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今年糧食會緊張呢?

用戶2116607819340


  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種植飼料板塊迎機會。一號文件強調,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推進農作物保險試點,加大高產作物推廣。2019年草地貪夜蛾全面入侵我國後,今年要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切實保證糧食安全。近期中國農業部發放了國產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生物安全證書,逐步放開轉基因作物管控,建議關注擁有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和正在研製相關轉基因的作物企業如大北農、隆平高科等。另外,文件強調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廣種養結合模式等,從上游供給端推進玉米和大豆等基礎作物的生產,政策利於促進飼料生產企業原料供應,加上今年是生豬補欄大年,生豬飼料需求有望大增,建議關注海大集團、新希望等。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生豬養殖板塊今年業績迎爆發期。政策強調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加強養殖扶持政策、糾正隨意禁養問題、加快疫苗研發等措施,切實保障生豬供給。經歷了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後,疫情大有緩和,生豬存欄在上年年底見底後已開始逐步回升。但當前供給仍緊張,豬肉價格至少維持高位運行半年,生豬養殖量大、補欄迅速的企業有望迎來業績大爆發,建議關注溫氏股份、牧原股份等龍頭豬企。一號文件同時強調加快非瘟疫苗研發,生豬補欄疊加非瘟疫苗研發加速利好動保板塊,同時建議關注中牧股份、生物股份等疫苗企業。


四川張五


由於全球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嚴重性,很多原本糧食出口大國。已經開始限制了糧食的出口,作為自保措施保護本國能夠有充足的糧食供應,這也是對於疫情來襲造成的影響,採取的自保方式,在災難面前,沒有什麼比糧食在重要的物品了,糧食也作為戰略物品,在疫情發生之後,對於人類的考驗,那麼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以及多國開始實行糧食限制出口,我國的糧食會不會出現緊張情況發生呢?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也是產糧大國,但也是糧食進口大國。2019年進口農作物達到了1059.7億美元,有人擔心這麼大的進口數量,在當前全球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了進口糧食,我們的糧食會不會出現緊張、不夠吃的情況發生,其實這點是無需擔心的,我們進口的農作物數量雖然龐大,但佔據最大份額的農作物進口量,不是穀物,而是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以及畜牧類產品,穀物的進口數量是相當少的。這也側面的說明賴以生存的穀物糧食,我們是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

我們來看看我們的糧食年產量:我國從2012年以來糧食的產量始終保持在6億噸以上,在2019年的時候,糧食的產量再創新高,全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這樣的產量是對於糧食需求來講,是可以滿足供應的。我們的進口糧食,有口糧、飼料以及酒類製作等用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作為飼料使用。口糧的進口數量是相當低。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日常生活之中對於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少,很多副食、肉類、蛋奶食品的增多,糧食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下降。2018年的時候,我們的城鎮人口均消費糧食為110公斤,相比較1956年下降36.6%。農村居民人均年消費糧食148.5公斤,比1954年下降33%。這跟生活水平提高,食材的多元化今天,對於糧食消費自然呈現大幅度的下降。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消費按照農村居民的標準,每年消費糧食148.5公斤,預計全年的口糧總消費量不會超過2.08億噸。這個數字只佔據了我們的年產量31%。所以綜合來講,糧食是很難出現緊張情況發生的。

除了有穩定的年產量之外,國家的儲備糧庫的存在,也會抵消大家對於糧食的緊張。國家的糧食儲備庫的存在,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每年的收儲能力能夠保障在應對突發情況下,糧食的緊張情況,加上國外限制糧食出口的國家,主要是限制的穀物糧食,對於我們的生活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作為進口數量最多的大豆,反而是一些國家出口的主要創匯手段,即便是疫情的影響,大豆限制出口的幾率很小,退一步來講,即便是限制了大豆的出口,對於我們的影響也是油類,並不會出現口糧的緊張。

總體來講,疫情雖然在全球形勢嚴峻,但對於農業的影響是比較小的,農田的莊稼還依然生長,收穫依然會準時來臨,所以出現糧食緊張的情況基本上很難出現,對於今年的糧食情況,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今年糧食比往年可能稍緊一點,但國家憲法規定不能出口一粒糧食,且國家一直對農業發展和扶持有相當力度,不會出現緊缺的狀況!


長樂京華


我家糧食今年都吃不完。


易良水電


結論:我國糧食安全情況可控,不會出現危機。

1、年產量:2012年以來糧食產量始終保持在6億噸以上,2019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全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2015—2019五年平均年產量在6.6億噸以上。按照政府對糧食的重視程度,預計我國糧食年產量為6.5億噸左右,不會出現大幅下降。

2、年消耗量:中國2019年糧食消耗量大約7.2億噸,糧食自給率91%,糧食缺口6千萬噸。我國的糧食消費主要包括: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工業消費。

其中,大家最關心、也是最擔心的口糧年消費量: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持續下降,2018年城鎮人均消費11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農村居民人均年消費糧食148.5公斤,比1954年下降33%。這跟我國持續提升的經濟水平成反比例,經濟水平提高後,老百姓的肉蛋奶、水產品、水果等消費量上升,糧食消費自然下降。按14億人口,人均消費按農村居民的標準148.5公斤,兩項都按高限,預計口糧年總消費量不超過2.08億噸。這個數字是年產量的31%。

3、進口:截至2019年11月,進口總量9972萬噸,預計年度進口10878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大豆進口,高達8800萬噸。其它進口品種有小麥、玉米和稻穀等。大豆賣家主要是美國,其次是巴西。事實上美國在貿易戰中為了美國農民利益,還逼迫中國增加大豆進口量,禁止出口基本不可能。大豆用途是生產食用油,榨油副產物豆粕用作飼料。萬一他國禁止大豆出口,影響到我國的是油類和肉類供應,基本不會影響到口糧。如果國家面臨特殊情況,需要居民減少一些油和肉的消費,你願意接受嗎?

4、出口:截至2019年11月,我國糧食出口總量395萬噸,預計年度出口431萬噸。大家可以看到,年出口量不足年產量的1%,幾乎可以忽略。

5、儲備:截至目前,我國玉米儲備1.2億噸以上,稻穀庫存一億噸左右,小麥庫存7400萬噸,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總儲量超過3億噸。由於儲備量對市場產生了一定壓力,近年出現了糧食收購價格偏低,農民賣糧難的問題。而糧食儲備受到儲存期、儲存場所等條件限制,不能無限收儲,需要保持在合理安全範圍,所以每年需要消化部分儲備量,收儲部分新糧。

面臨可能的糧食安全危機,政府還有豐富的調節手段和機制。

一、 釋放儲備糧庫,增加糧食供給。可以在短期內有效平衡供需,平抑價格,防止民眾恐慌,不理性搶購和囤糧。

二、 適當減少工業糧食(投入到工業或食用酒精、工業澱粉、燃料等)和飼料糧食(投入到肉蛋奶類生產)的投入,或者將部分玉米、土豆加工轉化為玉米麵條、土豆麵條等主糧供應。

三、 市場機制,提高收購價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四、 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和複種指數。近年,由於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休耕或拋荒,糧食實際面積有所減少,政府可以採取補貼、鼓勵甚至強制的手段增加種植面積和複種指數。複種指數是指一年內同一塊耕地種植農作物的次數。很多耕地具備一年種植兩次到三次糧食的條件,由於糧價、勞動力成本、地租等原因只種一次甚至不種。

五、 推廣糧食高產方案和新技術。比如袁隆平參與的海水稻項目,已經獲得初步成果,如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可以利用鹽鹼地、灘塗地種植水稻,大大增加種植面積。

所以,即使其他國家對我國完全不出口(大概率不會發生),我國糧食是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的。尤其是是口糧供應更是可以確保。最壞的情況下是價格波動幅度擴大,食品結構(如肉蛋奶油)受到一定調整。

受一些網上話題炒作影響,盲目囤糧實在沒有必要。除了佔儲存空間外,一般家庭不具備防潮、防黴、防病菌、防蟲等長期儲存糧食的條件,往往會得不償失。還記得2003年“非典”期間有人囤了大量食鹽,到現在還沒吃完嗎?


風從麥浪來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可是,近期不斷傳出:2020年糧食緊張,或者會出現糧食危機的傳聞。有的地方比如上海甚至出現囤米的現象。作為農民關注糧食安全,與國與己息息相關可以理解,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那麼,為什麼會有糧食緊張或者糧食危機的傳聞呢?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解釋:

一、2020年世界各國都在忙著應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了有效阻斷疫情的蔓延和擴散,採取了封城、封村,停產停工的措施,大部分國家關閉了海關,嚴重影響糧食的進出口。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到至少44個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而作為主要穀物出口的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的疫情都不容樂觀。可以說,需要進口糧食援助的國家,沒有糧食可進口;需要出口糧食的國家由於疫情關閉海關,無法出口糧食。所以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我們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理解錯誤,以訛傳訛。而且也沒有明確表明中國就在“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的行列中,所以,我們不必擔心。

二、在2020年年初,非洲一些國家諸如埃塞俄比亞、肯尼亞,中東的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家遭遇了嚴重的蝗蟲災害,對全球糧食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糧食,今年減產不可避免,也會對世界糧食產量下滑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糧食緊張傳聞甚囂塵上的原因之一。

三、多個主要糧食出口國出臺禁令,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糧食供應的擔憂。比如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宣佈禁止小麥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的出口。塞爾維亞已經停止了葵花籽油的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國越南暫停了新大米出口合同等等。這些出臺禁令的國家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糧食安全。禁令的出臺,會導致糧食生產,加工流通等供應鏈中斷,造成一些國家的居民對糧食等食品的囤積,加劇了糧食局部供應的緊張。這個糧食緊張的因素,在我們國家也不存在。

“糧安則天下安”。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局勢,我們國家如何確保糧食安全?如何打消老百姓對糧食緊張的顧慮呢?

首先、我國糧食基本自給。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其次、我國糧油儲備充裕。2016年我國實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進口大米佔我國大米消費約1%。這1%的大米進口,主要用於品種餘缺調劑。如我們在超市常見的泰國香米。所以說,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

鑑於以上兩點,2020年,中國出現糧食緊張 的傳聞不可信,我們也不用擔心糧食安全問題。








混跡北京的漯河人


全球來看,糧食供應充足。我國來看,供求關係平衡,個別出現供應緊缺現象僅僅是“新冠病毒”期間的物流限制。


揚起風帆的巨人


總體說,今年北方夏糧有減產可能,但秋糧狀況還未可知。

北方夏糧可能減產的原因如下:

一、小麥播種總面積基本保持穩定,但不可能增長。

二、2019年暖冬,導致相當部分播種早的麥苗出現旺長瘋長現象,形成了春季的弱苗。

三、春季小麥返青直到春分後,出現幾次天氣過程,對春季生長髮育,包括春孽形成、穗分化、幹物質積累等,都會造成不利影響。這是目前可見的很可能造成今年北方夏糧減產的主要原因。

四、部分區域雨水偏多,根腐病、紋枯病等病害較重。目前河南、安徽等地已經出現麥蚜、麥紅蜘蛛以及白粉病等。


金色高哥


根據 人民日報刊出聯合國關於糧食的預測,5月左右糧食緊張。 記得今年1月末2月初在疫情中暴露出幾大問題中重點提過,土地與人口的吃用問題……事不過2月已顯現。 前兩天見越南禁出口大米,俄聯邦幾個國家也宣佈禁止糧食出口! 糧食比醫藥品,在人的身心上反應更大!民以食為天! 望平穩渡過疫情!






廣西小張啊


本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