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就怕1種"水",連喝7天,幽門螺旋桿菌滅淨,胃不疼,醫生也用


  胃,匯也,水谷匯聚之所也,為人體內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乃"六腑"之一。

我們的胃是我們體內非常重要的器官,吃下去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胃的消化。而一旦胃出現問題,那麼人消化食物就會出現問題,從而讓人難以吸收營養,進而會使得身體衰弱,出現病症,那麼,哪些人最容易的胃病呢?又該如何養胃?一起來看看吧

胃病就怕1種

  如果你有4種生活習慣,要注意你的胃了

  1、進食不規律

  常見於上班族。中午忙於工作顧不上吃午飯,吃飯趕時間,或者因為熬夜加班,第二天起不來不吃早餐等,都是其表現。

  2、飲食不衛生

炎炎夏日,各種細菌的繁殖傳播速度特別快,食物也特別容易變質,這時我們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吃了不新鮮、不乾淨的食物,引起胃痛、胃脹、急性腸胃炎等症狀。例如最常見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經調查,大部分胃炎患者都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而致病,患者的口腔和口水裡都會攜帶這種細菌,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吃飯的時候,用公筷還是很有必要的。

胃病就怕1種

  3、剩飯剩菜

相對於一些年輕人大手大腳地浪費糧食,多數老年人會表現出另一種極端,那就是剩飯剩菜熱了好幾遍、放了好幾天也捨不得扔。有研究發現,剩飯被重新加熱後,其中的澱粉會產生"老化"現象,使其難以被人體水解或消化。長期食用這種冷後重熱的飯,容易患上消化不良。

  4、吃的重口刺激

不少人都喜歡重口味,刺激性的食物,比如一些麻辣燙、涼拌食物等等。胃的保護機制就是胃粘膜,胃可以承受的最高是五十度左右,因此,吃過燙的食物會燙傷胃粘膜,從而導致胃粘膜損傷以及出現潰瘍等問題。有些人吃太辣的食物會說,辣的胃疼,其實這就是胃部在給你發出信號,它已經受傷了。而涼的食物,人體正常的溫度是36度左右,當我們在喝冰水的時候,胃會馬上縮成一團,長期進食寒涼食物,胃會慢慢的失去該有的功能。

胃病就怕1種


  關於胃病的3點誤區,你需要了解

  誤區1:胃病不會傳染

  20世紀80年代以前,如果有人說胃病會傳染,那麼必定會受到人們的嘲笑。隨著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醫學界逐漸認識到,某些胃病確實會傳染,比如導致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的幽門螺旋桿菌是會通過唾液或飛沫傳染他人的。

  誤區2:胃病患者要經常吃稀飯

  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澱粉酶的初步消化,加之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胃液,這都成為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

  誤區3:胃病和心理因素無關

  胃病不僅是生理上的疾病,也和心理因素有關。脾氣暴躁、長期心情不好、壓力太大是造成胃病的因素之一。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更易患胃病。

另外,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乾飯只要細嚼慢嚥,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胃病就怕1種


  那麼,該如何養胃呢?

  1、

  2、注意飲食

  以軟、淡、素為宜,少食多餐;注意食物溫度適宜,應以"不燙不涼,人體感覺舒適"為佳;吃飯時細嚼慢嚥,腸胃更喜歡細碎食物。通常一口飯嚼二三十下最好。

  3、細嚼慢嚥

  調查顯示,近40%的人曾因吃飯過快引發胃疼、胃脹等不適。另外,吃飯太快還有其他一些慢性、長期的隱患,比如唾液中的酶來不及起保護作用就會降低食物攝入的安全性;吃得太快會讓人找不準自己正確的食量,容易超出胃腸承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