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

“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這句話應該是父母離異時對孩子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

當下,離異已經不是一個見不得人的事情,也不是新奇的話題。當夫妻雙方感情破裂的時候,離異是為了開啟下一段新的生活。對於有孩子的家庭,父母的離異無疑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一般來說,當父母離異前後,孩子內心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波動,他們會產生內疚感、不安全感、自卑心理、補償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變化。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離異這件事情來減少孩子的傷害呢?

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

(圖片源自網絡)

我的一位朋友,前段時間與丈夫提出了離婚,她在這段婚姻中備受煎熬,受不了對方家人對自己態度。她的丈夫深知兩個人依然有感情,但是兩家人這麼多年的紛亂讓人喘不過氣。於是丈夫點了點頭“離就離吧,這樣我們也會輕鬆一些。離婚後,你們這在這裡,我離開。”

孩子聽到了父親的話後問了句“爸爸要去哪兒?”

朋友的丈夫抱起女兒,“爸爸要出差,不過爸爸保證每天給寶貝打視頻電話好嗎?”說完,眼淚在丈夫的嚴重打轉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這時,朋友卻和孩子說道“寶貝,爸爸媽媽決定離婚,以後爸爸媽媽不能同時和你一起了,你能懂嗎?”

“我想要你們一起”孩子嘟著小嘴。

“因為爸爸媽媽在一起不幸福,所以要結束這種難過的生活,寶貝你能理解嗎?”

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

(圖片源自網絡)

對於一個5、6歲的孩子而言,她其實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那你們離婚以後,我和誰一起呢?”

丈夫看著女兒說到:“你會和媽媽一起生活,但是你放心,爸爸會經常看你的。”

“爸爸還愛我嗎?還會陪著我玩,陪我看書,教我做玩具嗎?”孩子擔心的問道。

“寶貝,爸爸永遠愛你,會陪著你做你想做的所有事情。”丈夫說完,朋友接著說“媽媽也是,媽媽也會永遠愛你,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但是我們還會和以前一樣愛著你!”

當從朋友嘴裡聽到這個事件的過程,我也為她惋惜。她和丈夫是大學同學,曾經也是校園眷侶。面對離異這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妥當的。雖然家長離異,但是對孩子的養育確實兩個人共同應該承擔的責任。他們選用了平和的方式和孩子說明問題,關注了孩子的感受,這就減輕了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而形成的痛苦和傷害。

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

(圖片源自網絡)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當父母離異時,孩子是什麼反應以及家長該如何做呢?當孩子只有3-5歲的時候,他們難以理解離異這件事的複雜性,很多時候孩子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做錯事才造成,由此他們會感到自責和內疚。而如果當父母陷入法律糾紛或者更加複雜的情感糾葛中,孩子會因此感到恐懼和不安,這時他們會產生“誰會要我?”的疑問。這時孩子會處於情感脆弱的狀態,可能會出現吮吸手指、尿床、哭泣、發脾氣的退行行為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和行為是因為孩子還小,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洩。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的父母萌生離異的想法時,一定要對孩子表現出耐心以及對孩子的關愛,讓孩子的不良情緒發洩出來,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從中洞察孩子的內心,認同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寶貝,爸爸媽媽最愛的永遠是你

(圖片源自網絡)

而對於6-12歲的孩子來說,當他們知道父母離異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身體不適,無法入睡,噩夢連連,大發脾氣,精神萎靡等,這時他們會認為離異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令人難堪,從而變得更加憂鬱或者暴躁,這是孩子正常的防禦心理,為的是

避免自己痛苦和悲傷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時,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主動與孩子敞開心扉,讓孩子知道自己離異的原因,將“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不幸福”的觀點告訴孩子就可以了,不需要在這個時候指責對方的不負責任或者情感破裂等原因詳細的說給孩子聽。畢竟孩子是沒有能力接受真正的事實。同時還需要讓孩子知道,這是爸爸媽媽經過深思熟慮考慮之後做的決定,讓孩子知道婚 姻不是兒戲,離異也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離異與對孩子的愛無關,父母是一直愛他、保護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