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個人想做跨境電商,但是之前沒接觸過,該怎麼去學習一下如何選平臺?

清幽寧靜


最殘酷的事莫過於49年加入國軍。題主確定是要現在,2020年初,在全球被疫情困擾的時間點選擇從事跨境電商嗎?

大概在二月份之前海外沒什麼疫情的時候,跨境電商還是一個不錯的行業,大部分的從業者的訂單量還比以前多了。

但是國外的疫情爆發,大部分的國家已經不允許走物流了,很多的接收站,公司全部停工休息了,這就給跨境從業者暴擊。目前很多國家物流都停了,也就是您還可以銷售,但是客戶收不到貨,或者無法準時收到貨,那麼退貨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跨境電商退貨意味著賠錢。所以很多跨境電商都選擇商品下架。

當然,疫情的爆發會進一步把人們的採購習慣推向線上,黑天鵝總是會過去的,疫情結束後,跨境電商應該會得到復甦並且很有可能會有報復性的反彈。

因此,我會建議題主做的功課包括:

一、為做跨境電商做充足的準備,想做什麼平臺,亞馬遜、wish、蝦皮還是別的什麼平臺,去了解各個平臺運營規則,流量如何獲取。

二、產品選型,是有自己的產品,還是從阿里代發,上新的圖是要用電商圖片助手採集,還是自己去拍攝製作?

三、先做國內電商平臺。時下國內的疫情已近尾聲,電商幾乎沒有影響了,隨著線下的運營困難,電商明顯迎來更好的機遇。

四、關於羅胖子昨晚在抖音直播賣貨後的一些小啟示,疫情加速了娛樂短視頻的爆發,而通過短視頻平臺帶貨流行起來,傳統電商,甚至門店,都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同時也興起了用固喬視頻助手去搬運視頻養抖音號,去開櫥窗、直播。一千個粉絲的門檻並不高。

加油吧,電商,跨境電商也好,國內電商平臺也好,前途都不可限量!


賓度


作為十餘年電商從業者,我公司經營著國內、國外電商零售,身同感受到這一兩年的“跨境”越來越難熬;尤其,目前國外疫情爆發,更是一片哀嚎。

一個從未接觸跨境電商的新手,沒錢、沒資源、沒人脈、沒技術,我真心建議不要去“作死”了,有這個閒錢,真不如學學國內的電商、小視頻、直播等方向。

我公司在蝦皮、易趣、亞馬遜三個平臺開展業務,其中蝦皮由阿里巴巴“投資”,你可想象力度有多大、市場有多大;然後亞馬遜及易趣,是老牌的歐美平臺,一等一的市場份額,有點像國內的淘寶、京東這意思。

對於新手而言,我建議先了解幾個主要平臺的大致運作框架、政策規則,然後再結合自身的現狀(資金/資源/能力)選擇更合適的平臺,而不是盲目跟風。

我所接觸的電商新手,不論國內國外,90%都死在盲目跟風,又不懂平臺規則、也不理解玩法、更沒有資源優勢,這搞個毛啊?還不如在家睡覺。

所以,不要打沒把握的仗,先通過各個自媒體瞭解下各跨境平臺的優劣勢,再各個平臺註冊個店鋪實踐體驗下,然後深入學習、探索……

否則,無頭蒼蠅一樣,必死無疑!


花和尚


目前國內市場的電商已經飽和了,做跨境的話,之前有考慮過亞馬遜,不過因為門檻太高,沒有去做,直到去年下半年接觸到東南亞跨境電商,發現這個平臺做的人不是很多,而且有兩種模式去操作,我屬於小白,我也沒有貨源,因為我一個朋友在做,所以我就跟他學習了半個月,發現比較好做,沒有那麼複雜,我選擇做的無貨源模式,就是一件代發,自己就只要負責上架,定價,什麼的,比較簡單,做了半年左右,剛開始一個號前三個月掙的比較少,慢慢的一個號能穩定在5000左右了,現在我擴張到20個號,以群控的方式去操控,這樣更快,更好,不過後來還是要慢慢的轉精品的


翛然2


對於很多不懂跨境電商的賣家來說,亞馬遜在跨境領域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現在的亞馬遜已經不是賣家做跨境的首選平臺了。只知亞馬遜,卻不知亞馬遜創業成本有多高是新手賣家的通病。刷單要錢,廣告要錢,貨囤了一堆又一堆,運氣不好遇到一個VC賬號分分鐘搞得你破產。總之,亞馬遜對新賣家來說非常繁瑣,學習和試錯時間非常長,難度很大。wish就不要做了,店鋪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首先2000美金的入駐費就活活阻斷了一批人,無止境的罰款罰得你找不著北,更奇葩的是,保證金交了,店鋪還沒下來就被封掉了,這是最近我們兩個做wish的賣家親身經歷,看完你還敢做嗎?速賣通入駐需要10000的保證金,每個類目都還需要分別再繳納質保金,很多熱門和特殊類目的准入非常嚴格,關鍵是利潤非常低,比較適合團隊化運營。和其他三大主流平臺相比,eBay一直都比較偏佛系,沒有什麼刁難的政策,知名度也不高。不過這倒不是說平臺多簡單好做,而是因為eBay早已不缺賣家了,平臺早在幾年前就被各大廣鋪貨的大佬霸佔,新賣家根本沒有能力去和他們競爭,硬剛只會吃力不討好。淘寶系賣家的特點是低價和鋪貨,最符合這一特點的是東南亞和非洲,非洲市場新手賣家就不考慮了,物流是個大坑。東南亞的shopee和lazada走的就是淘寶的路子,操作很簡單,官網也有很多教學資料,尤其是shopee,無月租無押金,不用打廣告,會上傳產品就能出單,很適合小白賣家拿來練手


食嘢啦


例如:速賣通、亞馬遜、eBay、Wish、Shopee這五個平臺都是做跨境電商的,看你自己偏向於那個

速賣通:是阿里巴巴一家旗下的平臺,相當於我們國內的淘寶是一樣的,主要針對於以價格為主導,賣家一定要價格低才能有優勢,產品主要偏向手機配件、首飾、電腦配件等小物件。市場定位主要以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為主。


亞馬遜:以產品為驅動,產品質量必須要有優勢,而且還必須要有品牌才行,如果沒有品牌,最好不要去做Amazon,定位相當於白領及以上層級。


eBay: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但同樣也在拼價格,也就是說產品質量要比較好,價格也要佔優勢,需要物美價廉這樣的產品,平臺的規則也比較偏向買家的。


Wish:相對比其他的亞馬遜,ebay,速賣通等電商平臺門檻相對還是相對低的,無論個體用戶還是公司企業等都可以申請註冊,門檻低,註冊人數多,競爭相對比就比較大了,如果想進入這個市場的話,就要考慮一下你自己的情況,有沒有相對有競爭的資源等。


Shopee:門檻低,沒有資金壓力,無需囤貨,操作簡單,上手快,後臺容易,國內有倉庫,不需要國際物流,比較適合新人做。


良月三十Y


1.目前所有跨境電商平臺分析

目前所有跨境電商平臺分析大家可以看一下

跨境四大平臺:

Amazon:全球站點,歐美地區最為火熱,目前跨境賣家最多的最大平臺,投資最大,需要FBA海外倉,新賣家需要燒廣告,流量重視產品,公司入駐。

wish:主營歐美地區發達國家,個人和公司都可以入駐,適合鋪貨,品牌和侵權問題嚴重,自發貨1+1模式很火爆,客單價低。

Ebay :全球站點,歐美地區火熱,後臺可選各種站點,重視平臺規則,個人和公司都可以入駐,賬號種類分為刊登額度不同,新賣家額度較低,養號前期為主。

Aliexpress:收錄最多,全類目平臺,公司入駐,要求品牌,技術服務費:¥10000-50000,企業支付寶,走向國際的淘寶,四大平臺之一,阿里旗下。

Tophatter:美國地區為主,一美金起拍,選品是關鍵,存在目標價和SFB條款,公司入駐,需要店鋪流水,上架500個sku進行審核,適合低客單價產品。

Etsy:美國原創手工藝平臺,原創/復古/藝術是關鍵詞,開店難度高,我們專業指導開店,自發貨,客單價高,不適合盜圖和複製產品listing,原創平臺。

東南亞平臺

Shopee/lazada:臺灣和東南亞領先平臺的蝦皮平臺,公司或者工商個體戶都可以入駐(2020年3月31日之前不需要流水),需要電商經驗,後臺簡單,適合鋪貨,國內有倉庫,無需國際物流!

非洲平臺

Kilimall:非洲領先平臺,新平臺,有前景,流量持續增長,保證金+技術服務費¥4000,適合鋪貨,國內倉庫,個人和公司都可以入駐,無需國際物流。

南美平臺

Mercado:南美藍海市場,機會大,全球第七流量,支持19個南美國家,國內三大倉庫,公司入駐!

獨立站

shopify自建站:一站式建站和引流,個人可以做,建站費用29$,支持Ins/Facebook/YouTube/谷歌等站外引流,Dropshopping實現零庫存。

Shopify+Aliexpress+第三方=Dropshopping

2.問自己四個問題

新賣家需要問自己3個問題

我有沒有貨源?我有沒有公司?我有沒有品牌?我有沒電商在線銷售經驗?因為這些問題,他最終會決定你適合做哪個平臺,比如說亞馬遜他需要公司入駐,比如說shopee平臺,他需要店鋪經驗。wish這個平臺需要保證金,eBay這個平臺,有額度的限制,全球速賣通,它必須要有品牌入駐,當然其他平臺也是需要品牌的,只是沒有必須要有品牌,有品牌肯定是加分項,沒有品牌,你可以找一個授權給你用!

貨源方面像shopee平臺,非洲的kilimall平臺,代發貨還是挺多的,當然其他平臺也可以代發貨,可以幫助你去更高效率的完成發貨這個步驟,當然你會需要為別人的打包發貨時間付出一些費用!

不光光是1688上面可以代發貨,只要你能找到人,只要人家願意,淘寶上面都可以代發貨。只要你願意付費,只要你能到人,亞馬遜也可以代發貨,所以這個並不是非要在1688上面去找代發貨了,大家可以理解一下哦!所以這4個問題就決定你適合做哪個平臺!

3.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我覺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非要去盲目的去跟風,覺得那個平臺比較好做的人比較多,我就去做!覺得那個平臺很不錯,市場很大,我就去做!覺得那個平臺投資小,我就去做!其實平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受眾群體和價格區間!比方說是四大平臺是主打歐美市場,比方說shopee和lazada,他就是東南亞的主打,當然非洲的平臺也有!所以你一定要去,根據你的產品,根據你的興趣,根據你想做的方向,根據你的各種情況去選擇適合你的平臺!這個其實挺重要的,如果你方向選錯了,你做起來會很累,做不出業績心也很累!



莫莫愛電腦


入行跨境電商的這些年,今年可謂是最亂的一年。

暴擊一個接著一個,讓人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第一擊,空運價格暴漲,成本被吞噬殆盡。

第二擊,非生活必需品4.5前暫停入倉,直接斷了FBA賣家的後路。

第三擊,歐洲意法站下架非防疫listing,直接給部分賣家放了個長假。

第四擊,配送時間延長至30天,部分FBA商品淪落為自發貨水平。

第五擊,。。。。。。。不知道還有什麼。

在疫情的持續衝擊下,部分資金鍊較弱的跨境賣家,開始了斷臂求生、裁員自保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