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人民幣” 曾被人估價460萬,嚇得小編趕緊看看自己家有沒有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變革,其中包括我們的付款方式,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以前我們送行用紙幣來付款,而現在我們更習慣使用移動支付來付款,隨著移動支付的廣泛使用紙幣的作用越來越小。那麼紙幣的存在也變得越來越珍貴尤其是我國以前發行了很多種紙幣,這樣一來我國以前發行的紙幣就顯得更加珍貴了,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像一般古董的收藏價值,人們也喜歡收藏以前的紙幣。

一張“人民幣” 曾被人估價460萬,嚇得小編趕緊看看自己家有沒有


在一期鑑寶類的電視欄目中,一位美女身穿一身旗袍緩步走上了舞臺中央,具有一種古典氣質,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而更加吸引人的是女嘉賓帶來的東西,這件藏品是一張紙幣,乍一看似乎很普通,甚至有點破舊。但是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上面居然印著一萬元的面額,這讓觀眾們表示很驚訝,畢竟現在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最多也就100元的,這面額10000元的紙幣確實是沒有見到過,真的是開了眼界了。

一張“人民幣” 曾被人估價460萬,嚇得小編趕緊看看自己家有沒有


美女嘉賓開始介紹起自己這件藏品:“這張紙幣是我國在1951年發行的,屬於第一版,並且在紙幣的背面,印著牧馬的圖案。在當時,1萬面額的紙幣只能買下10斤大米。不過,據說這版紙幣在1955年的時候就停止流通了,相當於只在市面上流通了5年的時間,所以還挺珍貴的,據我搞收藏的朋友跟我說,這張紙幣現在能值460萬元。”這時,觀眾席發出了一片驚呼聲,根本不敢想象這麼一張單薄的紙幣能夠這麼值錢。

一張“人民幣” 曾被人估價460萬,嚇得小編趕緊看看自己家有沒有


隨後,專家對美女嘉賓帶來的這張紙幣進行了細緻地觀察,還把手電筒的燈打在上面進行研究,說道:“這張紙幣是在我國解放的時候發行的,那時候的紙張和印刷技術條件相對較差,能夠這麼完整地將其保存到現在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之所以那時候會發行面額這麼大的紙幣,是因為解放前連續很長時間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影響都沒有消除。”

一張“人民幣” 曾被人估價460萬,嚇得小編趕緊看看自己家有沒有


專家情緒有些激動,手都有點哆嗦起來,繼續解釋道:“再到後來,經濟快速恢復,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流通的時候用萬做單位的話非常不方便,再加上紙張差導致票面的破損情況相對比較嚴重,而且種類多達62種。發行僅僅過去了5年時間,人民就不再需要了,國家對其進行了回收而女嘉賓帶來的這件藏品,這張紙幣上面清晰地印刷著‘中國人民銀行’這六個字,並且保存相當完好,在市面上實屬罕見,全國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