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留學生安全有序回國

楊靖旼 楊雪冬
我外交部和民航局表示將視情況對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及時開通臨時加班和包機,這個消息回應並緩解了那些受到疫情影響的海外學子及其國內家人的擔憂和焦慮。


海外疫情加劇以來,大量正身處國外的中國公民選擇回國,其中也包括部分留學生,這給中國主要機場口岸帶來健康篩查、檢驗檢疫、入境檢查與醫學觀察等多方面的衝擊,也給國內疫情防控帶來壓力。儘管如此,無論官方還是社會都充分理解這些回國人員的迫切心情和現實困境。我國機場口岸相關管理部門以及一些城市,之前便已快速形成一些有效的閉環管理方式,最大程度限制疫情倒灌風險。
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也承載著國家發展的使命,本來就是我國海外利益的內容之一。正因如此,政府決定按照人本、科學、合理原則,幫助有切實需求的留學人員儘快有序歸國。但客觀而言,我國現在身處海外的留學生有百萬之眾,而且分佈廣泛,集中撤離難度較大。所以首先一點,就是海外學子在決定是否回國時一定要理性和冷靜,要根據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嚴重程度,權衡好是繼續留在當地還是經過長途旅行回國更有利於避免感染風險。回國不是目的,平安才是目的。
對那些確實需要回國的學子,相關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但同時也需協調各方面力量,進行統一規劃,充分發揮中國駐外使領館、教育部、歐美同學會、僑聯僑辦等組織的作用,發揮好我國強大完備的航空渠道,運用好已開闢的對外援助航班,如此才能做到安全有序。

具體操作層面,對確實需要歸國的留學生,國家聯防聯控單位可協同核發回國指引,儘可能詳細地建議學生從住在地申報回國需求信息、搭乘航班回國、入境流程、檢疫與隔離觀察流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事項。充分利用海外留學生的通信聯絡習慣,實行健康碼管理,提前自主申報。
儘可能地協同入境口岸當地,提前預備足夠的病毒檢測設備和醫學隔離觀察場所。儘可能統一各入境口岸/目的地口岸與所在地的留學生歸國管理閉環政策,實現各口岸入境查驗、疫情檢驗到醫學觀察/隔離場所的統籌銜接,有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對回國產生的各地各類交通費用、集中醫學觀察費用,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規定的價格,由個人承擔。對檢測與醫療費用,根據留學生個人參加的各類保險或理賠或自理。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留學生來源國。海外留學生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最堅實的國際人才儲備。改革開放以來,在海外完成學業的365.14萬留學生中,有84.46%都選擇回國發展。學子求學海外,不僅是自身寒窗十數載、父母心血付出的成果,更是國家對教育持續投入、悉心培養人才的成果體現,其中不乏國家、單位公派重點栽培的人才。數年後,這些海外學子將學成歸國,投入到各個崗位,為中國科研創新、教育、金融、社會服務等各領域注入源源不斷的血液,增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迎接有切實需要的海外學子回國,不可避免地會增加國內抗疫工作量,這就更需科學有序的引導與疏導,降低迴國途中感染風險和歸國後的管理壓力。在世界疫情仍在加劇的時刻,來自祖國對海外學子的保護與關愛,必將增強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對國家的自豪感以及身為中國公民的認同感,有利於維護國家的形象與凝聚力。▲(作者分別是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編譯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