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向別人推薦的名著是哪本?你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什麼?

浮華芝士


我最想向別人推薦的名著《道德經》。

《道德經》之後,中國大地出現了一個對我們種群和個人帶來深遠影響的本土宗教一一道教。

從《道德經》之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看,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總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每當時代變亂得無可救藥之時,出來撥亂反正的一定是道家人物。

老子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智慧的化身。

《道德經》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是2016年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公佈總銷量最高的傳世經典,也是外文譯本種數最多的名著。

出自《道德經》的成語現在仍為我們廣泛使用的有近60個,我們說話做事處理問題,也受著它的影響。

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首先這段文字體現老子看問題的多角度。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人都知美之所以為美,那就不好了,那就糟糕了。天下人都知道善的之所以是善的,這就不善了。這不奇怪嗎?其實老子只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的話,說明惡已經非常流行,美成為稀缺資源。社會特別特別需要美,那社會風氣有多麼糟糕。

另外,如果大家都知道美的好的,都朝這個方面去努力,必然出現偽詐。東施效顰者有之,邯鄲學步也有之,美沒追上,反成笑柄。斯惡已了吧。

從多角度來看問題,會更準確。

其次,這段文字充滿智慧。世界難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二千多年前的《道德經》早就給出了答案: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無相生,就是有和無相互生成,即無生有,有生無。這叫有無互根。雞是蛋所生,蛋是雞所生。就這麼簡單。我們的思維不能受到一個平面甚至一條直線的限制。有的有先後,那是射線方式,一直延續下去不可逆;有的是循環往復,互為根基。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真是高妙。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都具有相互為根、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互為因果的特點。

第三告訴我們如何處事或處世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什麼叫處無為之事?肚子餓了吃飯,口渴了喝水,睏了睡覺。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該辦的時候就別辦。不能越門俎代庖,揠苗助長。

行不言之教,就是說教化要以身示範、潛移默化,不要只是耍耍嘴皮子說教。要“敏於事而慎於言”。

功成而弗居。不居功自傲。

這些做好了,能做事,會處世。

《道德經》中充滿智慧的語言隨處都是。所以,強烈推薦《道德經》。


胡學勇320


最想向大家推薦的名著——《紅樓夢》。

【推薦原因】

《紅樓夢》是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近三百年來,這部文學鉅著,國內與境外人員爭相傳閱,悉心研究,以至成為一門專門性的學問。



【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

《紅樓夢》這本名著,句句段段印象皆深,今為大家分享一段:

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幽情》的尾文——

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

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


因有一首詩道:

顰兒才貌世應希,獨抱幽芳出繡閨。

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烏驚飛。

作者:一片紅與紅樓夢,歡迎關注我,專業為你解讀、寫作《紅樓夢》中的人與事。


一片紅與紅樓夢


最想推薦的是(道德經),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文字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以前自己脾氣很暴躁,屬於一點就著的那種,在生活中也因為自己的嘴巴刻薄,而得罪了不少人,錯失了很多機會。最主要是自己也知道脾氣暴躁不好,但是總是改不了,每次發完火或者說了尖酸的話,內心也是非常後悔。

自己信佛,也有家傳風水八字,也會去修行,但是總是改不了暴躁的脾氣,刻薄的嘴巴。偶然的機會聽到了道德經的解讀,我被慢慢改變了,好像知道了非恆道的道,好像知道了上善若水,好像知道了猶兮若畏四鄰,好像知道了無我利他,好像知道了清靜為天下正。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國學主持人劉大有


推薦一本美國小說《漫長的告別》。

推薦理由:文筆詼諧幽默,人物性格刻畫方面功底很深。日本文學泰斗村上春樹讀了12遍,評價很高。

友情提醒,這不是頂級推理小說,這是一部推理小說方面文學價值最高的小說,非常適合喜歡文學的讀者閱讀。

第一次閱讀這本小說,我沒想過要給它定性。我看小說通常不會去看別人寫的推薦和評價,直接翻到第一頁。如果看兩頁還索然無味,就會放棄,到現在已經看過三遍。

這本小說的中文譯本有好多,除了在角色名字發音上有些區別外,最大的區別就是推薦角度。有的當做文學作品,有的當做推理小說。

錢德勒的小說,剛開始時都被當做推理小說發行,市場反響不大。正如剛才所說,這不是頂級推理小說,儘管情節也非常不錯,畢竟作家錢德勒是給出版社寫推理類短篇的。包括《漫長的告別》,《長眠不醒》等主角都是硬漢馬洛。他的代表小說也有一些短篇拼接的痕跡。但並沒有削弱它的文學價值和可讀性。

點滴內容分享:

她走向過道對面的桌子,除下白色長手套,老侍者為她挪開桌子,永遠不會有一個侍者像那樣為我挪開桌子。她坐下,把手套放進手提袋,朝侍者報以感謝的微笑, 那微笑如此溫柔、純潔和精緻,幾乎讓他挪不動腳。她對他低聲說了句什麼,他哈著腰飛快地離開了。這傢伙生活裡還很有奔頭哪。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推薦。錢德勒的風格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梅里上品


老規矩,先說結論——毛姆寫的《人生的枷鎖》。

這本書足以啟示年輕的你我,我當年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整整鬱悶了一個星期,後來再去細想書中的內容,突然像是得到解放一樣。

如果能早一點看到這本書,

我也不至於每天在瞎想人生到底怎樣才有意義,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般模樣!

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來對待世界和自己。

主人公是一個不斷找尋生命意義的追夢人:菲利普·凱里

菲利普小的時候在教會的皇家公學唸書,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菲利普越發覺得宗教在鉗制著人們的思想,宗教逐漸讓人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人們對權威極其盲目地崇拜和信奉,於是,菲利普沒等畢業就離開了皇家公學,即便他當時是學校裡十分優秀的學生。菲利普為了探尋自己的人生意義,輾轉於歐陸和英倫之間,學習繪畫。

他堅信自己比他人優秀,有足夠的天賦,將來一定能成為偉大的畫家。但是,事實並非如他所願。在他的求學過程中,他發現有些人的繪畫比他高強很多,可就是鬱郁不得志。

無奈,他或許感受到這裡面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最後他接受了現實,接納了自己的繪畫是平凡的,是不完美的。

菲利普知道繪畫不能讓他繼續生存了,為了生存,他選擇了普通人通過勤學苦練便能養活自己的事業:從醫。可學醫的歷程也並未順利,他曾為戀人荒廢學業,又將父親留下的一小筆財產耗費許多,還遭受買賣股票的巨大虧損,一時生計無著,後來在一家服裝店當招待員,才免於流落街頭。

最後,他從事著醫生的職業,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他也要看著身邊的好友相繼去世。

菲利普飽嘗人間艱辛,歷經世態炎涼,他逐漸認識到生活並沒有意義,所謂的酸甜苦辣不過都是編織成人生格局的花紋,生活只不過是滿足一個人的樂趣而已。

他甩開了年少凌雲志的誓言枷鎖,不再遵循別人的嘴說手寫的理想行事,不再盲目地深究那些所謂的生活本質或意義。

在菲利普的人生旅途中,失敗毫不足奇,成功也等於零。

他不過是暫時佔據在地球表層的芸芸眾生中間的一個最不起眼的動物而已,然而,他又無所不能,因為他能從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奧秘來。

最後獻上書本中的一段話做結:

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難,最後雙目一閉,離世而去。生活沒有意義,人活著也沒有目的。出世還是不出世,活著還是死去,均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無足輕重。 ----毛姆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最想推薦《飄》(亂世佳人)裡女人公說的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這句話充滿了對明天的期待,這本名著也曾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女人公斯嘉麗奧哈拉與男主人公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少女時期的斯嘉麗任性而驕傲,被心儀的艾希禮拒絕後,負氣嫁給自己並不喜歡的查爾斯。此時南北戰爭爆發,查爾斯參軍,在軍營中不幸染病死去,而斯嘉麗一心惦記艾希禮,並沒有因為丈夫的死而難過。處於戰爭中的人們生活慘不忍睹,斯嘉麗的莊園也慘遭洗劫,父母相繼過世,僕人陸續離開。經受著戰爭、死亡、飢餓的斯嘉麗愈加頑強,面對困境告訴自己不能屈服,像上帝發誓要走出困境不再貧困。戰爭結束後,斯嘉麗為了保住莊園,養活家人,搶了妹妹的未婚夫,搖身一變成了女商人,為了錢不擇手段。男主人公白瑞德見證了斯嘉麗少女時期時的倔強率真,也見證了戰爭中斯嘉麗的堅韌頑強,更被成為商人後的斯嘉麗的精明所吸引,他認為他們是同類人。斯嘉麗也在第二任丈夫過世後,不顧世人眼光和輿答應了白瑞德的追求,但是最終因為各種衝突和矛盾,在女兒騎馬墜亡後,白瑞德傷心欲絕離開,此時的斯嘉麗終於認清自己對白瑞德的愛。小說故事結尾,斯嘉麗說:“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表達了她一定要追回白瑞德的決心,以及面對困境依然對明天充滿希望的毅力。


猴頭小菇


《水滸傳》,書中影響深刻的是一首詩:男人出生當自豪,眼前困難莫心焦,待到春雷動大地,平步青雲入九宵。


襄陽紅色記憶


《紅樓夢》是最值得一看的名著。

這本小說算得上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在裡面你能找到做菜的菜譜,能瞭解中醫的博大精深,還能探尋建築的美學,更能重溫青春熱血的歲月。

故事有明暗兩條線,明線是講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悽美愛情;暗線是描述賈府的衰落史。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文字,就是以下這段:

只見紫鵑雪雁進來伏侍梳洗。湘雲洗了面,翠縷便拿殘水要潑。寶玉道:“站著。我趁勢洗了就完了,省得又過去費事。”說著,便走過來,彎著腰洗了兩把。紫鵑遞過香皂去。寶玉道:“這盆裡的就不少,不用搓了。”再洗了兩把,便要手巾。

這段文字說的是,寶玉拿史湘雲和林黛玉兩個女孩子洗臉的水用來給自己洗臉。是不是覺得這很不可思議,但對於青春年少的寶玉來說就是很正常很正常。說真的,戀愛中的少男少女做的事就是瘋狂的、怪怪的、不可思議的。

面對喧鬧的世界,當靜下心來看《紅樓夢》,就會發現是一個非常有趣有料的小說。

《紅樓夢》是章回小說,不用從頭讀到尾,只要有空,隨手翻開一章,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在等著你閱讀。

關注@風之壹把刀 與你同行,一起學習進步。


風之壹把刀


《三國演義》

其實這本書的地位已經很高了,但我還是想推薦這本書。

因為如果我們拋開書中各種精彩的故事,探索故事背後的東西,就會發現整本《三國演義》中體現的是一種:在亂世中的擔當。

當西方的文化傳入我國的這些年,我們越來越崇尚精緻利己主義,講究做一個利己的人。但這不是中華民族的根本精神,屬於變相的刨咱們的精神祖墳。

即使最被羅貫中貶低的曹操,也會大膽的嘲笑王公大臣:“夜哭至明,明哭至夜,能哭死董卓嗎”,奮起七星刀,刺殺董卓,在擁有大部分天下之後,依然做的是勸課農桑。

袁紹四世三公,本來固守本地就可以了,但還是勤王匡扶天下。

更不用提在亂世中漂泊半生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它們代表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力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正如這次疫情之中,無數的人湧到武漢,抗擊疫情,這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亂世之中,沒人擔當,我來擔當。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句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最另外記憶深刻的話就是丞相臨終時“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臨終之時,依然是胸懷天下。


六爻尋夢


原蘇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的散文《海燕》。這是一篇以嬌小之驅博擊狂風浪濤的作品,充滿了不屈不撓的無產階級戰士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在戰爭年代和最初的和平建設時期,無論對蘇聯對中國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裡面的一句話鼓舞了幾代人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不怕犧牲革命浪漫主義的精神。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像閃電般翱翔,它看著呻吟的海鴨愚笨的企鵝,在雷鳴聲中像戰士一樣高喊道: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