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1.

4年前收到一組林中小木屋的照片,寄照片的人是我打了五年交道的一位美國老人,估摸年齡應該也將近六十多歲了吧,和我爸媽年齡差不多,傳統的美國人,高大粗壯,金髮碧眼,心地善良,崇尚自然。

恰值感恩節,北卡的天氣已經接近零度,外面松樹上已經掛起了冰珠,老人難得不開車上班,舒適的住在木屋裡,圍在壁爐的火堆旁,休閒的與家人喝著咖啡,小狗Maggie靜靜的躺在旁邊,娓娓的向我道來關於她如何搭建小木屋的故事:

Hi Caroline,

My husband and i have been married for 30 years. We dated three years before we got married. While we were dating, we had a dream of living in a log home. It took us 26 years to make it happen!!

We went to a log home show that was about 3-1/2 hour drive from where we live. We talked to several vendors and found a vendor we liked, submitted a hand sketch of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layout we wanted. The log home company did engineer drawings for us to approve, then we placed an order for the log home kit. It was quite stressful the day the logs arrived, we had a lot of pallets with material. My husband and worked as the contractors scheduling workers for the parts we could not do. We placed all the logs ourselves and we laid the floors and interior walls ourselves. The roof system we had to hire a professional team to handle. Neither one of us had experience of building, but we read the blueprints and asked questions, and took a year and a half to build. We have strict building codes here and an inspector had to come several times to approve our efforts. The day we received our final approval to move into our home, my husband sit down and cried!!! We still have some things to complete, like trim work, but everyday, we are THANKFUL we have this home to enjoy and know we worked hard for months to make it happen and thank God he gave us the ability to build it.

I live about 20 minutes from the office, so we have the privilege of staying in our home everyday. We have eight dogs and three horses. We have a small creek on our property that we drive through everyday and I love it. I love the country and am blessed to live where I do. If you ever travel to the US, you are welcome to come stay here. I have an extra room. 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share my story.

翻譯如下:我和我丈夫結婚30年了。我們約會了3年才結婚。當我們開始約會時,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擁有一棟屬於自已的木屋。我們花了26年來實現這個夢想。

我們從家裡出發開了3個半小時的車去參觀了一個木屋展。我們跟許多供應商洽談,發現了一個我們喜歡的供應商,我們給他遞交了我們手繪有尺寸標註的版圖。木屋公司做了工程圖給我們確認,然後我們下了訂單買木屋成套裝備。原木送到的那一天,一下子收到了很多棧板的原材料,我們相當緊張。我的丈夫和承包商安排的工人一道工作做著我們不能完成的部分。所有擺放原木,鋪地板,打造內裡都是我們兩人一起完成的。然而我們不得不請了一個專業的隊伍幫我們做屋頂。雖然我們兩個人都不懂建築,但是我們讀藍圖並提問,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它建好。我們當地有嚴格的建築標準,稽查員來了許多次來檢驗我們的努力成果。當最終審批通過能搬家的那一天,我的丈夫坐著激動得哭了!我們還有許多工作沒有完成,諸如修剪整理之類,但是每天我們都很感謝我們擁有了這間夢想的木屋,並且知道我們付出了數月的努力讓夢想實現。感謝上帝賜予我們能力去建築它。

這是一個圓夢的老人,隔著屏幕我似乎看到了當木屋完成時,當26年的夢想成真時,老兩口激動的眼淚。可貴的是她有一個志向相同的伴侶,兩人相濡以沫,膝下無子,養了八隻狗三匹馬, 還養了兩窩蜜蜂,雖然沒有小孩,但這些完全夠她們忙活了,除了上班日子也是過得很充實。

時隔幾年過去了,她那明媚的笑容始終駐留在我心中,那種笑容看了一眼估計一輩子都很難忘記,笑容裡面包含了樂觀,自信,開朗,快樂,感恩。

心中懷揣夢想,無論時間早晚,持之以恆,辛勤的雙手去澆灌它,終有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我想那種幸福的感覺一定很好。當你在追夢的時候,充實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2

最近聽聞協會的喜事,黃妙元參加廣東省樂齡人士才藝大賽,他和搭檔劉遠波聯袂演奏了精彩的器樂合奏《二泉映月》摘得頭籌榮獲東莞賽區冠軍,消息傳回來整個協會欣喜振奮。我和黃妙元前輩接觸不多,印象深刻的是今年7月中旬和家人在東莞市圖書館觀賞書畫展覽,驚喜的發現有黃江工會選送的書畫,而作者就是黃妙元,我對他潑墨所畫的青竹節節高與毛筆書寫的文明和諧4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至今記憶如新。從新聞採訪稿得知黃妙元原來是黃江中學退體老師,居然有70來歲了,這讓我大吃一驚,想象中70歲的老人臉上應是佈滿滄桑,滿頭銀髮,可是黃老師卻是滿頭黑髮,面色紅潤,大家都以為他50多歲了,看來他是不折不扣的逆生產。我向黃老師討教保持年輕的秘絕,他如此解釋:音樂能陶冶心靈,使人顯得更年輕。

解放前,物質生活極端匱乏,食不裹腹,像現在的孩子們有電視看有電腦玩的日子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他小學畢業準備上初中就自學拉二胡,按照音樂書介紹的知識,自學做二胡,所有課餘時間和假期都是看書,寫字,拉二胡,玩書法玩音樂的時候寵辱皆忘。

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積累,70歲的黃老師可謂文武雙全,各方面造詣頗深,書畫作品彈奏表演多次在市老人藝術節獲獎,可謂是老有所樂,老有所學,學無止境,學有所成的典範。

夢想是什麼?當黃老師用滿腔的熱血與專注去澆灌夢想的果實,哪怕是貧瘠的土地,也能開出芬芳的花朵。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3

等你,荔香……

盛夏而至

又到蟬鳴荔熟時

與荔,相約

與詩,相會

今夜,我在這裡

等你,啖荔品詩

吹吹夏夜的涼風

傾聽荔啲心語

荔香瀰漫的六月

每年我都在這裡,等你

重複昨天的故事

低吟高誦荔香詩

等你

每一次約會都有妙處

開枝散葉

生生不息

生活曾一度迷茫

人生的節點找不到方向

一位高人指點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大徹大悟:

生活不只有車有房

還有詩和荔香

堅持,就有收穫

等待,就有希望

這麼意境優美的一首詩,你是否聯想到了其作者是一位年渝古稀的老人?他是我們尊敬的奇叔,原名陳小奇,荔香詩社的社長,因為德高望眾,我們親切稱呼他為奇叔。

我與奇叔的結緣得益於去年鎮文聯舉辦的一場徵文比賽,我與一眾獲獎者參加頒獎典禮,坐在臺下的時候,我腦海裡一直在想一等獎獲得者是什麼樣子呢?等到主持人宣佈一等獎獲得者上臺時,我才發現坐在我旁邊的老者緩慢起身,不急不慢的走向舞臺中央發表他的獲獎感言,他身材高大,可以想象年輕時應該是個運動健將,頭髮已經禿頂,露出寬大的額頭,佈滿滄桑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著這樣一位充滿智慧面容慈祥的老人,我心中不禁充滿了敬意,他的文章如史書般詳盡真實再現了當地的歷史變遷。領獎下臺後,我看他用手機微信,於是和他攀談起來,我好奇他的長篇文章是怎麼寫的,他說他用不了電腦不會打字,於是他手寫了兩篇,合計一萬多字,獲獎的是發表的一篇,另一篇描述當地文化的沒有發表,聽聞他的話我很是慚愧,我是差不多到截稿日期才臨時趕寫的。

協會的活動很多,我們也日漸熟絡起來。慢慢的我瞭解奇叔是經歷大風大浪的人,早年教書,之後馳騁穗城商海,再之後遠渡美國,最後回國經營莊園,釣魚,游泳,煮茶,寫詩。他童心未泯,看他發的照片好幾次是與幾個同是古稀之年的同學在池塘裡摸魚,更寫出了銀瓶山麓,一圍秋水,你留妙不可言之趣;古稀同窗,三老網魚,我亦樂而忘返者心的妙語。

奇叔除了照顧他那有自閉症的孫女,還不遺餘力組織了很多活動。今年的仲夏詩會就是他帶領全村的人舉辦的,給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熱情迎接招待每一個到場的會員,無論身份尊卑,年長年糼,大家一致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情誼,已然完全忘記他本身也是需要照顧的老人。

奇叔筆耕不輟,勤奮不懈,憑一己之力老年創辦了詩社,還為大家獻上了不少田園佳作,就像如下他的自述文,

我這一畝三分地

文/陳小奇

有人說我是小農意識

總守著一畝三分地

是的

這裡有青山綠水,勃勃生機

這裡是我生命的巢穴

結草為廬,傍水而居

這裡使我忘記過去

雞鴨為伴,閒時釣魚

沒有喧囂的鬧市

種瓜點豆,侍弄荔枝

嫋嫋飲煙,午夜聽雨

最重要的是

這裡還有荔香詩

我這一畝三分地

給我帶來了無限愜意

作為讀者,讀奇叔的詩是享受型的,看似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切內涵深厚,每每細細品味之後又讀多遍,讀罷感覺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讀奇叔的詩我彷彿看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大詩人陶潛穿越時空轉世,飲茶種荔,釣魚賞月,他是一個真正的田園詩人,也把日子過成了詩。

一個人若能滄桑閱盡,洗盡鉛華,依然情懷滿滿,笑聲朗朗,何其美哉?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4.

六七十歲能幹什麼?帶孫子、曬太陽、跟著老年團到處轉、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視,終日和老年牌友打麻將,坐著搖椅慢慢搖,數著為數不多的日子,或者還為生活子女操勞。可是時光將這些可愛可敬的老人雕琢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無論身處何地,或陽光開朗美夢成真;或逆顏生長才藝俱全;或充滿激情詩意棲息,他們都有共同點:心中還藏著對生活無比的熱愛,對世界永遠保持樂觀開朗的求知慾,畢竟堅持夢想不管遲早,熱愛生活不論老幼。

願歲月將我們雕琢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健康的體魄,內心平和,臉上有笑,心中有愛,筆下有詩。

願你耄耋之年,依然有夢可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