、化學等學科背景,都是熱愛自然的博物達人。

或實用,或經典,各出版社的新知類出版異彩紛呈:科學出版社的“20世紀科普經典特藏”、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癌症·真相》《山海經》、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圖靈新知”系列、中信出版社的《海錯圖筆記》和洛倫茨科普經典系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未讀·探索家”系列、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生命科學”書系等,都是讀者喜愛的好書,暢銷榜上的常客。

“新知”所代表的探索精神,貫穿人類從古至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歷程,點亮了人類彷徨的迷途,也點綴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閱讀的碎片化常使信息過載,新知類圖書的閱讀將人們認知與習得過程拉回到一個正常的速率。

同時,我們也期待此類圖書可以打破選題同質化的傾向,以更多打動人心的作品加速本土新知原創高峰的早日到來。

人類需要“新知”的滋養,它時刻提醒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嶄新的角度去觀照世界與自身,向世間傳遞鮮活的生命力量,激發每一個孩子探索的好奇心,激活每一個成年人對生活的熱情。所謂“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或許便是閱讀新知類圖書的終極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