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扶貧協作 紡織產業鋪就屏山脫貧致富路

東西扶貧協作 紡織產業鋪就屏山脫貧致富路

屏山縣王場產業區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2日訊(記者 徐昭磊 嶽東 攝影報道)宜賓市屏山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村78個、貧困戶10853戶,貧困人口4.3萬人,貧困發生率15.7%。近年來,屏山全面落實中央“東西扶貧協作”部署,加強與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合作,共建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推進紡織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幫助當地困難群眾增收,有力推動屏山縣成功脫貧摘帽。

  4月1日上午,在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渦流紡車間,工作人員們穿著統一的工作服、佩戴口罩正穿梭在流水線上忙碌。

東西扶貧協作 紡織產業鋪就屏山脫貧致富路

唐凱

  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是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落戶屏山,也是屏山縣王場產業區的浙川紡織示範園首家紡織企業,總投資28.9億元、佔地350畝,一期項目第一批56臺渦流紡紗機已於2019年7月正式投產,第二批56臺渦流紡紗機已到16臺正在安裝。“以前一直在家務農,沒想過能做紡織工作。”在渦流紡車間,操作工人唐凱笑著說。唐凱曾是屏山鎮的貧困戶,26歲的她之前一直在家務農。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招工,唐凱經過簡單的技能培訓,進入廠裡成為了一名操作工人。“不僅能解決食宿,每月最低還能領到4000元的收入。”唐凱說,她以前在家只能做家務,現在一邊掙錢一邊照顧家人,“雖然我已經脫貧,但我會努力工作,好好掙錢,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這套渦流紡紗機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用工省的特點,加上配套的自動打包機,生產出來的紗線通過流水線直接自動打包進入運輸環節。整個流程對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貧困戶和普通務工人員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勝任。”天之華紡織有限公司廠長韓明興說,這臺渦流紡紗機是目前世界一流的先進紡紗設備,紡紗速度是普通紡紗機器的20倍,一臺設備一年科紡紗450噸。

東西扶貧協作 紡織產業鋪就屏山脫貧致富路

現代化的渦流紡車間

東西扶貧協作 紡織產業鋪就屏山脫貧致富路

渦流紡車間

  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僅僅是屏山縣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眾多建設項目中的一個。產業興才能帶動就業旺。脫貧攻堅重在“造血”功能,產業是最有力的支撐。自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與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以來,浙川兩地針對屏山縣域經濟缺乏支柱產業的現狀,聚焦屏山所需、立足海鹽所能,精心指導屏山選準紡織支柱產業。

  近年來,兩地積極共建浙川紡織產業扶貧示範園。海鹽縣指導屏山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嘉興、宜賓兩市出臺《加快紡織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共謀產業政策,並共用招商渠道,共建入駐門檻,共優項目服務。

  據屏山縣經開區辦公室主任羅鋼介紹,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按照一園兩區佈局,總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按全產業鏈規劃,其中30萬噸大化纖維、500萬錠紡紗、10億米機織布及10萬噸針織布、服裝家紡及產業用紡織品。“到2025年將建成總產值超300億元、稅收12億元、就業3萬人的紡織產業集群,建成西南最大的現代紡織城。”羅鋼說。

  目前,浙川紡織產業扶貧協作示範園已簽約紡織企業24家,簽約紡紗產能377萬錠、紡絲9萬噸、織布1億米,服裝3000萬套、產業用紡織品4萬噸。簽約總投資141.3億元,預期產值211.2億元。現已建成16家,在建企業8家,建成紡紗產能114萬錠、紡絲2萬噸、織布0.2億米;吸納就業3200人,其中貧困人口800人。先後獲“四川省特色產業基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稱號,2019年1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