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電影-《1917》(英國)


看點電影-《1917》(英國)

首先是衝著科林.費斯,費叔去看的。幸好有聲音和費叔的眼神演技,不然我看穿眼也認不出將軍是費叔呀,儘管之前已經看過預告及主創訪談。最要命的是,其他演員一露臉那是瞬間帶出戲。

看點電影-《1917》(英國)

科林·費斯 飾 General Erinmore

所謂一鏡到底的好處就是,你能連貫的看到截然不同的新東西,包括角色。只是因為那些臉太著名了,我看時內心的OS就是:喲,這不是託曼國王嗎,哎,這不是那個分裂症大哥傑克嗎,咦…俠盜一號?啊…莫娘……天,梅林…靠,是卷福!呃,少狼主……


看點電影-《1917》(英國)

安德魯·斯科特 飾 Lieutenant Leslie


看點電影-《1917》(英國)

馬克·斯特朗 飾 Captain Smith


看點電影-《1917》(英國)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飾 Colonel MacKenzie

所以,有驚喜沒意外。

驚喜是:

1.

主動視覺觀感很不錯。

至少擺脫了那種誰說話照誰臉的公式化呈現模式。稀少的大全景給最後斯科菲爾德爬出戰壕在槍林彈火中裸奔的一幕極大的畫龍點睛的衝擊作用。覺得真·危險。

同樣,因為基本全運動鏡頭,並沒有去強調突突突子彈橫飛鬼哭狼嚎血肉糊滿,還是跟隨著主角步驟,像偵探採集線索般零碎地、突然地,讓那些屍體以各種各樣部件形態出現,或一具燒焦的軀幹,或斷手,或空腹,蒼白地,聞不到,也充分嗅到了戰地的死亡腐朽之氣。

另,有觀眾不遺餘力地挑出了本片的109處剪輯痕跡來證明此片為偽“一鏡到底”。哎……且不說一鏡到底是電影所使用的一種技術,甚至一種技巧,以及給觀眾呈現的一種觀影感受。並不是實實成成的一個鏡頭給你拍到完的,那可能嗎?以一部電影的拍攝週期來說……

無論如何,這片的一鏡到底式視覺觀感上的驚喜,是強烈地留存在了觀影期中的。


2.

故事簡練,一氣呵成。

因通訊受阻,兩個小兵受將軍的直接命令,帶著一份停止攻擊的命令去通知另外一個戰區的作戰部隊,如果不在第二天他們發動進攻前送到,他們將陷入德軍可怕的包圍圈被團滅。於是,故事就跟隨著他們從安靜的休憩草坪起身的鏡頭開始了……

第一個小高潮,小卷毛布萊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飾 布萊克)死去。從他們爬出戰壕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想著,他們會在哪裡遭遇德軍,遭遇後會怎麼應對。到小卷毛被捅那,都一直沿著在我的劇情推算中來演,但覺得就是從這裡開始,驚喜度就呈直線下滑了,感覺這就是一個互動劇情的其中一條支線被選中了。一個受傷的德軍出現,兩人中必定有人主張救,必定有人主張殺敵,當時布萊克作為小領隊,他救人的方針佔了主導,這讓他被他救下的德軍用軍刀連捅幾刀的劇情變得順理成章。噢…我沒算到的是…導演就讓小卷毛在這死了。

第二個小高潮,斯科菲爾德在第一輪進攻命令發佈後,爬出戰壕,在炮火中衝去麥肯齊上校所在地送命令信。因為前有梅林版的偶遇軍官告誡他,在傳達將軍命令時一定要有第三人在場,有些人就是存粹的想打仗。所以,趾高氣昂卷福版麥肯齊上校是否會執行成了一個小懸念。

第三個小高潮,介於布萊克死前對自己的家庭的諸多描述以及與談論與哥哥的各種往事,說他哥哥跟他長得一樣就是老一點(懂套路的朋友該知道這些等於是死亡通告)。所以斯科菲爾德去尋找布萊克的哥哥及他的哥哥長啥樣又是一個小小懸念。


整部影片就像一副色彩分明,層次極好的風景油畫。

最美的場景,安靜飄花的河流一端是被淤堵的泛白屍體堆積。

廢墟的城市中,火光沖天,明暗交加的大片光斑在斷簷殘壁與斯科菲爾德疲憊的身軀上忽亮忽隱,希望與絕望的更替躍然於畫面。

看點電影-《1917》(英國)


看點電影-《1917》(英國)

喬治·麥凱 飾 斯科菲爾德

而沒有意外,說的是終歸還是套路片,甚至是衝獎片。

戰爭片至少需要體現戰爭的殘忍和戰場上軍人的人性。在《1917》中,第一個體現就是身帶運送緊急情報的布萊克因對一名受傷德軍的憐憫而自己喪生,影響了情報運送任務的成功度。因為他本來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他是最會看地圖的一個。而,這樣的表現方式,觀影情緒不太舒服。

表達得很舒服的範例有《兄弟連》。哪一集忘了,當時的溫斯特中尉去巴黎度假,在度假的過程中閃回表現了他的最近一次戰役。他們在進行一次突擊,他氣喘吁吁的爬上了一個坡地,坡地下有一個年少臉盤的德軍抬起頭對他粲然一笑,待發現來的是敵軍時,他的笑容頓時凍結,同時溫斯特扣動了扳機,那個笑容永久凝固。而這也成了溫斯特內心的戰爭創傷。

《1917》中第二個表現是,城市遭遇戰那裡,斯科菲爾德衝進一棟民房地下室,這裡藏著一名年輕女子和一個嬰兒。戰爭片另一個要素,戰場上的弱勢群體,女性與兒童與大兵之間的關係。沒有意外,吊橋效應立馬出現,突然而來的怦然心動,男女四目相對20秒無語電光火石曖昧之間,隨後,經典臺詞出現:

“stay here, don’t go…”

“I have to go…”

哎,驚喜的心已碎成碎片。

只是覺得,行進到如此,那動靜結合的樂章突然就變調得厲害。

第三個表現是,林中即將上陣的將士們安靜又表情呆滯地聽著清唱思鄉之情的歌曲。或許是因為之前黃老闆突然出現在權遊裡唱歌,使得這一次,我感受不到那種肝腸寸斷,下一秒去赴死的平靜水面下波濤洶湧的壯烈了……


好吧,依然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