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色滿鄉奏響增收致富“進行曲”


喀什市色滿鄉奏響增收致富“進行曲”


“你們看大棚裡的菠菜長得多好,預計一座大棚的收入將突破2000元,村委會幫忙搭建了7座蔬菜大棚,旁邊的大棚種植了恰瑪古,其他5座大棚種植特色蔬菜,我們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3月16日,喀什市色滿鄉提坎貝希村村民尼亞孜·阿尤甫正在自家的溫室大棚裡清理雜草。

行走在春光明媚的色滿鄉田野,處處可以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

喀什市色滿鄉奏響增收致富“進行曲”

村民採摘蔬菜。

尼亞孜·阿尤甫有種植蔬菜的技術,這幾年,他通過發展庭院經濟,不但吃上了新鮮蔬菜,還增加了收入。告別貧窮的日子後,尼亞孜認識到不能只滿足眼前的溫飽生活,得想辦法多掙錢。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尼亞孜又搭建了7座蔬菜大棚,種上了見效快的綠色蔬菜。蔬菜深受村民歡迎,賣得極好。

大地春潮湧,山河氣象新。喀什市色滿鄉在持續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春耕生產,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

近幾年,提坎貝希村大力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種植產業,家家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瞄準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大棚。“我們村發展大拱棚蔬菜583座,種植面積接近350畝,受益村民142戶。除大面積種植大蒜外,還兼顧了恰瑪古、菠菜、蓮花白等蔬菜種植。利用‘春提早’和‘秋延遲’的特點巧打時間差,實現全年蔬菜產量3300餘噸,戶均增收2.1萬元,村民靠蔬菜鼓起了腰包,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提坎貝希村第一書記康國傑說。

喀什市色滿鄉奏響增收致富“進行曲”

村民在蔬菜大棚裡除草鬆土。

提坎貝希村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城郊村,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業和務工。以往傳統的種植模式很難在“方寸之地”見到效益。於是,村委會和工作隊想出了點子,充分發動群眾,整合土地資源,將全村零散耕地實行集中分區管理,打造“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形成了集蔬菜育苗、種植、加工等為一體的多元產業。

精心管理土地一定會生金生銀。提坎貝希村的蔬菜種植模式開始在全鄉推廣,在幸福村的育苗大棚裡,記者看到種植戶正忙著為幼苗澆水,成片破土而出的辣椒、菠菜、恰瑪古等蔬菜競相爭綠。村民吾甫爾·祖農指著眼前的一片辣椒地興奮地說:“今年我種植了3座大棚蔬菜,蔬菜成熟後村委會還幫我聯繫銷售,我對致富滿懷信心。”

把疫情防控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已成色滿鄉黨委和村民的共識,該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發展富民產業,將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同抓共謀,主攻以大棚蔬菜和勞務輸轉為主的優勢產業,加大農業品牌培育力度,推動當地特色產業進一步向規模化和市場化協同發展,為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文/圖 中國喀什網記者 潘彥雲 王云云)


喀什市色滿鄉奏響增收致富“進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