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用棉籤刮蹭檔口內的地板、案板以及用於宰殺禽類的工具臺等進行取樣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在實驗室劉偉和同事對病原學檢測樣品進行前處理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在稱重臺採集樣本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穿好防護服、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靴子等防護用品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每個區域在物理空間上 相互獨立,樣本只能通過 傳遞窗口傳遞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劉偉和同事對樣品進行核酸(基因)加樣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樣品前處理後進行核酸(基因)提取

動物疫病防控“守門人”, 他們這樣戰“疫”著

最後通過CT值和綜合曲線圖判斷樣品是否有禽流感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這麼一條特殊的戰“疫”防線,他們的“戰場”是活禽交易的農貿市場,他們直接面對的是可能殘留有禽流感病毒的禽類活動場所,抑或是可能含有禽流感病毒的樣本,他們用專業的知識和果敢的擔當,當好疫情期間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把關人”“守門人”。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石獅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探訪動物疫病防控人的一天。

  白大褂、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鞋套……3月27日上午9時許,全副武裝的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獸醫劉偉和同事們,來到後花農貿市場的禽類交易檔口。“如果有活禽,我們會對禽類進行雙腔(口腔、洩殖腔)拭子取樣。但這次受疫情影響,全市農貿市場取消活禽交易,所以我們只能對禽類的活動場所進行取樣。”劉偉一邊介紹著,一邊用棉籤刮蹭檔口內的地板、案板以及用於宰殺禽類的工具臺、操作檯等,將禽類的排洩物、羽毛或宰殺殘留物小心翼翼地投放到樣品離心管內。“若有病毒的話,一般都會殘留在排洩物、羽毛或宰殺殘留物上。”

  樣品採集完,劉偉和同事們又要進行一次全副武裝和消毒後,才能走進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對樣品進行病原學檢測,與可能存在的病毒“零距離”接觸。“樣本檢測並不是大家所想的用試劑一驗,立馬就能知道結果,而是需要很多步驟才能把病毒‘揪’出來。”記者注意到,檢測實驗室共劃分為4個區,分別為試劑儲存和準備區、標本製備區、加樣區、擴增區,每個區域在物理空間上相互獨立,設置正負壓淨化系統和氣流控制系統,沒有空氣的直接相通。正是在這樣較為密閉的實驗空間裡,劉偉和同事們每次都要對30個樣品一一進行樣品處理、核酸(基因)提取、核酸(基因)加樣、基因擴增、數據分析等一系列檢測流程,科學判斷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而這整個病毒“偵查”的全過程,往往要花上十幾個小時。

  據實驗報告顯示,自1月28日(正月初四)以來,劉偉和同事們對全市19個有活禽交易的農貿市場都進行了環境樣品的病原學檢測,檢測禽流感H5核酸95份,禽流感H7核酸95份,合計190份,檢測結果均為病毒核酸陰性,這也足以證明我市農貿市場環境中不存在禽流感病毒。“這段時間確實有點累,但好在結果都是好的。”劉偉笑著說。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防控期,劉偉和同事們雖不在救死扶傷的臨床一線,卻也衝鋒在動物疫情處置前沿,與病毒賽跑,為動物疫病的監測預警、流行病學調查、屠宰檢疫、移動監管和疫情處置提供數據支撐,為保障全市的動物養殖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記者 林富榕/文 李榮鑫/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