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該不該要彩禮,為什麼?

叛逆期的媽


女人該不該要彩禮,

答案很簡單,就三個字——隨大流。

如果當地確實沒有要彩禮的風俗(例如一些大城市),那女方確實不應該索要彩禮。

如果當地有這樣的風俗,那就根據普遍公認的標準提出彩禮要求。

總之一句話:大家都不要我也不要;大家都有的我也必須有。

彩禮的標準最好符合當地普遍公認的標準,上下稍有浮動。

例如當地彩禮一般是10萬,那麼8-12萬都應該是合理的,但你要20萬就不合理了。

如果女方主動放棄彩禮,婚姻會不會更幸福?

如果女方在當地流行彩禮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彩禮,那結果無非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男方認為女方更看重感情,是對男方的體諒,因此在婚姻中更加尊重女方,善待女方。如此當然是雙贏,皆大歡喜。

第二種情況,男方認為女方之所以放棄彩禮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兒子太優秀,女方是心甘情願放棄的,是倒貼。因此在婚姻中看輕女方,鄙視女方。

如果你是主動放棄彩禮的女方,你覺得男方會如何看待你呢?男方在和親戚朋友談起此事的時候會怎麼說呢?

你肯定以為他們會說,自家條件不好,感謝女方不要彩禮。錯!他們不可能這麼認為,他們一定會說是自家兒子優秀。這是人的本性,沒人會感謝你,是你自己活該。

所以,奉勸各位女性朋友,如果當地確有彩禮風俗,千萬不要主動放棄彩禮的要求。


大荒之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彩禮其實源於古代。

古代的婚姻有著比較複雜的步驟,其中之一就是男方必須交給女方聘禮。

這表示男方對女方家庭的尊重,哪怕是貧窮人家一般也會這麼做。

但這種聘禮和今天農村獅子大開口要錢,是根本性不同的,基本都是女方家付出的更多。

因為古代人在收到男方的聘禮以後,女方家庭也需要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

然而,大家別以為這樣就完了。

女方出嫁時,孃家會在彩禮的基礎上增添數倍甚至數十倍的財物隨女方嫁至夫家,稱為“嫁妝”。

根據古代的習俗,這個嫁妝是極其重要的,直接決定了女人將來在男方家裡的地位。

大家知道為什麼王熙鳳、王夫人在賈家的地位很高,腰桿子很硬,其一就是因為陪嫁豐厚。

在王熙鳳和丈夫賈璉吵架的時候,曾經張狂的說:把我王家的地縫子掃一掃,就夠你們賈家過一輩子呢。說出來的話也不怕臊!現有對證:把太太和我的嫁妝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你們的。

就是這個意思了。

這也是古人不願意生女孩的一個原因,也是他們認為女孩是“賠錢貨”的理由。

即便是貧窮人家,不可能給女兒很多陪嫁,但面子上無論如何要說得過去。

所以,如果家裡很窮,女兒又很多,確實夠父母喝一壺的。

到了民國時期,彩禮開始逐步有些變味,一些地方開始出現高額彩禮。

1928年10月25日的上海《民國日報》載,一般的婚姻中,男方市民要準備的禮金款項最少需七八十元,另外,還要首飾、衣服等禮物,至少需三四百元。以當時的上海為例,工人平均月工資15元左右,以此來考量這動輒成百上千的禮金,實在不是小數目。

即便如此,大家可以算一算,這個彩禮其實並不算很誇張。

一個月15元,一年就是150元以上,三四百元也不過2年的純收入而已。

而且,這還是正兒八經的大上海,在1928年是全中國最富裕的地方。

其他地方,也就沒有這麼搞。

況且,這些彩禮給了以後,女方也需要給差不多同等的陪嫁,兩家衝抵,其實只是走了個形式,最終還是便宜了小夫妻而已。

在建國以後的毛時代,彩禮就很少見了。

真正彩禮變成今天這樣,主要是改革開放八九十年代以後部分農村出現的。

薩沙有個朋友是宋江的同鄉,他們那裡流行彩禮是萬紫千紅一片綠:1萬張5元鈔票,加1000張百元鈔票,一片50元的鈔票。“萬紫千紅”是15萬元起步。

你說要是比較富裕的農村,比如華西村或者蘇南那種家家做生意的農村,這種彩禮也是偏高的。

而誇張的是,朋友老家農村相當貧窮,薩沙曾經去玩過,可以說沒想到沿海省份還有這麼窮的地方。

薩沙敢說,普通農民家庭能有個二三十萬積蓄就很了不起,根本無法應付這種彩禮。

而且,這種彩禮是有出無進,女方陪嫁一般就是寫家用電器之類,也就幾萬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薩沙個人認為還是農村女少男多的必然結果。

薩沙的朋友說,鄉下的女孩只要略微漂亮點的,都儘量嫁給城裡人或者縣城人,不願意嫁給鄉下男人。

而因為計劃生育原因,鄉下男女比率失調嚴重,一個村的年輕人,男人十幾個,女孩就幾個,這是很常見的。

所以,不要說沒結婚的年輕女孩,就算剛離婚的小寡婦,也是有大巴媒人上門提親。

因為這種供求比的差距,所以女方家裡有提高彩禮的底氣。

同時,這種彩禮也是雙向的。鄉下人家一般都是有兒有女,你嫁女兒同時還要娶媳婦。

所以,你收女兒的彩禮,其實還要用於娶兒媳,除非你家女兒多,男孩少,不然彩禮方面收支是平衡的,並沒有佔便宜。

那麼多出來的彩禮,幹嘛去了?

大部分用於貼補哥哥弟弟娶媳婦以外,其餘多用於父母養老。

因為鄉下幾乎沒有什麼老年人的福利,父母多要有些存款養老,這也是人之常情。


其實,如果男女比例沒有這樣的失調,原則上高額彩禮是行不通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女孩多得是,你要天價彩禮,鬼才會娶你。

現在既然男女比率如此失調,天價彩禮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多說一句,大家來南京找我們城裡女孩吧,南京城裡女孩是不要彩禮的,女方家還會給很多陪嫁。


薩沙


做為一個三十歲的女性,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以我來說,我是跟我老公工作認識,結婚前大家工資不高,老公父母在他年幼時就離婚,母親到他成年了才回來看他,他父親一直身體不怎麼好,所以我跟老公結婚沒彩禮也沒錢擺酒席,就扯證花了不知道幾塊錢來的,不過幸好現在過得很好,這麼多年老公對我也很好,不會因為不用彩禮而不珍惜,所以嫁的人品和娶的人品最重要的,有些給高彩禮也不一定對你很好,想著老子用高價娶回來的,就該怎樣怎樣等等,當然也有高價彩禮娶回來過得很好的。當然也有不用彩禮娶回來的也嫁得好,也有嫁得不好的。所以說:“嫁得好與不好真的要看你嫁的人的人品和良心,勤不勤快等等,與之同時你娶回來的人的人品和善良,有沒有善解人意等等”我說的都只是因人而異,不是一概而論,本人學識有限,文筆有限,有說得不對的請手下留情啊,謝過了,就此告辭



被忽視的小草


彩禮還是應該要的,不能讓你老公吃免費的午餐,不要彩禮你男友也不會說你好,你男友會覺得自己的帥征服了你,會從骨子裡看不起你。在外人眼裡你相中人家了在跪舔男方才不要彩禮的,彩禮體現了你男友對你的重視程度,對你有益,所以彩禮必須要,不要就太傻了!


情感驛站鈑金專家


該要的

根據男方的經濟狀況和能力,可以要彩禮的,但不能獅子大開口哦,彩禮只是孝敬給女方的父母家人的,辛苦撫養女方成長。女方也會給嫁妝帶到男方家。不要彩禮,就草草的嫁給男方,可能會被貼上一個廉價的標籤。①有些男的會覺得這個女人好傻②有一些懂事的男人,他們會覺得這個女人會過日子,替他們考慮。

下面我舉個例子,是第①種情況: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邊的,我小娘娘快結婚了,男的問她要不要金項鍊和什麼首飾,帶她去買,我小娘娘說不要,太破費了,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沒必要搞這些形式上的事。那個男的自然是高興的,又省了一筆錢,不過更多的是這個男的會覺得你有點傻,那個男人和他的朋友親戚講,說是我小娘娘,是不是有問題?別的女人在結婚前都會和男人索要首飾,彩禮等等,我小娘娘什麼都不要,是不是我小娘娘有什麼問題?(其實這已經隱喻了,他以為我小娘娘是不是有什麼病隱瞞著他,或者是這個女人有點傻)。我覺得真的有點可笑,我小娘娘作為一個護士,一直替他考慮,想著說不要彩禮和金銀首飾,給他減少負擔,但是男的並沒有這麼想,他會覺得我小娘娘比較傻,或者有什麼問題。

我覺得人的邏輯思維有時候確實很奇怪,有些男的,巴不得你不要彩禮和金銀首飾等等,因為他們的經濟條件達不到,而對於那些家庭比較好的人,你不找他們要彩禮和金銀首飾,他們會覺得你有點老實,有點傻。

所以說嘛,要根據別人的家庭情況,要適當的彩禮,有些父母會要求不準假,除非給多少彩禮。其實父母也是為自己好,她怕你嫁到那邊受苦。比如我父母,雖然我還沒有結婚,但他們已經說了,彩禮是要的,他們要來,不是自己留著,他們轉手又要給我,他們希望結婚以後,我們有自己的小金庫,以防生活中的突發情況。

像我們這邊的習俗是,男的給女方彩禮,女方也是要回禮的,一般都是回一張價值相當的汽車,或者家居等等,其實是在置辦你們的結婚以後的生活罷了。

一定是需要的,不管男方條件如何?都需要彩禮,不過你要根據他的經濟實力提出合理的要求,不能為難他



小裡解憂雜貨鋪


這是一種習俗,如果女方家說我們不要,估計你還不敢取了😁。但是,現在很多人討論彩禮的事,都在為應該收多少而爭論。女方有些希望多給,自己的寶貝女兒不能便宜了男方或者說表示女兒嫁了個好男人,富裕。男方呢,有些覺得錢給新人留著買房買車,給孃家多了,孩子過的不好。我覺得習俗還是要繼續,彩禮吧,新人要做好雙方父母的工作,根據實際家庭情況給出個合理的數字,最重要的一點,婚姻是兩個人要牽手走完一生,如果父母希望兒女好的,應該都會扶持他們!


憶若夢


一定要,不是要多少錢,而是你在男方家心裡的位置。


小謝絮語


個人觀點認為要彩禮,但是金額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嫁娶是二個家庭的事,現代社會男方給的彩禮一般女方父母也會還給小兩口,作為小家庭的啟動資金,其實現在的我禮金是雙方父母給小家庭的一份禮物。


天馬行空老少女


該,但是應該根據男方個人情況,不應該獅子大開口,彩禮只是孝敬給女方的父母家人的,辛苦撫養女方成長。女方也會給嫁妝帶到男方家。


打怪獸的豬八戒


應該要一些,不過得看家庭,要沒有借來就沒意思了還得自己去還,你不還人家父母還總歸是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