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聽彭信之講自我管理課


2020年4月1日晚七點半,德魯克學院知名實力講師彭信之做直播:現在和未來,自我管理很重要。這次課程是溫州市委組織部、經信局主辦的。已是第二次聽這個課了。老師常講常新,我也是常聽常新,仍然有新的所思、所悟。我理解,這個課程的核心邏輯是兩句話:一句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另一句是,“管理他人的能力,永遠不能超過管理自己的能力”。關於如何做自己的CEO,講了六點:一是正確地認識你自己;二是發揮並強化核心優勢;三是瞭解自己的做事方式;四是承擔人際關係的責任;五是聚焦於有效的貢獻;六是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關於自我管理七步法,是彭老師自己的提煉、概括,包括:第一,我來到這個世界中命中註定的約會是什麼(使命)?第二,我的價值觀是什麼?第三,我的戰略是什麼?第四,2020,我的目標是什麼?第五,我怎麼知道自己在靠近自己的目標?第六,我需要怎樣的知識和能力?第七,留白給自己思考,你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現就此次聽課中點滴思考略做梳理簡記如下。

1.刻意練習三步:走出舒適區、不斷練習、反饋。老師特別講到,要防止陷入“熟練的無能”。有些簡單的重複,並不能熟能生巧,只是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這就是留戀於、習慣於在舒適區的緣故。一萬小時定律有其前提,不挑戰自我、不向陌生領域邁進,花再多時間也成不了專家。

2.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據老師講,有一位企業家,最有效的學習是做演講。一到了那個場合,就會思如泉湧,事先完全不需要準備稿子。我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我自己就有個體會,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思考的過程,一個讓自己的認知更加清晰化、條理化的過程。對我而言,可能寫作就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3.做長板,不要做短板。我們的習慣是改正缺點、改進不足,讓自己趨於完美,這是基於小而全的思維、基於分工不充分的外部格局。現在的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資源整合有無限可能性,小而全不那麼重要了,相反,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吸引力被整合,才是應當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時代變了,我們的行為策略也必須變,做自己的長板,做出自己的核心優勢來,才是立身之本。因此,應當從取長補短、片面追求個體完美的固化思維重走出來,代之以揚長避短、努力實現完美組合的新思維。

4.人際責任的方式是要主動,而不能被動。這是知識工作者承擔人際關係責任的第一個要訣。這也是德魯克的觀點。德魯克不僅強調知識工作者應當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負責,而且強調要以主動的方式負這個責。道理也簡單,因為你是自己的CEO。這不是口號、比喻,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現實訴求。組織是對績效負責,而個體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人抱怨部門和部門之間不好溝通,這只是表象、結果,深層次問題還是對承擔人際責任不夠主動。主動和被動,差異巨大。主動,可以解決掉人際格局中許多看似繁雜困擾的問題。

5.貢獻思維是人際責任的重要要訣。貢獻是人際責任的一種。強化貢獻思維,弱化索取意識,是改善人際關係格局的核心策略。應當時時問自己:你可以為組織貢獻什麼?你可以為社會貢獻什麼?你可以為他人貢獻什麼?只問耕耘、莫問收穫,是大智慧。收穫永遠是耕耘的副產品,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一味地去求,反而求不到。

6.思考你這個部門留下來的理由。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公司計劃將你的部門裁掉,作為部門總,你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的部門留下來呢?這個問題很好。迫使你思考工作的職能、價值究竟是什麼,在組織的整個價值鏈體系中,你這個部門真正需要做的是什麼,哪些是不可或缺的、是真正有價值的。在疫情期,我們常聽到一個類似調侃的話:原來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還有人更進了一步:原來我不去單位、在線上工作,比起每天去單位上班工作,整個組織運行的更好。這些說法都接近於真實。這也啟示我們:對於聚焦有效貢獻、做價值點的訴求、呼喚,其實已經很現實、很迫切了。

7.離職員工檔案及關係管理。老師講到一個案例:某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做了一件看似莫名其妙的事,就是為每個離職員工建立了檔案,還定期不定期地、時不時地搞些活動,做日常的關係維護。除了體現人性化、人走茶不涼、比較有人情味以外,似乎也沒啥價值。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企業接了訂單,很急,但一時半會兒招不到人,在此困境下,離職員工們召之即來,90%以上的都來了,利用業務時間加班加點完成了訂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真正做到了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人力部門做離職員工關係管理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8.不要辜負上蒼賦予自己的天賦。老師講這句話,是說生物鐘管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把要事、難事配置在最有效率的時間段。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不完全一樣,大致可理解為時間的質量管理(不是簡單的數量管理)。僅對時間的數量做管理,卡考勤、不準遲到早退、人工或視頻監控工作過程,這是工業經濟時代的思維。在個體是自己CEO的知識經濟時代,精力管理或者說時間的質量管理就變得異乎尋常的重要,它決定著是否可以出成果、以及出怎樣的成果。說到底,是最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

9.真正的成長靠員工自己。德魯克有一段話:真正的成長是要靠員工自己,而不是老闆。老闆只能提供一個好的環境給員工,其他的都要靠員工自己。員工要善用公司的資源,要真正能體會到自己在這個工作上得到的利益。這段話值得認真領會。

10.知識工作者應當是君子。在講價值觀時,老師提到這個觀點。君子就是在面臨人生困境時,仍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小人則不會。君子固窮,大致就是此意。德魯克說,信仰是要經歷絕望的,也就是說,價值觀是要歷經考驗的。人生一定要有底線、紅線、邊界,是不可逾越的,一旦逾越了,也就不是你了,這就是價值觀。

11.戰略重在略。要害不在做加法,而在於做減法。蘋果面臨困境時,喬布斯出山,把十五個產品砍成了一個,重新站起來了。韋爾奇受益於德魯克的問題:如果你從未進入這個行業,考量目前這個行業的狀況,你還會進入嗎?由此開啟了“數一數二”戰略。德魯克本人把寫滿不做什麼和簽名的明信片作為說“不”的工具,拒絕掉一些不重要的事,確保了自己的時間用於寫作、教書、做諮詢三件事。彭老師也講了自己,2019年做出每週只外出講一次課的決策,以確保工作與生活平衡,避免成為一個被動講課的機器人。同理,對於目前各種線上課程,也要有所選擇,要聽自己真正需要的,還要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不能有課就聽,防止各種信息垃圾把自己搞暈了。

12.我什麼都會,什麼都不會。一位學員提到這個話,很有意思。說的就是缺長板、缺核心優勢。萬金油式的人,不能稱為人才。一定要有一技之長。做全才比較難,要努力做個專才。沒有核心優勢就不具備交換價值,在當今時代,不易生存。一定要對別人、對組織、對社會有用才行。

13.如何挖掘自己的核心優勢。老師講了三點:一是覆盤,對自己的行為做反饋分析,發現自己的天賦。二是問人,可以跳出自己看自己,體會一下別人表揚你、稱讚你、認同你究竟指向的是什麼。三是堅持,不要淺嘗輒止,要持續深入查找,認識自己絕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認識你自己,作為一句名言流傳千古,自有其道理在。

(2020.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