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紀念,不曾停止

‘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從2003年的4月1日開始,之後每年的愚人節,就和那之前不同了。

張國榮,"哥哥",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念和紀念他?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傳說中沒有死角的臉

01 初識

最早的時候,可能是初中。迷戀看金庸,也迷戀看香港的電影和電視劇。

因為追《上海灘》認識周潤發,然後追看他的《英雄本色》和《縱橫四海》,然後,就認識了張國榮,那時候,看不到他發光的地方,只當他是周潤發的小弟。

在《縱橫四海》裡,大哥把愛人讓給小弟,還為他們坐上輪椅,看得我熱淚盈眶。

而成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才明白,三個主角的演繹,各有各的精彩。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那時只知道這是個演員

高中時,有一任同桌,是張國榮的歌迷,收藏了許多他的專輯磁帶,見我對張國榮不怎麼感冒,就非常熱心地,非把他心愛的磁帶借給我聽,告訴我一聽就會愛上。可是那標準的粵語歌,我一句也聽不懂。

他說《風繼續吹》太好聽了,但我看著歌詞,似乎也跟不上節奏。

那時,我喜歡聽譚詠麟和張學友,因為不但好聽而且聽得懂。也是那時知道譚張歌迷大戰,在影視之外向往香港這個地方,因為那裡的人太有趣了,怎麼會為了兩個偶像打架,為什麼不能都喜歡?在心裡,還是偏向譚多一點,他的《八月桂花香》多美啊。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20多年前看他們,和現在看的感覺,真的完全不同

02 吸引

張國榮開始吸引到我,始於《倩女幽魂》,或者確切點說,是他的顏值,別說演員們在片子裡的演技如何吧,那個時候,他就是呆呆地站在那裡,就已經把人給吸引過去了。

感覺他深情無辜的眼神,眉目如畫的臉,真的比古畫上的書生,英俊一千倍。如果說在那之前,香港影視吸引我的多是女主角,那麼之後,我的關注點,就放在了男主角身上。或許也是因為,情竇初開吧。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有點迷惘的表情,讓人想犯罪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除了美,想不出別的詞了

《東成西就》承包了那年的笑料,雲集的明星陣容,搞笑誇張的情節,除了人物的名字,其它沒有能對上號的。前幾天重溫片子,那些熟悉的面孔,同樣的笑料,還是能逗得人前俯後仰。

後來聽說拍這個片子,是為了彌補《東邪西毒》的票房,原班人馬打造的商業片,沒有靈魂沒有深度。於是找了《東邪西毒》來看,果然,有靈魂有深度的片子,不是那麼容易看懂的。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可逗比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可深沉

張國榮說:人說貓有九條命,而做電影演員可以超過九條命,每一部電影就是一條生命。

在不同的電影裡,優秀的演員,演繹著完全不同的角色。閒愁萬千也好,故作灑脫也罷,也許就是張國榮現實人生的縮影吧。不管怎樣的角色,在優秀的演員那裡,都會映射出他身上的某個點,閃爍著他身上的光芒。

看《胭脂扣》的時候,也跟著傷心,十二少痴情過,最後卻選擇懦弱地活下來。在年輕的我看來,情大過天,一個人怎麼可以辜負另一個?最後的窮困潦倒就是活該。

可是,當時光雕琢了現實,心高氣傲的少女,變成世俗大媽,才能理解,十二少只是屈服於人性的選擇,而他後來的生活,未嘗沒有機會過好,但他卻因為心裡還有愛,還念著那個人,才把自己置於那樣的境地。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好一對痴情怨侶

《東邪西毒》中歐陽鋒有句臺詞說: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後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

十二少,他只是個普通人。普通人,總是沒辦法完全放下過往,把每一日當成新的開始,所以總是不免陷入矛盾之中,過得糾結,就會影響到當下。

我們常說,活在當下。簡單4個字,要想做到,實屬不易,真正活在當下的人,活得明白,才能用每一個當下的積累,贏得最終的成功。

我以為,張國榮應該是個明白人啊。看過《霸王別姬》,很多媒體文章,都在誇獎他是如何敬業。為了角色,認真跟著學京劇,練身段兒,導演為他準備的替身,硬是到最後都沒用上。這不就是活在當下的典範人物嗎?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宇宙超強三人組

前幾天看新聞,說有個姑娘,一邊做直播跳熱舞收禮物,一邊去山區做志願者支教,學歷高人又美,線上線下卻是完全的兩幅面孔。姑娘說:直播是表演給大家看,而生活是自己的。

張國榮也是如此嗎?唱歌拍電影,對藝術是真心熱愛的,也是藉以謀生的方式,但鏡頭之外,和觀眾看到的,並不一樣。

03 愛上

香港才子黃霑先生曾說:和他的才華比起來,他的容貌不值一提,和他的人格品質比起來,他的才華又不值一提!

我們說一見鍾情的愛,是始於顏值,但最後愛上並進入婚姻,一定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

這種說法,用在觀眾對演員,也合適。傳媒發達的現代,看漫天的八卦信息就知道,明星幾乎是沒有隱私的。明星可以打造人設,但是與真實不相符的設定,高學歷也好,恩愛夫妻也好,常常會在某個時刻被戳穿,然後,再想翻身,千難萬阻。

在張國榮離開的這17年來,我們卻越來越多的聽到,關於他完美人設的傳說。那麼多人說他的好,描述他的溫暖,我們這些仰望星星的人,相信那絕不可能是裝出來的。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他們都曾陪我們度過青春

“哥哥"不是隨便叫的,因為他給了太多人哥哥般的溫暖。彷彿是一個天使,點亮了人們的靈魂,給大家帶來了一生難忘的溫暖與幸福。以致於多年後,大家依然對他念念不忘。

徐克曾說:這是他的本性,他見到你笑便會很開心,見到你愁眉苦臉,他便會想辦法消除你的不快。

2003年,於我而言,是傷感的一年,被親情綁架,遇到SARS,整個人是頹廢而無助的。聽到偶像用那樣慘烈的方式離開,直覺是假新聞,是愚人節的謠傳。怎麼也不肯相信,居然是真的,就象當時不肯接受自己真正的現實,不相信正待著的地方,做著的事,是正在發生的。

可是,事實就那樣發生了,是真的,無論是令人談之色變的病毒,還是我的生活,或者是"哥哥"的離開。

而在那樣的情形下,我漸漸的,更多關注了這個眾人口中的天使,溫暖的“哥哥”,當然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喜歡。

他說:如果你晚上睡不著,請想想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需要得到幫助。

於是我知道,健康的活著,衣食無憂,原本就是一種幸福。現實是打敗矯情的最好武器,活著就該去做應該做的事,貢獻應貢獻的價值。

04 青春

有文章寫:當我們在懷念張國榮時,我們在懷念什麼。遠去的,除了那一顆顆巨星,還有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和60、70、80後的青春年華。

每次我看老電影,或者懷舊的文章,看到那時的老照片,都不敢相信,時間居然過去那麼久了。

可怕的不是時間,而是歲月刻下的印記,當光潔柔滑的臉佈滿皺紋,豐滿的唇兩角下垂,誰不想抓住逝去的年華?可是時間又是最值得感恩的,它帶走的很多,沉澱下來的更多。

我們,何嘗不是在把自己的青春,投射在曾經喜愛的明星身上,彷彿他們不老,我們仍然年少。

天使一樣溫暖的張國榮,已經離開17年,為什麼還令人念念不忘?

只要你想,夢就可追

曾有部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講的是一個不甘於放棄夢想的孩子,陰差陽錯,闖進了一個五彩斑斕,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那裡有故去的親人,生活類似於人間。

這個亡靈世界,也有死亡:如果在人間沒有人再記得你,亡靈就會煙消雲散,亡靈們把這叫做終極死亡。只要有家人牽掛你,你便會在亡靈世界裡永遠地活著,而總有一天,你的家人在那個這個世界與你團聚。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那麼,我們懷念的人,與我們的青春,是否也都封存在那裡呢?

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心裡亦有淚 不願流淚望著你

過去多少快樂記憶 何妨與你一起去追

要將憂鬱苦痛洗去 柔情蜜意我願記取

要強忍離情淚 未許它向下垂

愁如鎖眉頭聚 別離淚始終要下垂

我已令你快樂 你也令我痴痴醉

你已在我心 不必再問記著誰

留住眼裡每滴淚

請讓我以“哥哥”的成名曲,作為本文的結尾。請讓我以本文,紀念他離開,整整17週年。

無論未來會遇到多少艱難與阻礙,讓我們留住眼裡的淚,勇敢地向前追!


我是木棉,寫治癒的文字,做溫暖理性的人。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你。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如果也喜歡哥哥張國榮,我們一起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