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雲南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肌肉注射與靜脈輸液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肌肉注射與靜脈輸液。

  肌肉注射與靜脈輸液

  一、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一種常用的藥物注射治療方法,指將藥液通過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達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主要適用於: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

  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

  1、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從髂嵴最高點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區。

  2、連線法:從髂前上棘到尾骨連線的外三分之一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該處血管、神經分佈較少,且脂肪組織較薄,目前使用日趨廣泛,定位方法有兩種: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2、骼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病人應以其手指的寬度為標準。

  股外側肌注射定位

  位置為大腿中段外側:一般成人可取髖關節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範圍,該處大血管、神經幹很少通過,且部位較廣,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

  上臂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二、靜脈輸液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

  將大量的液體、電解質或血液由靜脈注入稱之為靜脈輸液法。因注射的部位與輸液的不同,可分為外周靜脈輸液、中心靜脈輸液、高營養輸液(TPN)與輸血等。

  主要優點

  1、易將藥物達致療效濃度,並可持續維持療效所需的恆定濃度。

  2、對肌肉、皮下組織有刺激的藥物可經靜脈給予。

  3、可迅速地補充身體所喪失的液體或血液。

  4、靜脈營養品的輸注。

  主要缺點

  1、處理不當易產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藥物過量或滴注過快,易產生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3、持續性的過量輸注,易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電解質失衡。

  4、醫源性疾病的增多。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併發症。輸液器及藥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儘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藥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藥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

  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準;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藥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藥,宜充分稀釋,輸完藥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需嚴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輸液泵是安全輸液的一個重大進展,可分為兩大類型:

  ①可攜式或半攜式。適用於家庭、小兒及化療病人等,帶泵注射器即屬此類型。

  ②固定式輸液泵。多采用第三代計算機控制導管擠壓定容量輸液泵。有多功能監護及監測系統,體積較大,適用於醫院,輸液容量範圍為1-499ml/小時,還有自動報警裝置。

  輸液泵的使用適應症;靜脈高營養,輸入化療藥品、抗生素及對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藥物等,用於重症監護病人,尤其是小兒監護病人。若無上述設備時,則可在滴管內插入一無菌針頭調節滴速。

  刷題鞏固

  01、醫務人員在給病人打針前,往往會將已經注入注射筒的藥水往外推射少許,主要是因為:

  A.用藥瓶存放的藥水難免產生沉澱,用推射的方式能減少沉澱

  B.可以用此方式檢測注射針管等有無異物堵塞,保證注射安全

  C.從藥瓶抽取藥水可能會產生一些泡沫,往外推射藥水可以將泡沫擠出

  D.從藥瓶抽取藥水難免會抽入少量空氣,往外推射藥水可以將空氣擠出

  【答案】D

  醫務人員在用針管抽取藥水時會抽入少量的空氣,因此在給患者注射前,必須把這部分空氣徹底從針管裡排出去,否則空氣就會混合著藥水一起進入患者的體內。如果過量空氣注入到血管裡,空氣會隨著血流一路向前運動,經過較為細小的血管時,空氣無法通過,會堵塞在血管通道內,造成血流運行不暢,阻礙血液輸送人體所必需的氧氣和養料,導致人體組織缺氧和功能異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醫務人員給病人打針前會先將針管中的空氣排除乾淨。

  因此,選擇D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