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部分遭遇限購,支付寶每次買入僅限100元,對此大家怎麼看?

浮雲財經觀


你好,QDII是指合格境內投資者的意思。符合QDII標準的中國境內投資者,可以在限額範圍內,以人民幣購置境外美元計價的資產。

那麼,QDII背後的操作,就必須以人民幣為基礎,兌換美元之後,再去購買資產。這背後的操作由證券公司完成,由國家外匯局進行總額度的審批。

問題就在於,最近發生流動性危機,國家外匯儲備資源十分寶貴,必須用到刀刃到。這注定了,必然要暫時犧牲個人投資者的QDII額度,來保證國家外匯儲備的安全。


期權賭個大單邊


近期,市場上確實有部分QDII基金遭到限購或停購的情況,到底發生了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體情況:



2020年一季度,QDII基金平均收益為-13.29%,是各類基金收益中最差的一類基金。QDII業績較差,最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暴跌,導致QDII基金收益出現階段性較差表現。

QDII出現虧損,為何還要限購或停購?和尚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 從投資角度講,目前QDII基金業績折損較大,正是國內精明投資者抄底的較好時機。

2019年度全市場QDII基金的平均回報達到20%,更有8只基金2019年全年回報超過40%。如今QDII一季度收益虧損13.29%,疫情影響必定是短週期的,巨大的業績落差當然會吸引投資者峰擁抄底QDII基金,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 QDII基金組合投資標的是海外美元計價資產,由於大量的投資者峰擁申購抄底,基金公司外匯額度嚴重不足,從而實施限購或停購。

比方說:易方達標普消費品基金,在3月10日公告稱因外匯額度限制,自2020年3月10日起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不應超過2萬元,緊接著又在3月11日宣佈了暫停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類似的還有,自3月11日開始,南方原油基金的大額申購限制從2萬元調整到2000元,廣發石油人民幣份額的申購限額也調整至2000元。

  • 基金公司出於專業和職業判斷,為規避風險勸投資者謹慎抄底投資

當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給海外資本/金融市場帶來了嚴重衝擊,市場不確性風險相當高,基金公司出於專業判斷和職業精神,也人勸投資者謹慎申購或買入。

比方說,在二級市場直接買入,由於海外市場像美股市場暴漲暴跌的情況,頻率非常高。而QDII基金淨值的變化時間是T+2這就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例如:3月9日晚公佈的華寶油氣的3月6日基金淨值為0.2455元,標的指數於3月9日美國交易時間的表現(單日下跌27.88%)尚未計入3月6日基金淨值,而將影響3月10日晚公佈的3月9日基金淨值。華寶油氣3月10日場內收盤價格為0.275元,相對於3月9日基金淨值,場內溢價可能超過40%。

若通過場內買入高溢價的基金份額,則需承擔額外的溢價成本及波動風險。

總之,近期部分QDII基金有限購或停購的情況,大多基於疫情衝擊影響的多維度原因造成,在全球疫情被控制以後,就會逐步恢復正常申購秩序的。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主動限購的心思

主動限購,最正能量的理由就是為了保業績,不管是基金公司打算培養明星產品,還是基金公司真心為持有人利益考慮,只要這麼做,都是好的,畢竟老持有人受益了。

一箇中性的理由就是保持基金平穩運作,基金運作可能會遇到一些因素影響,規模上不是很穩定,或者有一些特殊情況可能導致基金淨值出現較大異常,這個時候基金就會考慮限購,雖然有客觀原因影響,但是基金公司做不做屬於兩可之間,做了就算是主動的。

還有一種就是“飢餓營銷”,限額賣基金,基金往往賣得更好,這已經不是秘密了,而是常規操作,現階段市場就是這個樣子,也沒得辦法。

迫不得已的無奈

還有一些時刻,基金公司是不得不選擇限購的:

一是監管的窗口指導,比如科創基金的10億,新發債券基金的10億,浮動管理費率試點基金的30億規模上限,都是監管指導的。

二是分紅前要關門防套利,現在基金分紅前要提前暫停大額申購,防止客戶借道基金分紅避稅。

三是QDII基金的外匯額度有上限,基金公司管理QDII基金需要先有資格,有了資格還要向外管局申請外匯額度,在額度內進行投資,而且額度是給基金公司的,不區分公募和非公募產品。

如果額度就是沒有了,那就所有產品都停購;更多時候,基金公司是要內部統籌協調外匯額度的,公募和非公募要協調,不同投向的產品間要協調,新產品和老產品也要協調


獅心男孩


這個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基金的“限購”主要分為兩類:

暫停申購

  簡言之,就是暫停基金的申購、定投和轉換(其他基金轉換為此基金)。

聽起來跟股票停牌有些相似點,但區別在於基金在暫停申購的同時可照常贖回,不同於股票停牌就直接鎖死了。

暫停大額申購

  這個就是樓主的問題,限制單個賬戶申購的金額。也就說,每天單個賬戶最多隻能買一定金額的基金,超過這個金額,基金公司就一概不接受!!

那麼為什麼要限購呢?對於基金而言,不是賣的越火爆越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一、如果短時間內新增申購的規模過大,基金經理無法將這些大額資金有效納入投資佈局中,就會攤薄原持有人的利益。

二、保持規模穩定,便於基金經理運作。在同一市場下,基金規模變動過大會對基金經理的運行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難以保證基金的良好運行,以便於獲得突出的業績回報。

三、公募基金有“雙十規定”:

一隻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一個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該股票市值的10%。因此基金規模越大,對基金經理持股限制更大,基金經理也可能沒那麼多的精力去調研跟蹤多支股票。

以上的原因都會造成基金限購令的出臺,所以也很正常。能參與就參與,參與不了也要保持平常心。

而且現在抄底美股,很有可能還在半山腰。七月份的企業債如何化解?

而且預備的政策子彈已經打光了。


伴風indicate


3月份以來,約有41只QDII基金宣佈暫停申購或者暫停大額申購,其中大多數原因是外匯額度限制。

在美國QE放水之後,隨著美元的貶值,大量手持美元現金的熱錢會在全球尋找投資窪地,這個疫情的關鍵時間,中國是不會讓錢大量出去的,包括我們4月1日中國金融市場對美開放,都是為了錢進來,極力讓全球的錢湧向中國是戰略方向的。

QDII限制了,就買國內的基金,國內股市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並不比洋股市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