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孩子胃癌離世,醫生怒斥:這種東西大人都不吃,居然給孩子吃

胃病並非成人專利,兒童胃鏡檢查發現各類胃病的比率高達80%~90%。專家指出,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在兒童中的發病率最高,可見胃病絕非成年人專利,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在今年發表長文,直指胃癌已成為兒童一大死因,兒童胃癌發病率更是逐年增長。尤其 在5~9歲和10~14歲這兩個年齡段,胃癌已成為孩子的頭號殺手!

4歲孩子胃癌離世,醫生怒斥:這種東西大人都不吃,居然給孩子吃

  小輝今年4歲了,爸爸媽媽事業忙便和農村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媽媽想孩子,每隔一個月都會來看看孩子,爺爺奶奶把小輝視為掌上明珠,寵愛有加。可是這天,小輝突然喊肚子疼,而且疼的滿床打滾,冷汗直流,奶奶趕緊把小輝連夜送進了醫院,醫生經過仔細的檢查確症小輝得的是胃癌,很可惜,2個月後,小輝還是沒能挽救回來,就此離世了,但是孩子這麼小怎麼會得這個病呢?

原來,小輝的胃癌和爺爺奶奶吃隔夜菜的習慣有很大關係。奶奶生怕孩子吃不飽,每次做飯都會多做一點,剩了又不想浪費糧食,就熱一遍再吃,沒想到這樣卻害了孩子。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青菜、菠菜等綠葉菜反覆回鍋,每重複炒一次,其中的致癌物質就增加數十倍,媽媽覺得都是奶奶害了孩子,整天大吵大鬧。

4歲孩子胃癌離世,醫生怒斥:這種東西大人都不吃,居然給孩子吃

  學齡前兒童如有下列臨床症狀需要作胃鏡檢查:

  1.與飲食有關的反覆嘔吐、噯氣、反酸、腹脹;

  2.反覆腹痛,定位不確切,可侷限於心窩部,也可見於肚臍眼周圍,呈間隙性,腹痛無規律,可發生於夜間和清晨,但無腸道寄生蟲感染史;

  3.原因不明的嘔血或拉黑便,大便隱血檢查多次呈現陽性結果;

  4.具有胃病家族史,孩子病程在3個月以上,伴有面黃、消瘦、貧血和上腹痛等症狀。

一般來說,兒童的腹痛意識不明顯,不能準確描述感覺,使得很多兒童胃病不能及時被發現。此外,該病症狀的多樣性也是讓家長容易產生錯覺的因素之一。胃病患兒的疼痛時間不固定,多數表現為餐後痛,也有一些表現為餐前痛,吃了東西后,食物中和胃酸,疼痛反而會減輕。相對於成人患者長達十幾年的病史,兒童的胃痛往往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每次也許只有幾分鐘或十幾分鍾,疼痛的感覺很快就可以消失。

4歲孩子胃癌離世,醫生怒斥:這種東西大人都不吃,居然給孩子吃

  除了一般胃病患者都會有的反酸、噯氣等症狀之外,不同年齡的患兒,胃痛的感覺和表現也很不一樣。

  學齡期(7~14歲)的孩子如果患胃病,有時候會感到不規律的腹痛,持續時間不一,而且有的潰瘍還不一定伴有腹痛感,這讓早期發現確診更加困難。患兒還可能覺得胸骨下方不舒服,部分緊張的家長甚至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

  學齡前(3~6歲)兒童對腹痛已經有了模糊認識,但是仍不能準確區分疼痛位置。"來就診的學齡前兒童,超過80%都說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檢查,壓痛點明顯在上腹部。"所以很多家長會在孩子的"誤導"下懷疑是腸蛔蟲在作怪,使得真正的病因遲遲未被發現。

至於嬰幼兒(滿月~3歲),他們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感覺,一旦感到腹痛,往往會啼哭不止、食慾不好、厭食、嘔吐、消化道出血等,還會有黑便、血便等症狀。區文璣指出,正因為嬰幼兒不能自述病史,家長如果再粗心大意,或者對上述症狀自行曲解和處置,導致被送來醫院的這個年齡段的患兒,往往病情相對嚴重。

4歲孩子胃癌離世,醫生怒斥:這種東西大人都不吃,居然給孩子吃

  多做3件事,從小胃就好

  少碰生冷食物,莫貪嘴

  生的和冷的食物,如肉、冷飲,如冰激凌,嗜冷是導致胃腸道疾病高發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胃部健康,儘量遠離生冷食物,不要貪吃嘴。

  積極調整情緒

  心情愉悅時,能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增強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反,如果進餐時情緒不佳,可抑制消化腺分泌,減緩消化道的蠕動,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進餐時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助於提升腸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