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醫學科普,專業性和趣味性哪個更重要?


​做科普更應該注重專業性還是趣味性?


做醫學科普,專業性和趣味性哪個更重要?


正方辯手邴鍾興:我方認為做科普還是專業性比趣味性更重要。


為什麼?因為我們所在這個時代是個什麼時代,是一個科普跑不過謠言,是一個醫學專家幹不過養生大號的時代。


我們回想一下,當我們脫下了媽媽送的養生鞋墊的時候,當我們收到爸爸送給我們的養生秘籍的時候,你感受的那一刻被養生大號支配的恐懼。


人們為什麼特別容易受騙,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科學素養、醫學素養比較低,所以說他無法分辨真科普和偽科普謠言的一個區別,網上說這個藥能治病,他們不僅信了,而且還買了真吃了。


這就是醫學科普的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不光解決人們知道與不知道的問題,而且還會對人們的行動進行指導。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那個叫做魏則西的大學生,他就是被虛假信息謀財害命。


那麼好的科普一定是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的,為什麼做科普我方認為專業性更重要?


第一、我們從需求上來看,與趣味性相比,你說老百姓更需要什麼?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實用、靠譜、權威的醫學知識,他們需要的是經得起推敲的那些健康理念


對於趣味性的,如果你真的喜歡去聽段子,你可以去看脫口秀表演嗎?他們有趣的,那是特別的專業。


第二、那麼偽科普謠言其實根本問題出在專業性上,而不是趣味性上。所以你提高科普的趣味性,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你未必比得過養生大號,

所以說只有權威的科普才是粉碎謠言的手術刀,才是還給大眾真相的一個靶向藥。


所以我方認為做科普專業性更重要。


做醫學科普,專業性和趣味性哪個更重要?


反方辯手袁煒煒:謝謝對方辯友,您剛剛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覺得您說的有點偏題了,您說的是真科普和假科普,我們應該選擇什麼,當然應該選擇真科普。


但是我就想問有趣的科普就一定是騙人的嗎?為什麼不能幽默的講真話呢?你說魏則西事件是廣告不是科普,不能混淆概念,廣告騙人,現在連大媽都知道了是不是。


然後我跟大家講一下什麼是科普?科普的定義就是用各種傳媒,以淺顯、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自然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科學知識


那麼整個科普創作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專門知識通俗化的過程,如果不通俗化的把專業的知識表達出來,讀者理解不了,它就起不到科普創作的作用,科普創作也就失去了意義。


科普之所以被能被人接受,因為大家知道它有趣味性,它接地氣,而不是人們知道科普作品多麼的專業嚴謹,緊隨國際熱點,否則的話他就應該就是醫學文獻或者專業教材了,而不叫科普了。


我們醫生應該在消化了教材和文獻之後,然後將這些知識的專業性轉化為趣味性,讓艱澀難懂的內容被大眾接受,這樣才有意義,而不是說把科學知識在咱們圈內人之間交流。


你知道科普作家希望什麼嗎?您也是科普作家,您就希望讀者看一頁,就會吸引他繼續看一口氣讀下去,讀完了之後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而讀者希望什麼?讀者希望科普作品要讓我能看得懂、聽得懂,並且有興趣讀下去,如果專業性掩蓋了趣味性,我肯定會因為沒興趣而不看,畢竟興趣是人最好的導師。


這個是我採訪了咱們小區80多位居民之後得出的一致結論,所以我認為做科普的話趣味性大於專業性。


做醫學科普,專業性和趣味性哪個更重要?


正方辯手邴鍾興

:我來梳理一下,對方辯友其實通篇在論證了一件事情,叫做什麼叫做科普的趣味性,而且她最後用了一個例子給我們證明什麼叫趣味性,就是她採訪了80位小區的大媽,認為她們覺得這個有趣,我願意轉發就是科普的趣味性。


但是她並沒有論證專業性和趣味性哪個更重要,而且我們看到,80個大媽這個案例選得很有意思,如果你翻一翻他們的手機的收藏裡面,可能就收藏了很多養生大號的這種科普謠言。


所以我問對方一個問題,你覺得大媽們深陷於這種養生大號是為什麼?是因為趣味性不夠嗎?


反方辯手袁煒煒:是因為太有趣了。


正方辯手邴鍾興:好的,所以說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做科普專業性與趣味性哪個更重要。


我方提出了一個評判標準,就是需求。從老百姓的需求上。為什麼這麼關注健康話題,我不就是想好好的活著嗎,如果我看到的都是偽科普氾濫的東西,我們得到的東西就是虛假的,可能就會導致像魏則西那樣的事件的發生。


而有趣固然重要,但是與我們的權威性相比還是稍顯遜色的。


反方辯手袁煒煒:謝謝對方辯友,您說到要看自己的需求,對吧?對,像我們這種有學歷的,我們知道我需要什麼,比如說咱倆,我們都想減肥,我們就會去看減肥相關。


但是我是覺得咱們很多老百姓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翻翻這種科普,他就是刷抖音刷微信刷出來的,不是說他搜索一下減肥,然後再去關注的。


所以說科普的話,老百姓,是從需求出發,我們作為科普工作者,我們要主動去滲透,主動的去讓他們去接受我們的這些教育,怎麼樣主動,中國有句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


您說的偽科普也好,廣告也好,他們也有他們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他們的精華之處他們做得很有趣,讓那些大爺大媽收藏了。


我們作為真正的科普工作者,我們可以吸收他們趣味性,然後把真正的這些科普好的科普內容推給他們,然後讓他們手機裡更多收藏的是我們的東西。


如果我問您,沒有趣味性,打不開第一步,大爺大媽知道您再專業,再怎麼正確真實,他不會去看,你打不開這個口子,你怎麼去做科普。


正方辯手邴鍾興

:好的,我的理解比如說讀者就像是魚,我們創作者就像是釣魚的人,我們不能見著魚餌就上去咬,我們雖然覺得這魚餌可能很好吃,但是萬一它有毒,我們也要有一個分辨能力,這就是我方強調的。


我們受眾是老百姓,他們沒有專業知識,他們的分辨這種科學能力的素質非常低,所以說需要我們去引導,當然趣味性是一個很好的前提,但是如果他看到都是假的,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反方辯手袁煒煒:對,我們就不要讓他看到的是假的,當然第一步您說了,讓他看到的是假的,第一步是什麼?是看到。


那你怎麼讓他看到,如果說我們做的不夠趣味的話,打不開第一步,他看不到怎麼辦?


我是來自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的,我覺得做科普跟做公司一樣,公司最大的最賺錢的最受重視的是什麼?


不是我們這些博士、碩士,而是那些甚至沒有學歷的銷售。為什麼?因為他們才是這個公司的主力軍,只有這些銷售人員的存在,才會為這個公司奠定基礎、造出高樓。


所以我覺得我們做科普也是的,你要有這個口子去打開,要把我們老百姓當成我們的客戶一樣,我們只有吸引了更多的客戶,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內容去做好了之後,才可以推給他們,讓他們更好的去接受我們的科普知識,謝謝。


正方辯手邴鍾興:好的,還是回到我們辯題論證的前提,我們要想一下,我們討論這個時代的背景是什麼?


記得腫瘤科普達人菠蘿曾經說過,我們這些科普的這種專家們都是在兼職的去闢謠。


那些養生大號的小編在幹嘛?他們在專職的去引導這些大媽,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提高我們的受眾的分辨能力,才能去讓他們看到真正權威、有用、實用,然後再是有趣的東西。


所以說不能本末倒置,權威性一定是高於趣味性的,所以我方堅持認為做科普一定是專業性比趣味性更重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