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區天龍鎮:擴大中藥材種植 讓草藥變成“黃金葉”

  3月31日,位於平壩區天龍鎮興旺村中藥材種植基地裡, 趁著大好的天氣,村民們搶抓農時忙著種植中藥材,有的播種、犁地、施肥,村民們撥開泥土小心翼翼將白芨、黃精、半夏等中藥材幼苗種下,田地間一片熱鬧場景。

  

  該村作為平壩區老牌的蔬菜種植基地,多年來以種植蔬菜、山藥、玉米為主,長期單一的品種種植,導致土地貧瘠,農產品質量年年下降,農業產業調整以及轉型迫在眉睫。


平壩區天龍鎮:擴大中藥材種植 讓草藥變成“黃金葉”

  

  2019年,興旺村通過“村社一體”的合作模式,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由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大力發展白芨種植,帶動了該村農戶致富增收。今年受疫情影響中藥材不斷成為市場“搶手貨”,該基地種植的500畝白芨,按照每畝產值9萬左右,有著可觀的經濟收益和廣闊的市場遠景。

  

  “為了進一步擴大產業多元化發展,緊跟市場,眼下正擴種500畝黃精,化“疫”為機,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將成為興旺村‘高身價’的經濟農作物。”貴州邁奇農科種植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元永正介紹,目前,還有200畝土地正在流轉,力爭在今年年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


平壩區天龍鎮:擴大中藥材種植 讓草藥變成“黃金葉”

  

  在土地上做好“文章”,將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實現連片經營,規模化種植,不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村民也可以得到土地租憑收入,助農增收,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在田間,來自附近村寨的村民汪德芬一邊刨土一邊將黃精苗種下,自從加入合作社,穩定的收入成為了周邊村民首選的工作地點,每天都會有70餘名村民來到基地務工。

  

  “前段時間受到疫情影響農活很少,現在來到基地天天有活幹,每天務工費有80元,還可以學習種植技術。”汪德芬說,中藥材產業的不斷擴大吸引著更多村民的加入。

  

  如今,產業的蓬勃發展可為當地提供200個就業崗位,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同時還推動該村經濟發展,每年可增加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以示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加快中藥材種植連片的發展,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


平壩區天龍鎮:擴大中藥材種植 讓草藥變成“黃金葉”


  來自該村的技術員鄭春洪,通過流轉自家6畝土地,外加務工費每年的收入達到7萬元左右,身為技術員的他每天都會到現場指導種植,及時解決村民們的種植難題。

  

  據悉,貴州邁奇農科種植發展有限公司每年每畝以800元(全年約96萬元)的土地入股金支付給村集體,每年向合作社支付4萬元的入股分紅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鄭春洪說:“通過公司對我們技術員的指導,再到技術人員對當地村民進行技術培訓,村民從中受益,中藥材產業種植的發展成效也不斷得到認可。”


平壩區天龍鎮:擴大中藥材種植 讓草藥變成“黃金葉”

  

  通過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恢復林草植被,保護珍貴的藥用植被,保障藥材正常繁衍,恢復森林整體防禦功能。同時,白芨還可以進行林下種植,擴大地面覆蓋面,減少水土流失,保持生態平衡。

  

  天龍鎮黨委副書記左乾順表示,天龍鎮結合產業“八要素”,以科技興農為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鎮“一村一特”的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正向規模化、產業化邁進,形成蘆車壩季節蔬菜,雷家硐晚熟西瓜,二官辣椒、天台辣椒加工,屯堡生態養殖場“五大產業”龍頭,帶動村民致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恆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