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小麥“吃”上中藥,筋強體壯發育好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巴富強 通訊員趙永昌文圖

商水:小麥“吃”上中藥,筋強體壯發育好

“你看路溝東邊這360多畝小麥是使用中藥原液拌種又噴施一遍中藥肥料的麥田,麥苗長的高、彈性好、顏色深綠、葉片肥厚、根系發達;“你看路溝西邊這420多畝小麥是使用化學農藥的麥田,麥苗生長慢、局部有黃葉現象,小麥根莖比較細弱。儘管一路兩溝之隔,噴施中藥肥料與噴施化學農藥的相比苗情差別非常明顯......”

商水:小麥“吃”上中藥,筋強體壯發育好

4月1日下午,在商水縣萬畝現代農業園區的麥田裡,張莊鄉南陵村2組村民邱守先拔起幾株麥苗仔細地向記者作介紹。

據瞭解,今年52歲的邱守先是一個敢想敢幹、大膽創新的“新農人”,他2019年成立了“商水縣楓未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流轉土地2080畝。

“說實話,開始俺也不相信,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刻意進行了實驗對比。你別說,這種中藥肥料就是不賴,從苗情長勢看,如果風調雨順情況下,每畝增產30-50斤不成問題......”邱守先對試用充分肯定且信心滿滿。

“為了糧食安全、穩產增產,全縣統一採購了中藥高科技新型肥料。邱守先只是我們高標準糧田示範園率先嚐試並受益的種糧大戶之一,今年園區使用這種新型肥料的麥田已達4000多畝。”張莊鄉黨委書記張軍啟如是說。

一直以來,小麥等農作物都是噴施化學農藥,一些地塊農作物病蟲害產生了抗藥性,而且生產的糧食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現在,小麥等農作物也能像人一樣吃上“中藥”的確是一件“稀罕事”。

記者通過調查採訪發現,小麥“吃”的中藥肥料的發明者,是商水縣老黨員、原鄉農業技術員智吉榮先生和魏秀華女士。智吉榮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辛辛苦苦鑽研60餘年。從9300多種低毒無毒中藥材中篩選出60餘種,反覆配方試驗,歷經無數次失敗,最終成功。

“讓農民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儘快修復被毒化的土壤,解決土壤飢餓,是中國農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農藥的危害性,有效地防病防蟲,使生產出的小麥有營養無害化。”在智吉榮先生的筆記本扉頁赫然寫著這樣一段話。

據瞭解,河南省智氏中藥農藥有限公司於2016年獲得此項國家發明專利,屬全國首例。2016年以來,通過在河南、山西、安徽、浙江4省9市35個小麥水稻試驗區反覆實驗推廣,2017年5月28日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現在,擬向水果、蔬菜、茶葉等其它農作物領域推廣實驗。

“中藥肥料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對植物有營養調節、促進生產的作用,還具有殺菌、抗蟲功能,是一種既能壯苗、促進植物生長髮育,又能殺滅害蟲、卵、病菌,最重要的是它對水土無汙染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新型中藥肥料。”公司技術顧問、許啟泰教授告訴記者。

商水:小麥“吃”上中藥,筋強體壯發育好


眼下正是小麥起身拔節季節也“一噴三防”的關鍵時候。4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商水縣魏集鎮的“天華種植合作社”。見到了榮獲全國勞模、種糧大戶劉天華。

“咱河南周口是糧食主產區,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家糧食安全要求,用中藥代替化學農藥生產出來的糧食更加綠色安全環保,中藥肥料的推廣對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周口農業金字招牌具有重大意義。”劉天華正在積極組織機器對小麥進行中藥肥料噴灑,他對使用中藥肥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高瞻遠矚,積極推廣應用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農作物穩產增產、提升品質是大勢所趨。”商水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農技推廣站站長劉林葉表示,“我們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率先實驗推廣使用中藥肥料生產技術,確保全縣120萬畝小麥豐產豐收就是為中原糧倉、國人廚房做出了巨大貢獻”。

商水:小麥“吃”上中藥,筋強體壯發育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