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又是一年4月1日。


這是一個很多人想忘掉,但始終銘記於心的日子。


因為張國榮。


戲裡一顰一笑,戲外斯人已逝。


一轉眼,已17載。


可他從來不曾被人忘記。


前不久,韓國院線放出消息,將對張國榮的代表作《霸王別姬》進行二度修復,於今天再次上映。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還釋出重映特製海報,絕美無比。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張國榮一生出演了近60部電影,為什麼《霸王別姬》最是影迷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


有人說,在這部獲獎無數、評分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的影片裡,能看到時代風雲,看到戲痴情種,看到唱戲和做人的道理。


而當我再一次重溫《霸王別姬》卻發現,這部27年前的“華語電影巔峰”說得最明白透徹的,其實是人情冷暖、人性真相。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沒有哪份感情會至死不渝

沒有哪段關係會始終如一


“小豆子,小石頭,你們倆起小這點故事,話說來長了。”


這是戲班師父對長大後成名成角的程蝶衣和段小樓說的話。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誰都知道他倆從小最是要好。


當9歲的小豆子被送進戲班,別人都嘲笑他母親的青樓身份,罵他是“窯子裡的”。


只有小石頭把他護在身後,呵斥一幫孩子。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梨園學藝,得須從小練身段。


小豆子才來第一天,就被綁起手來“撕腿”:背靠牆,腿一字張開,一塊塊加磚頭,痛得眼淚和汗一齊淌。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小石頭明知師父就在一旁盯著,還趁練高踢腿的時候偷偷踢掉兩塊磚,幫小豆子“偷懶”。


哪怕惹得自己捱了一頓板子,頂著水盆在雪地裡罰跪一宿。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從那時起,小石頭就成了小豆子心裡一輩子認定的“霸王”。


他護著自己,想著自己,臺上深情脈脈,臺下惺惺相惜。


這也是為什麼,成角的程蝶衣會動情地對段小樓說出那段心聲:


“師哥,就讓我跟你好好唱一輩子戲,不行嗎?”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只有一輩子在一起唱戲,才能真正像臺上的角色一樣,不離不棄,至死不渝啊。


但程蝶衣高估了這段感情。


他活成了虞姬,從一而終,不瘋魔不成活。


可段小樓沒有活成霸王,世道變成了怎樣,他就變成了怎樣。


片中有這樣一場戲。


年少的段小樓瞧上一把寶劍,愛不釋手。


他拿起來左右比劃,幻想自己扮演的霸王配這劍征戰南北。


程蝶衣見他如此喜歡,便說:“師哥,我一定會把這劍送給你。”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此去經年,程沒有忘記過自己許下的承諾。


他四處尋覓終於找到寶劍,滿心期待要送給段小樓,希望他記起虞姬和霸王的從一而終。


可彼時的段,已是個渴望尋常茶飯、妻小家業的中年男子。


他早就不做霸王夢,只當唱戲是份餬口的營生,還嗔怪地問:“又不上臺,要劍做什麼?”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小時候的段小樓,盡是少年血性,胸脯拍得震天響。


可到了中年,英雄也會氣短,怕捱打,怕丟飯碗,戰戰兢兢,空剩一身疲憊和無奈。


於是,當政府接管戲院,程蝶衣的角色被搶了去。


段小樓只是圓滑地為自己開脫,說著毫不知情的話。


程蝶衣只能隔著一道幕布,聽他的師哥和別人同臺唱戲。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程蝶衣的一番深情,最終還是錯付了。


因為他忘了,世界會變,人也會變,沒有幾個人能真正陪你到終點。


那些一起走過的路,更像是一起在屋簷下躲了一場雨。


天晴了,各人還有各人要往前走的路。


沒有哪份感情會至死不渝,沒有哪段關係會始終如一。


我們也常對待感情太執拗。


覺得愛了就該永遠愛,擁有的就該永遠在,想拿鎖鏈去銬住感情,拿放大鏡去檢查關係。


可人心本就變幻莫測,怎奢求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面對人來人往,唯有接受人都是會變的這個事實,不高估任何一段關係,你才是在成長,並慢慢變得堅強。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別慣壞不領情的人

別餵飽不感恩的心


《霸王別姬》裡,有一個被撿來的孩子,小四。


那是個冬天的清早,程蝶衣看見一個被遺棄在路邊的嬰兒,心生不忍。


有人勸他: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算了吧。


但程執意把他抱回戲園,讓他學戲。


過了幾年,師父死了,戲班散了,程蝶衣就把小四帶在自己身邊,養他教他,望他也成個角兒。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他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後卻成了自己的禍患。


小四跟著程蝶衣,不好好學唱戲,卻時刻暗記下程段二人說過什麼“反革命”的話。


程教育他唱戲沒有捷徑,只能苦練功夫,他罵師父把他當作“小跟班”。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程傳授他本事,他卻要搶走程的虞姬。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更甚在文革之時,帶頭打倒師父。


看著程被揭發、被批鬥,他比誰都幸災樂禍,痛快地深吸一口氣。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誠如英國作家薩克雷所說:


“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又和恩人反目地話,他要顧全自己地體面,一定比不相干地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程蝶衣再善良,也永遠養不熟這隻白眼狼。


給了一次又一次,換來的只有變本加厲的索要;


退讓一次又一次,換來的只會是步步緊逼的囂張。


最後,甚至要逼你至絕境。


我想起幾天前,看到中國孕婦在泰國被推下山崖一案的採訪細節。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自兩人結婚後,王女士一直在幫著丈夫還賭債。


只要俞某冬開口,她有求必應。


給得越多,俞某冬要得也越頻繁。


等到王女士懷孕了,提出不能常幫他還債了。


這頭胃口早就變大的狼便乾脆要把她弄死,好繼承遺產。


於是,泰國一行,他把懷孕3個月的妻子從34米高的懸崖推了下去。


這就是人性的可怕之處:不管你怎麼對他掏心掏肺,一旦哪次沒讓他滿足,怨恨的刀刃便在他心中被打磨鋒利,隨時準備揮向你。


你再善良,填得滿慾望的溝壑嗎?


所以,幫人之前,不妨先看看人品:是君子,真心善待;是小人,別去理睬。


別再慣壞不領情的人,別再餵飽不感恩的心。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人性最大的缺陷是懦弱

有時甚至比惡毒更殘忍


我很喜歡一句臺詞:“其實人類比你想象的懦弱得多,就是因為懦弱,才會更殘忍。”


《霸王別姬》裡,段小樓是個懦弱的人。


他的懦弱,是不斷變疊著的時代造就的。


最初,他天不怕地不怕,一身傲骨。


在青樓,為了給妓女菊仙解圍,一隻茶壺說砸就砸在了自己的腦袋上。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在梨園,遇上戲霸袁四爺,根本不拿正眼瞧他,說起話來不卑不亢。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哪怕是日本人上來挑釁,他也敢一茶壺拍到親日警官頭上。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但在十年動盪、打倒牛鬼蛇神的口號裡,這個漢子怕了。


他變得懦弱,趨利避害。


哪怕代價是傷害最愛自己的人。


在那場瘋狂的批鬥會上,人們把他捆著,喊著“段小樓不投降,就叫他滅亡”的口號。


他慌了,開始揭發程蝶衣為自己洗白,不管什麼都一股腦地往外說:


“程蝶衣是漢奸!他給日本人唱戲,給國民黨、反動派唱戲,給資本家、大地主唱戲!”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甚至把程蝶衣最痛苦的往事也說了出來。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你所有的不堪和軟肋,能輕而易舉說出最中傷的話。


段小樓寥寥數語的揭發就起了作用,沒人再喊“打倒段小樓”,而是狂呼“打倒程蝶衣”。


於是,他越說越起勁,手舞足蹈,甚至唱了出來。


菊仙出身青樓,也是打擊對象。


段小樓怕被牽連,一口咬定跟菊仙沒感情,迫不及待要劃清界限。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菊仙萬念俱灰,上吊自殺。


而程蝶衣,也在多年後當著段小樓的面揮劍自刎。


這場悲劇背後,我看到了人性最大的缺陷,其實是懦弱。


害怕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壓力,便要將恐懼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


這種傷害,比直白的惡毒,更加血淋淋。


作家胡賽尼說: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地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既然走進成年人的世界,總要一個人面對沉浮起落,迎接數不清的未知和恐懼。


寧願做個狼狽的罪人,也別做個虛偽的慫包。


因為,你的懦弱和逃避,有時候比直接傷害更殘忍,更能殺得人鮮血直流。


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要扭曲如蛆蟲。


張國榮離世17載,《霸王別姬》重映:27年後,我讀懂3個人性真相


《霸王別姬》作者李碧華說:


“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


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


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霸王別姬》之所以經典,因為它唱盡了戲臺上的愛恨情仇,流光溢彩,美得讓人神往;


可更多地,也因為它寫盡了人間那張抹去了脂粉的臉,教各位看官明明白白看懂人情冷暖。


那些被歷史車輪碾過的人們,在他們的故事裡,人性的一切真相,早就說透了。


曾經放不下的,突然就能釋懷了;


曾經想不通的,經歷過自然明白了;


曾經最想逃避的,總有一天能擔當起來。


在叫人感傷的今天,慶幸有《霸王別姬》,能讓我們重溫張國榮的風華絕代。


初識雖不懂程蝶衣,但再回首,我們都是影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