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天地君親師?

初中數學合天下


宇宙本身是趨向於混沌的,我們生而為人,是逆這作為背景的混沌趨勢而生,要逆此大勢而行,就必須選擇並藉助宇宙中的特定的逆混沌之勢,以增益自身,以自強不息。而我們能夠藉助以增益自身的勢能,最主要就是來自於這五個方面:天,雲行雨施,日照月臨,生機造化,是能量出處;地,五行生化,滋養萬物,物質循環,是物質基礎;君,是社會秩序體系的指代,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體系依託;親,是生養教育,是最親密與最可靠的依賴;師,是為人處世所需所用的知識與技能的獲取來源。

這五個方面所給予我們的,是近乎單向的,是我們無法等量同質回報的,因此,這五樣,是難報之恩。


長風浩蕩


對於古人所說的天地君親師,我認為其中包含的是尊敬和感恩之情。


1.敬天地,感恩天地

在古人的認知中或許還是有些狹隘的,他們或許只能看到頭頂的天和腳下的大地。但是如果將這個觀念引申一下的話,那就不僅僅是指天地了,而是指宇宙指的是自然。

大自然創造無數的生命,而我們人類也是由自然所誕生的。正因為有了自然,才使得我們有了生命,才使得我們能夠在人世間存活著。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大自然賜予的。

因此,古人對於天地並不瞭解,所以對天地有一種骨子裡的尊敬之情,除此以外還有濃濃的感恩。

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現在學習的,隨著人們的科技水平漸漸發達,我們對於自然的尊敬卻少了很多,甚至破壞了自然。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的。

2.敬君王,感恩君王

在古代是皇權至上的社會,君王便是國家的掌控者。因此對於這一至高無上的存在,人們的心裡有著濃濃的尊敬。

一個賢明的君王,能夠使得整個國家百姓安居樂業。而生活在這樣安居樂業環境中的百姓,自然也對君王產生了感恩,敬佩。

3.敬親人,感恩親人

雖說是大自然賦予了生命誕生的權利,但我們生命真正的誕生是由父母親人帶來的。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尊重他們,感恩他們是我們必不可少的。

除此以外,親人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了我們關心支持愛護等等數不勝數的。因此尊敬親人,感恩親人,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人們為什麼常說“百善孝為先。”

4.敬師長,感恩師長

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但是還有一種人在我們的人生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是老師。

老師給予我們知識,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瞭解,教會我們思考,告訴我們人生道理,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感恩,值得我們去尊敬。

古人講究尊師重道,我覺得在如今也是值得我們效仿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古人所說的天地君親師中的感恩,尊敬的價值觀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傳承的。但是這一說法中仍然包含著一些等級的觀念。我認為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俠花


家神是中國的祖宗信仰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中國廣大南方地方存在,一般將其安置在堂屋正中,每逢節慶進行祭祀。

幾乎路邊每戶人家堂屋正門上都要貼上“秦軍”和“胡帥”的門神,過去就疑心是秦瓊和尉遲恭,但不知道為什麼是,特別是“胡帥”和尉遲恭有啥關係,後來到過貴州以後知道了,尉遲敬德是個少數民族將領,所以叫“胡帥”。貼門神的話農村一般講究不大,逢年過節可以貼,新房安“香火”的時候都可以貼,喻意保家平安,邪魔外道被“門神攔在門外”

家神:天地君親師位。寫天地君親師幾個字必須站住寫,當寫“位”的時候必須坐著寫。

也是有口訣的:天不頂天,地不連土,君不封口,親不閉目,師不飄刀,

意思就是:寫天字的時候要蓋著地字,(人字不能頂著天字的最上一橫)。地不連土(寫地字的時候土字要和也字連在一起)。寫君字的時候口字不能登上口。寫親字的時候(繁體字的目字也不能封口)。寫師字的時候(兩撇不能飄太多)。

寫家神“香火”按規格寫的話,右方需要把家風郡氏也需要寫上,意思就是記著家族起源。

家神寫好需要做一個供香火的供板,用於供奉家庭已故老人的“靈位”和插香的容器(俗稱香火闆闆),有意些罵人的就說仙人闆闆,說的就是“香火板”。

家神下方是“土地神”,寫的時候橫額不能低於桌子以下。“土地神”喻意保佑風調雨順,看管“六畜”家財興旺。

“壇神”大部分家庭沒有寫,四川地區的壇神不是祖先神,也不僅僅是儺神,而是具有巫儺色彩的家庭保護神。壇神供奉於自家堂屋左側,逢年過節人們要向其燒香化紙,在上面淋雞血祭祀;平時,不準兒童、雞犬去踐踏;遇有災疾瘟疫,或為求吉利,要請僧道術士跳神“慶壇”。家遇喜事時,或獲得豐收、致富後,要請端公慶壇

所有香火寫好後,沐浴更衣(一般以洗手代替)貼好後請道士先生“安位”後燃放鞭炮以示禮畢。

望採納!


群音之下


一、天地君親師的起源及文化分解

“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在南方的家族祠堂中很常見,這是我們傳統的崇奉和祭祀的對象;是我們對於穹蒼、大地恩賜的感恩之心,是對於社稷、國家的尊重,是對於父母、恩師的深情;也是我們的信仰的源泉、精神寄託的對象。正所謂“人不奪天,地不離土,君不離口,親不閉目,師不掉巾”。

人不奪天,地不離土,君不離口,親不閉目,師不掉巾

那“天地君親師”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成為民間的信仰源泉?

上面的說法是“在清代雍正時期,才在政府的認可下,流行於全國範圍的。特別是雍正皇帝特意規定了“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尤其是對“師”的解析”。

這也就是意味著,在清代以前,這種習俗並沒有獲得官方、士大夫的全面認可,只是民間或者是宗教信仰。甚至可能連這五個字的次序都有一定的差異性。有些家族已經歷經千年了,哪怕是因戰亂被打散,他們的內心中依舊保留著傳統及信仰。因此民間與官方就選擇了一種妥協的方式,沒有高品階、政府給予的諡號的,不允許建廟堂,但可以修建家祠,也就是不能享受他人的香火,只能由本家供奉。當然有些有錢的家族或勢力,乾脆捐錢修個寺院、或道觀,讓祖先在佛像、道君旁一起享受香火。



天睛970


敬天地!禮神明!守王法!重師尊!奉祖先!孝雙親!愛兄弟!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是中華民族歷代奉行的準則!


慈航傳人


原本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是傳統儒學為了教育人們要“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學說,也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政教合一、天人感應”的傳統。

凡事就怕“過極”,傳統儒學所講的“天地君親師”包含著互相尊重,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但在董仲舒之後逐漸演變為單方面“以下敬上”的“三綱”,對傳統社會的中國人形成了極大的思想和行為束縛,甚至影響到今天國人的精神內核。

此處可以引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李凌的論述:

”歷代帝王所尊崇的則是經過董仲舒、朱熹等人改造過的孔子。他們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片面強調孔子說過的‘臣事君以忠’,而抹煞‘君使臣以禮’這個前提,也不提孔子‘勿欺也,而犯之’的事君之道……把孔子思想中的保守因素加以膨脹、發展;把三綱、封建論理道德當做儒學的正宗,用來當做鞏固統治的思想武器。“


談笑風生過一年


天地君親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習俗,也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期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中國文化演化發展的階段性體現,是儒家文化地位在國人靈魂骨髓與心中的突顯,特別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等忠孝仁義精神的彰顯,自古就有君子有三恩不能忘的說法,一是天的覆蓋之恩,古人認為沒有天在頭上蓋著就有可能飛到外星人那裡去;二是地的承載之恩,沒有大地的託載,我們有可能會落入萬丈深淵,陷入萬劫不復之境;三是父母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這個理所當然,沒有什麼異議,所以這就是天地親三者的大概由來,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人三才。另外所謂的君就是君王君主皇帝天子,所謂的君權神授,天賦人權之說,因為上古時期人們對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恐懼無知,科學文化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統治階級的宣傳欺騙和麻痺,比如說天子皇帝是上天派來統治萬民的,也是拯救萬民的,來給萬民造福的,所以萬民都要敬畏敬仰順從皇帝,這就造就了中國人崇尚英雄崇尚皇權崇尚官本位的理由吧?也就有了後來的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就是王法的象徵,特別是歷代聖君有作為的皇帝,就成為了萬民祈求膜拜希望的象徵,成為僅次於天地的崇高與神聖的存在,再加上後來儒家文化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妻為夫綱,讓君的地位根深蒂固,深入人心,除了敬畏天地君之外,就是自己的父母親人了,然後古代重視教化,以德治國,以仁治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非生而知之者,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更有“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無不告訴我們老師對古人的重要性,古人都以讀書為榮,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自然地位就高,成為真正受人尊敬的神聖職業,並且老師對待學生很嚴厲有很大的懲戒權,所以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特別是名師聖人孔子傳說有弟子三千,成名者就有七十二人,我們知道有師傅領進門學習在自身的說法,也可以證明一個人不管幹什麼都需要老師的指點,比如魯班學藝等,做到以上這些一個人才可以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生息繁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來天地君親師的來歷大致就不難理解了,至今在一些文化傳統保留好的地方依然可以看到天地君親師的匾額,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人文藝術與人生境界


“”天地君親師”是儒家思想集成;仰天拜地,自然神武,超越人倫綱常;君乃上蒼的代表,人間極至,統治方宇,教化子民;親,父母長輩,仁孝至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推行德化,樹立榜樣!


詞文江湖


天為大,地為老二,君王帝老三,祖宗老四,師第五,你會發現,皇帝沒有老師,出生就牛逼啊


冉湖財經創作


儒家思想的核心,

現在很多人都不遵從了!

希望成為優質回答,大家幫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