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獨秀的醫藥基金,現在該買嗎?


一枝獨秀的醫藥基金,現在該買嗎?


今天一季度公募基金排名出爐了,不出所料,各種權益類基金大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虧損。但是在近期市場大幅波動中依然有一個行業表現出色,逆勢上漲,這就是醫藥主題基金。今天來講講目前的行情下是否可以投資醫藥類指數基金。


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相信所有人都會記一輩子。行情跌宕起伏,動不動就來個熔斷,投資者每天都在見證歷史。各個板塊也是輪番表現,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 年初科技板塊大漲,近期連續下跌,跌幅已經達到20-30%;


  • 之後基建板塊在政策的刺激下又表現了一番然後沉寂;


  • 前段時間由於疫情影響多國家糧食停止出口引發農業股的一波上漲,然而也是有開頭,沒見結尾;


  • 這兩天消費又開始表現,甚至醬油都漲停,難道經濟形勢不好要吃醬油拌飯?


  • 今天科技類個股又開始拉昇。如果你想要追熱點,大概率是擦身而過,看到人家一個瀟灑的背影。


從今天公佈的各類基金的業績來看,一季度虧損最多的是主投海外市場的QDII型基金,其一季度平均收益率為-13.25%;上證50一季度跌幅為12.20%;深證成指和中證500的跌幅較小,在4%左右;三大指數中只有創業板指上漲,一季度漲幅為4.10%。


一枝獨秀的醫藥基金,現在該買嗎?


在各類基金業績慘不忍睹的背景下,醫藥主題類基金卻是一枝獨秀,大多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單隻基金來看,股票型基金冠軍為工銀前沿醫療股票,收益率26.90%;

混合型基金冠軍是華夏樂享健康混合,收益率為25.81%;

指數型基金冠軍是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分級,收益率為16.42%;

債券型基金冠軍為金信民旺債券A,收益率為7.68%;

QDII基金冠軍為上投摩根中國生物醫藥,收益率為19.61%。可以看到一季度排名靠前的表現最為優秀的都是醫藥主題基金。


醫藥行業可以說是一個既有需求又有空間的優秀行業,提起醫藥都會冠以“全民剛需”、“無懼熊市”“防禦性行業”等美名,它和消費都屬於大家心目中確定性較高的行業。消費和醫藥長期收益排名在各大行業中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是一個無論經濟形勢怎樣永遠都有需求的行業。根據相關研究,普通人70歲之後的醫療費用佔一生總花費的60%以上,根據國家衛計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左右,佔總人口的17.8%左右,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到來,醫藥行業的重要性將更為凸顯。


特別是在市場行情低迷,或是不確定的情況下,醫藥行業更能體現它防禦的本性。我們都聽過“喝酒吃藥”行情,說的就是市場不穩的情況下資金都偏向於這類確定性高,防禦性強的行業。


一枝獨秀的醫藥基金,現在該買嗎?


本次疫情會推動醫藥指數大幅上漲嗎?我們看下非典時期醫藥板塊和能夠體現市場全部股票走勢的萬得全A 指數對比情況。在非典剛剛開始的一個月內,受疫情催化,醫藥板塊收益率略高;進入疫情快速爆發期,尤其是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醫藥板塊大幅上漲;疫情消退期,醫藥板塊漲跌幅與大盤基本一致。我們可以看到2003 年非典疫情對醫藥板塊的影響相對有限,僅在疫情最初期和爆發期跑贏大盤,影響時間短暫。如果類推至本次疫情中,大致情況也會類似。如果疫情得到緩解,醫藥行業是否上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最本源的公司投資價值上。


醫藥行業是一個好行業,也是一個大行業,行業下面還有有很多細分行業,目前醫藥類上市公司差不多300多家,醫藥行業的相關指數共有38只,雖然都是歸類於醫藥行業,但是有的偏醫藥,有的偏醫療服務,有的偏醫療器械,有的偏醫藥消費。在具體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搞清各指數的區別。目前市場上最為主流的幾個醫藥行業指數是中證醫藥,全指醫藥,中證醫療,醫藥100。


雖然醫藥行業是長期好行業,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估值偏高,目前全指醫藥指數估值百分位是90%,龍頭公司估值短期看稍微偏貴,比發達國家類似公司的估值要貴一倍左右。


當然,估值並不是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我們看一個行業或者公司是否值得投資,除了看估值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看發展前景。如果你特別看好醫藥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那麼也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逐步建倉醫藥類指數基金。如果能堅持長時間持有,隨著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那麼目前的高估值也會有一個逐步消化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