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如今已經是2020年了,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在遙遠的九年前——2011年,黑龍江省的方正縣曾為當地日本開拓團立紀念碑。當時互聯網在國內已經有了一定的普及,因此,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網絡發酵,甚至一度驚動央視媒體。其實,倘若這事兒發生在2001年,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或許這件事不會引起太大關注。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那麼,方正縣和日本開拓團有何淵源,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修建紀念碑?這一切,可就說來話長了。


東北危機


東北,大致可以分為遼河流域部分和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部分。古代中原王朝對於遼河流域部分較為較為重視,有歷史學者提出這樣的理論:唐代的昌黎,曾經將治所(相當於現在的政府駐地)一度設在遼西。當然這一說法在歷史學界存在爭議,但是,遼河流域歷代屬於中原王朝的統治,這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不過,在歷朝歷代,遼河流域都屬於帝國的偏遠地區,而再往北的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更是冰天雪地的極北苦寒之地。之所以古人形成這樣的認知,是因為歷代朝廷奉行農耕經濟,古代遼河流域勉強能夠耕種,而烏蘇里江、松花江的原住民(比如女真)是不進行農耕生產的,女真人的生活,是依靠漁獵經濟,因為當時的氣候和農業條件,不足以支持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人進行農耕生產。

因此歷朝歷代,松花江流域都處於萬里無人煙的狀態。

清朝入關以後,封鎖了關內和關外的聯繫,這一政策,進一步導致今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人口的基數。這也引起了周圍國家對這片土地的覬覦。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早在元代,日本人就打起了外東北第一大島——庫頁島的主意,而直到清朝後期,在俄羅斯人奪走外東北,日本和俄羅斯人都開始覬覦東北地區以後,清政府這才意識到,如果不改變東北的人口結構,那麼,只怕將來東三省的土地很難保住,於是,清政府這才開放山東、直隸、熱河等省份的百姓向東北移民——清政府的這一舉措雖然沒能改變之後東北遭到日本霸佔的命運,但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北的人口危機。


偽滿十四年


1929年,全球爆發經濟危機。歐美等列強為了緩和經濟危機,推行了各種政策。美國推行了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和意大利則爆發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最終導致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掌握各自國家的政權。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日本也嚴重受到經濟打擊,最終,日本軍界在這個背景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霸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並在這其後,扶植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來擔任偽滿的國家元首,由此,拉開了偽滿十四年曆史的序幕。

南京國民政府雖然在軍事上沒敢堅決抗日,但是,在外交上盡了一定的努力,最終,日本迫於國際壓力,宣佈退出國聯。

根據日本電影《二二六》(按:講述二二六政變始末的電影)描述,日本退出國聯後,其經濟陷入更為嚴重的局面,很多窮人家子女前往“滿洲國”討生活,甚至有的士兵、底層軍官的姐妹則在“滿洲國”從事某不體面的特殊行業來維持生活——從這也可以理解日本軍界為何熱衷對外擴張,因為日本底層軍官大多出身窮苦,對他們來說,只有不斷對外戰爭,自己才有機會實現階層躍遷。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並且,日本高層在對待偽滿的態度上,也另有打算。

偽滿的面積比日本大數倍,因此日本考慮將大量的底層百姓遷移到日本去,一來可以解決失業率問題,二來,這些移民過去的日本人,可以在偽滿繁衍生息,最終改變偽滿的人口結構,將偽滿徹底日本化,最終進行“日滿合併”。


偽滿底層日本人生活情況


日本人也有嚴重的戀家情節,對於故鄉來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捨不得徹底放棄的——比如秘魯之前的總統滕森,在秘魯做到總統高位,但即便這樣,藤森依舊保留日本國籍。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同樣,底層日本百姓西渡偽滿,也只是為了討口飯吃,並且,這群底層日本人,只是對於同樣的底層百姓有一定的特權,但是其生活水準,未必比偽政權裡面的中國官員高。

偽滿皇帝溥儀在新中國成立後撰寫過《我的前半生》一書。在該書中,溥儀回憶到,自己曾在關東軍的安排下,去日本礦主開的一些礦場進行視察,日本礦主骨子裡對自己這個偽皇帝畢恭畢敬。日本礦主作為日本人,之所以對溥儀畢恭畢敬,其原因在於自卑。在偽滿官場,貪官汙吏現象並不會因為日本人掌權而消失,甚至還會愈演愈烈。礦主開礦操心受累所賺來的財富,未必比貪官汙吏的財富多,生活水平更沒有貪官汙吏好。因此日本礦主深感自卑,儒家遇到偽政權的老大康德皇帝,其激動地心情可想而知。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而方正縣日本開拓團的成員,其生活水平,無非就是一群人在他鄉的日本農民,這些日本農民,或者是在本土衣食無著而來到偽滿,或者是被日本當局畫大餅哄騙來到偽滿,總之,到了偽滿以後,不種地還是沒飯吃。

日本戰敗後,日本當局顧不得這群開拓團成員的死活,把他們滯留在偽滿,這其中就包括方正縣開拓團一萬多日本農民。這群日本農民也夠倒黴的,在當年冬天,因為飢寒交加,死掉很多人,之後又因為掩埋不及時導致瘟疫,從而又導致很多人死掉,等到1946年春天,這群日本開拓團成員,只剩下四千人左右了。

當地中國農民看不下去了,於是給日本農民收屍,而後集中火化,建立了一座大墓,這才避免瘟疫進一步流行。


方正縣的決策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日關係緩和,日本在華進行了大量投資,由於當時中日經濟差距較大,以至於很多中國人嚮往起日本,記得以前蒐集過一本1983年的雜誌,裡面提到:有北京姑娘嫁到日本,發現丈夫的家鄉是日本偏遠地區,遠不如當時的北京發達。

方正縣也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不斷招攬日本的資金,而方正縣本土的勞動力也大量前往日本,甚至在婚姻方面,很多方正縣的女子以嫁到日本為榮。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2011年,方正縣有關部門考慮繼續招商引資,於是,為日本開拓團當年的死者修建了紀念碑,並引起輿論發酵。

不過而今已經是2020年,由於公眾的互聯網記憶只有七秒,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件事?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請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我將持續為您輸出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