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於4月1日起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在花叢中打野


正常,中國大陸的新冠疫情爆發的勢態已完全扭轉,現在有精力應對那些疑難症狀了,人類對待新冠病毒並不瞭解多少,對它是怎樣一個傳播路徑尚未全知,因此,多辦防範是正確的。


草狼的平淪


昨天,衛健委疾局局長髮表消息,自4月1日起將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列入每日通報。

今天我們就看到,除了現在病例,新增病例外,今日也報道了全國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是1541例,新增130例,其中205是境外輸入病例。

1.無症狀感染者是如何發現的呢?

主要通過四大途徑:首先是對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發現;

其次是通過對聚集性病例的疫情調查;

三是對傳染源追蹤時發現;

四是對境外回國人員篩查時發現。

2.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呢?

無症狀感染者就是指雖然上呼吸道檢測發現新冠病毒抗體或是核酸檢測陽性,但是無發熱、咳嗽、打噴嚏、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也沒有其他可以通過查體發現的症狀。這些人雖然自身沒有症狀,但由於上呼吸道帶病毒,其密切接觸者還是有可能被傳染,其中有些被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的人,也有可能出現症狀。

3.為什麼過去不報告無症狀感染者現在又報告了呢?

首先是因為國內的有症狀患者的疫情基本已經控制,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無新發病例,此時有餘力來檢測和識別無症狀感染者了;

其次是因為國內已經報道了導致的聚集性疫情,對新冠肺炎發病人群的溯源發現,有的傳染源是無症狀感染者,這就把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的重要性體現了出來。

如果不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防控,還是可能出現聚集性病例的出現。

4.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防控的意義何在呢?

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力報道還不一致,但比較明確的是,和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還有可能被傳染的,對無症狀者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公佈,有利於增加社會整體的重視程度,提高群眾的防範意識,減少疫情再傳播的風險。

各地對無症狀者感染者的防控嚴格程度不完全一樣,但原則上都是集中隔離14天,間隔24小時以上核酸檢測陰性才能達到解除隔離的標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因無症狀不能被識別而被傳染的機會。

我們應該感謝國家對這次疫情的重視,各種制度的出現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的傳播,減少被感染的人數。無症狀感染者的通報和管理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