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臉提升,讓小區更有“面兒”

“社區為我們張營花園小區裝好門禁,還安裝了拱門,我們不僅感覺安全了,而且感覺更有歸屬管,感謝社區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居民李阿姨笑著說,雖然只是一扇小小的安全門,在溫暖居民心的同時,也拉近了社區與居民的距離,促進了社區精細化管理,提升了居民生活在和諧社區的幸福感。

清池街道轄區內的居住小區,一些年久失修的小區住宅立面、道路、綠化等基本得到了改造。但受各種因素制約,要使所有小區內外都能改造更新到位,尚需時日。街道主要領導在下社區調研民情時發現,許多居民對小區進出大門門頭的粗糙、破敗很有意見,認為有損小區“臉面”。

針對小區拱門、銘牌、道閘、門口道路、綠化管理等方面問題,清池街道開展“門臉提升”工程,拿出繡花女的“針功”、雕刻師的“刀功”,全面提升小區治理水平。街道黨委書記牟海濱,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玉山召開專題會議,對“門臉提升”工程進行研究部署。街道規建辦、物業辦迅速行動,按照“門臉提升”內容及標準開展地毯式摸排,並建立工作臺賬。各社區黨委積極指導、督促村居、開發企業,提升小區門臉,讓居民更有獲得感。

各小區根據各自實際,除了小區門頭改頭換面外,還增加了安裝行車道閘、安防監控探頭,改建保安崗亭,設置人車分離線路、在大門兩側闢建景觀花壇等額外項目,有的小區路面也得到了翻修。目前,街道現有入住小區59個,安置小區中張營花園、王侯、南埠口、邱家等小區有完整門臉;33個社會開發小區中,門臉較好的小區佔比66.6%。下步,街道必將以城市管理提升為契機,將“門臉提升”普及到其他住宅小區,讓更多居民感受到漂亮“門面”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