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中華歷史文化流傳的千古佳句(音序ZY類)


5000年中華歷史文化流傳的千古佳句(音序ZY類)

Z

中原逐鹿,捷足先得。

語出清·孔尚任《桃花扇》。 中原:古代政權統治中心所在。鹿:借指政權。 全句意為:群雄爭奪天下,行動快的先得手。

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憚勞。

語出《前漢演義》。 忠臣不逃避為國犧牲,孝子不怕勞苦。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語出元·楊梓《豫讓吞炭》。 忠誠於國家的人是不怕為國犧牲的,那些怕死的人不能稱為忠臣。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

忠臣不為敵對的兩個君主效力。貞烈的婦女不再嫁給第二個丈夫。後者乃封建的道德觀念。

忠無不報,信不見疑。

語出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 忠貞的人,沒有得不到報答的。誠實講信用的人,不會被懷疑。

忠義立身之本,奸邪壞國之端。

忠誠而又講正義,是一個人立身之根本;奸詐而又邪惡,乃是毀壞國家的元兇。

終身白骨埋青冢,難把黃金買黑頭。

人的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即使你再有錢,也不可能永葆青春。

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

語出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 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事仍嫌不足,一旦做一件壞事,也就太多了。

鐘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

當引起誤會的時候,一定要把話說明白;不說明白,就會使矛盾愈來愈深。

鐘在寺裡,聲在外邊。

形容某些人或者事物影響力巨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說明了一種必然的因果關係,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

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

種花要知道各種花的習性,教育人要懂得各種人的心理。

種牡丹者得花,種蒺藜者得刺。

蒺藜: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全句意為:善因必有善果,惡意必有惡報。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語出明·王陽明《語錄一·傳習錄上》。 種樹的人,必須挖洞、培土將樹根栽好;培養道德的人,必須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

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大家都說好,一定要考察說好的原因;大家都說壞,一定要考察說壞的原因。

眾口難辯,孤掌難鳴。

所謂“眾口鑠金”,對於眾多人的非難,一個人往往難以辯白,就好像一個巴掌拍不響一樣。

眾口鑠金,積非成是。

許多人都說壞話(毀謗的話),黃金也會被熔化;謬誤積存下去,謬誤流傳,錯的也被誤認為是正確的。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傳》。 鑠:熔化(金屬)。毀:毀謗。 全句意為:許多人的非議,其厲害的程度,就好比黃金那樣堅硬的金屬也會被銷融掉;眾多的讒毀,可以離間骨肉之情。極言眾口誣陷、讒毀是極可怕的事。

眾口銷骨,三人成虎。

語出明·彭汝讓《木幾冗談》。 很多人都對你毀謗,足以置你於死地;一連三個人都謊稱市上有老虎,聽者就會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謠言當事實。

眾口一詞,有口難辯。

如果眾多的人都不能站在真理的一邊,那麼一個人即使有理也無法辯明。

眾盲摸象,各說異端。

語出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二十四卷。 許多盲人去摸象,各人只是根據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來形容象,結果各人描述的象都不同。比喻片面看問題之弊。

眾木盡搖落,始見竹色真。

在許多樹木都葉落飄零之際,才顯見出竹子蒼翠不變的本色。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繁茂的樹上聚集了許多鳥,而水極少的池中,只有被困的魚。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語出《左傳·襄公十年》。 群眾是不能得罪的,不然會引起公憤;若依靠專制為所欲為,那事情一定難以辦成。

眾怒難任,蓄怨終洩。

語出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群眾的憤怒不可冒犯,怨恨積蓄多了,總有一天會發洩出來。

眾擎易舉,獨力難成。

語出清·李漁《十二樓·歸正樓》。 眾人出力容易將重物託舉起來;而一個人則難以完成。比喻人多力量大。

眾擎易舉,眾志成城。

許多人一齊用力,就容易把東西舉起來;萬眾一心,就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起來力量大。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語出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許多人都以奢侈浪費為榮,而我獨以勤儉樸素為美德。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紛紜:多而雜亂。衷:折中,決斷。是:對。 全句意為:許多人七嘴八舌、意見多而雜亂,不能斷定哪一方面對。

眾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

語出元·李好古《張生煮海》。 天上的眾星朝北斗,地上的江河向東流。比喻得人心者受擁戴。

重利忘義非君子,損人利己是小人。

利與義,乃君子與小人的試金石:君子重義而輕利,小人則見利忘義、損人利己。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語出元·王實甫《西廂記》。 給予重大的獎賞,必定有勇敢的人去承擔艱險的重任。

重義如泰山,輕利如鴻毛。

語出晉·傅玄《口銘》。 將仁義看得如泰山一般重,將財利看得比鴻毛還輕。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漢末,東吳孫權想從劉備手中索取荊州。周瑜定計:將孫權妹妹假意許配劉備,準備將劉騙到京城後再扣留起來,作為索回荊州的人質。結果,劉備按諸葛亮計,到京城成婚後,帶著夫人逃出東吳。周瑜帶兵追趕,又被諸葛亮埋伏的兵擊敗。因此,人們嘲笑周瑜說:“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後來人們以此句來比喻那些本想佔便宜,結果反而受到更大損失的人。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御。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船翻了,才顯出游泳者的本領;駿馬奔騰時,才顯出優秀騎手的騎術。

晝坐惜陰,夜坐惜燈。

陰:寸陰,分陰。形容極短的時間。 全句意為:白天不要空過,要愛惜光陰;夜晚不要空坐,要愛惜燈光。意在教人不要將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語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有錢人家吃不完的酒肉已經腐敗變味,而大街上卻有凍餓而死的窮人。反映了社會上貧富懸殊的不公平現象。

朱門生餓殍,白屋出公卿。

語出明·戚繼光《練兵紀實》九。 餓殍:餓死的人。 全句意為:富貴人家的子弟,坐享其成,往往不知道奮發進取,坐吃山空,以致餓死;而貧寒人家的子弟,發憤圖強,終能成就大業,以至享受高官厚祿。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語出《大涅槃經》。 任何壞事都不要去做,眾多的善事都要遵照執行。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珠玉:珍珠美玉。比喻美好人物。 全句意為:與美好的人物在一起,覺得自己很不般配。

竹柏異心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寶。

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 竹子與松柏雖然不同屬,但都有耐寒的節操;金和玉性質雖然不同,卻都是寶物。

竹貴有節,人貴有志。

“節”語帶雙關。表面上是指竹節,深層的意思是指人的氣節、節操。竹子貴在有節,人貴在有志氣。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

語出唐·邵謁《金谷園懷古》。 以竹子死了節還存在,來比喻人的至死不變節。以花落仍有餘香,來比喻不變節者的流芳。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語出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形容春意盎然。

主敬客常至,家和樂趣多。

客常至:一作“嘉賓至”。 主人尊敬客人,就常常有客人來;家庭和睦,就會有很多樂趣。

主上無為千萬壽,天顏有喜萬方同。

無為:老子主張無為。如將無為理解為無所作為,則是消極的;如將無為理解為與民休息,不做擾民之事,則有積極意義。全句意為:皇上(統治者)不做擾民之事,就會千秋萬歲;皇上高興,四方老百姓也會同喜。

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著述須待老,積勤宜少時。

語出宋·歐陽修《獲麟贈姚闢先輩》。 著書立說要等到年老時再去進行,年輕時應勤奮學習,積累知識。

築室道謀,三年不成。

《後漢書·曹褒列傳》:“作舍道旁,三年不成。” 如果將造房屋的規劃徵求大路上人們的意見,那麼這房屋三年也造不成。比喻人多嘴雜,拿不定主意,難以辦成事。

專聽生奸,獨任成亂。

語出《梁書·賀琛傳》。 專聽片面之言會產生奸佞,獨斷任性會造成混亂。

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

語出漢·賈誼《新書·退讓》。 失敗能轉化而為成功,災禍能轉化而為福祉。

壯士難移節,貞松不改柯。

語出唐·李鹹用《自愧》。 壯士難以改變節操,堅貞的青松不會改變枝幹。

壯士途窮不賣劍,秀才餓死不賣書。

壯士失去寶劍,就無從施展抱負;秀才失去書,就無從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以教書為生。所以對於壯士和秀才來說,寶劍和書是絕對不能賣的。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語出宋·陸游《書憤》。 雄心壯志並未因年老而消退,即便是死去還能做鬼中的豪雄。

狀元三年一個,美女千載難逢。

五千年來的文明史上,只見記載過“四大美女”,可見美女之難逢。不過也有人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那美女也應該是很多的。

壯志因愁減,衰容與病俱。

語出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 因為憂愁使人壯志消磨,因為生病使人愈加衰老。

捉賊須捉贓,捉姦須捉雙。

語出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 檢舉、揭發不法行為,必須要有真憑實據。

拙辭或孕於巧義,庸事或萌於新意。

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看似拙劣的文辭或許還含有巧妙的意義,看似平凡的事例或許還顯出新穎的思想。意在教人要善於發現。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

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 處涸轍:是指在乾涸的車轍中的一條小魚(典見《莊子·外物》)。比喻處於困境,亟待救援。古時傳說廣州石門有貪泉,廉潔的人飲用後也會變貪,而王勃詩中說,飲了貪泉,反覺其爽,足見其人格之高尚。後半句說處於困境還能持樂觀態度,更見其人性格之堅強。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

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 採取奇特的內容而不失去它的正確性,欣賞香花而不弄掉它的果實。

酌人之言,補己之過。

語出唐·白居易《策林四·采詩》。 從別人的言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語出宋·王令《送春》。 子規:即杜鵑。 全句意為:杜鵑日夜呼喚著春天,嘴上叫得都流出了鮮血,不信它不能把春天呼喚回來。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語出元·柯丹邱《荊釵記》三。 子女孝順,父母就會快樂;家庭和睦,辦事就能成功。

子智父親樂,狗瘦主人羞。

兒子聰明,父親自然就開心;而狗瘦說明主人窮困,自然感到羞愧。

紫綿朱粉謾誇妝,要見妖嬈有真淑。

語出《射陽先生存稿·題沈青門寄畫海棠用東坡定惠院韻》。不要誇耀自己身穿綾羅、朱粉紅腮,要知道真正的美麗還在於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

語出宋·範質《誡兒侄八百字》。 謙虛而且尊重別人,先考慮他人再想到自己。

自成自立,自暴自棄。

語出明·姚舜牧《藥言》。 一個人有志氣,就能成功立業;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能無所作為。

自大者必臭,驕傲者必敗。

漢字的造字是很有講究的,自大一點,就是“臭”字,說明人們最討厭自大者。而驕傲者,忘乎所以,必然招致失敗。

自道好,爛稻草。

好話要讓別人來說,如果自己說自己好,則將一文不值。

自多其能,其能不足。

語出明·彭汝讓《木幾冗談》。 自以為才能很多,其實是才能不足。

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春風。

語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回。 從古到今美女的命運大多不好,她們往往在多災多難中度過自己的青春。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語出《論語·顏淵》。 自古以來人都是要死的,如果人民不信任執政者,國家就無法存在。說明取信於民頭等重要。

自古人情波瀾多,那須靜者傷懷抱。

語出清·孔尚任《長留集·劉靜伯招飲同鴻客》。 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總是波瀾起伏,充滿著矛盾。冷靜的人,何必為此而傷情?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自古以來英雄人才大都經過磨難,而那些衣著華麗的富貴人家子弟,則很少有偉大的男兒。

自古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自古以來學問是無止境的,須要我們不遺餘力地不斷進取。要想老有成就,必須青少年時就下苦工夫學習。

自古英才成大器,須知都從苦中來。

要想大有作為,必須艱苦奮鬥。正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自古英雄惜好漢,從來才子惜佳人。

語出清·俞達《青樓夢》四十五。 自古以來英雄都珍惜好漢,有才的男子都憐惜美女。

自古嗔拳輸笑面,從來禮數服奸邪。

嗔(chēn):怒,生氣。 全句意為:自古以來怒拳總是輸給笑臉;而禮節、社會規範、道德規範能夠降服那些奸邪之人。

自恨枝無葉,莫謂日無陰。

不要怪烈日底下無蔭涼,只怪樹枝缺少樹葉。比喻凡事應從主觀上找原因。

自己無學問,莫把祖宗誇。

一個沒有學問的人,靠炫耀祖宗來賣弄自己,不僅顯得自己無能,更是辱沒了先人。

自己有癢自己抓,自己跌倒自己爬。

比喻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不可依賴別人。

自家骨肉尚如此,何況區區陌路人。

語出明·佚名《破窯記》十一。 對自己的親人尚且不好,何況對於陌生人又能怎樣呢?

自家痛癢偏知,別個辛酸那覺。

人,不能只關心自己,同時也應關心他人。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語出春秋·李耳《老子》。 僅靠自己的眼睛,是看不分明的;自以為是的人,往往分不清是非。

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語出唐·白居易《不出門》。 心志平和,就能長壽;不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精神就會健旺。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語出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對自己要求不嚴,怎麼能使眾人信服?

自滿者敗,自矜者愚。

語出宋·林逋《省心錄》。 自滿的人會遭到失敗,自大的人必定愚蠢。

自滿者學一當十,虛心者學十當一。

自滿的人,學到一點東西,就以為全都知道了;虛心的人,總感到天外有天,學無止境。

自欺欺人,不誠極矣。

語出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別人,這是不誠實到了極點。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

語出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自己謙虛的人,別人更加信服;自我誇耀的人,必然遭到別人懷疑。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

語出明·陳洪謨《治世餘聞》。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身體生病還須要自己的心理治療。

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

古諺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既然自身是桃樹李樹,何必害怕樹下不會走成一條道呢?比喻只要自己對人有益,就不會無人問津。

自損者益,自益者損。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 自己覺得不足的人,可以得到裨益;自以為蠻不錯的人,便要受到損失。

自謂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

自以為看得很遠了,其實才上了一層樓。而欲窮千里目,必須更上一層樓。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法,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除了自我反省之外,再沒有勝過別人的方法;除了自己發憤圖強之外,再沒有超過別人的方法。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語出春秋·李耳《老子》。 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現;珍愛自己,但不唯我獨尊。

自知翎毛短,不敢遠高飛。

人應有自知之明,不可好高騖遠。此句常作為明智者的自謙之詞。

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

因為知道生命的短促,於是更加珍惜寶貴的時間,以至夜以繼日。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語出隋·王通《中說·周公篇》。 英:傑出的。 全句意為:有自知之明的人,乃是傑出的人;能戰勝自己私心的人,乃是英雄。

字人無異術,至論不如清。

語出唐·杜荀鶴《送人宰吳縣》。 字:愛。 全句意為:愛護百姓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最好的道理不如為官清正廉潔。

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

語出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之二十一。 每個人都可以用那理想之筆,縱橫紙上;如果跟在別人後面,模仿別人的筆觸,那未免太可憐了。

縱能借到西江水,難洗今朝滿面羞。

西江:珠江干流,在廣東,水清澈。 全句意為:就是能借到像西江那樣水源豐富而清澈的水,也難以洗掉今天所蒙受的滿臉羞愧。此乃極言蒙羞之深。

縱饒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初不汙時。

縱使在很多的江水裡清洗過,也不可能像被汙染前那樣的光潔。言外之意是人不可使自己沾上汙點。

縱使泥人應墜淚,從教鐵漢也酸心。

形容遇到令人悲傷的事,不能不傷心流淚。

縱有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

語出清·佚名《龍圖耳錄》七。 即使擁有千萬間大廈,自己一個人晚間睡眠的時候,也不過佔有七尺長的一塊地方。比喻一個人的生活需求是有限的,不應貪得無厭。

縱慾不戒,匪愚伊耄。

語出唐·柳宗元《敵戒》。 放縱自己的慾望而不加以剋制,不是愚蠢就是昏庸。

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語出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放縱慾望追求享樂,憂愁禍患就跟著來了。

走不完的天下路,讀不盡的世間書。

極言世上的學問博大精深,需要人們不斷地去學習。

走盡天邊娘好,吃盡滋味鹽好。

子女從母親那裡所得到的無私的愛,勝過一切。在各種調味品中,如果沒有鹽,都不會鮮美。

足寒傷心,民怨傷國。

語出清·吳任臣《十國春秋·楚·拓跋恆傳》。腳受寒,會傷到心;百姓有怨氣,會損傷到國家。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形容年紀小的人辦事不牢靠。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語出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一年中春天最美好的地方,就是那有著絕對美好景色的京城。

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論語·學而》:“泛愛眾而親仁。” 尊重教師並且重視他的思想學說;要廣泛地愛護眾人,還要親近眾人中有仁德的人。

昨日花開今日謝,百年人有萬年心。

由花開易落而感嘆美好事物的短暫。人生不過百年,卻會為長遠的未來而憂慮。

昨日花開滿樹紅,今朝花落一場空。

比喻曾經有過的美好愛情、幸福生活,一旦失去以後的一種失落感。

做到老,學到老。

語出明·姚舜牧《藥言》。 世上的學問是學不盡的,人必須終身學習。

做就機關擒猛虎,安排香餌釣鰲魚。

機關:周密而巧妙的計謀、計策。鰲:傳說中的海中大龜,一說大甲魚。 全句意為:設下了巧妙的陷阱捕捉猛虎,安排了美味的餌食釣大甲魚。比喻為獵取對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做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

做事一定要憑良心,這樣方可心安;與人相處,先要看看自己究竟待人如何。

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

做事要遵循天然的道理,亦即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可主觀妄為;講話要符合人們的心意,不可違背民意。

做著不避,避著不做。

語出元·王仲文《救孝子》。 為人要敢作敢當。既然做了,就要敢於承當責任,怕承擔責任就不要做。

作成人材難,變化人材易。

語出宋·楊時《二程粹言·論政篇》。 要造就一個人才很難,而要毀掉一個人才則很容易。

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

語出《小學集註·廣敬身》。 做事之前,必須周密考慮;說出的話,一定要想到去付諸行動。

作偽心勞,不如一實。

語出《郭嵩燾日記》一卷。 弄虛作假,使人心靈勞累,不如老實本分。

坐吃如山崩,遊嬉則業荒。

一個人若不能通過勞動不斷地創造財富,那麼他縱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如若只知遊戲、玩耍,那麼他的事業也終將荒廢掉。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語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如不從事創造財富的勞動,而只是消費,金山也會被吃空,平地也會被吃得陷下去。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語出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坐著看別人釣魚,當別人釣到魚時,也只能空羨慕而已。比喻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穫;只有親自勞動(實踐),才能有所收穫。

坐轎不知抬轎苦,騎馬不知步行遲。

形容條件好、際遇好的人,不知道體恤條件差、際遇差的人。

坐中無知音,安得有神洋。

語出唐·孟雲卿《傷懷酬戰友》。 沒有知心朋友在一道,怎麼能使精神得到安慰呢!

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

語出明·王驥德《題紅記》十一。 一作: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此句常用以形容主人好客而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的熱鬧場面。

Y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烏鴉在衰老之後,小烏鴉會反過來餵養它。小羊在吃母乳的時候,總是跪在母羊的面前。禽畜尚且知道報答父母的恩義,何況於人。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黃連:草本植物,根莖味苦,是健胃、消炎藥。 此句形容吃了悶虧,有苦無法說。

啞子漫嘗黃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黃柏:黃檗(bó)。落葉喬木,樹皮為中藥,味苦。 此句形容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言必可行,行必可言。

語出《新書·大政上》。 能付諸行動的話,才說出口,不能只講空話。已經做過的事,就不怕說出來。

言必信,行必果。

語出《論語·子路》。 說話必須守信用,說到一定要做到;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果斷。

言必有防,行必有檢。

語出漢·徐幹《中論》。 說話要防止講錯,不可信口雌黃;行為舉止要有所檢點,不可出格。

言不苟出,行不苟為。

語出《淮南子·主術訓》。 講話不可無所顧忌,行為也不可隨隨便便。

言不驚人,貌不壓眾。

一作:言不出眾,貌不驚人。 說起話來語不驚人,長的相貌也不出眾。常用以形容一個表面上看去很平凡的人。然而,看似平凡的人,有時候卻也有不平凡的行為。

言不妄發,發必當理。

語出《朱子語類》上卷。 話不隨便說出口;說出的話,必定在理。

言稱聖賢,心類穿窬。

穿窬(yú):鑽洞和爬牆,多指賊。 全句意為:口頭上講著聖賢的道理,而心裡卻跟盜賊差不多。

言出於口者,不可止於人。

語出《淮南子·人間訓》。 自己講出口的話,不可能不讓別人去說。

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語出《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說話不講信用,還能算是話嗎?

言苟可垂後,士無羞賤貧。

語出宋·歐陽修《堂子畫像探得杜子美》。自己說過的話,如能傳之後世,也就不會為貧賤而感到羞愧了。

言過其實,不能大用。

語出《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言語浮誇,違背事實,不能重用。

言教不如身教,胡教不如不教。

用言語教育別人,不如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示範。而如果以錯誤的觀念教育別人,那還不如不教。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重於言教。

用言語來進行教育,不如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進行教育。身體力行的教育,比只用言語的教育更為有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言顧行,行顧言。

說出的話,要想到能否實行;在實踐中,要想到自己曾經是怎麼說的。

言談好似鉤和線,從頭釣出是非來。

形容不負責任的議論,是製造是非的根源。

言無陰陽,行無內外。

語出《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講話,當面與背後都一致;辦事,不論親疏都同樣對待。

言移聖賢,心類穿窬。

竄改聖賢的言論,他的心思就好比小偷一樣。

言有盡,意無窮。

一句有深刻意義的話,往往使人回味無窮。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諄諄:形容懇切教導。藐藐:輕視,小看。 全句意為:說的人非常誠懇,而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語出清·頤瑣《黃繡球》五。 說話的人並不在意,只是隨便說說,而聽的人卻把它記在心上。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語出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對於發表意見的人,不論其說了什麼,都不應怪罪;而聽到別人的意見,足以引為鑑戒。

言者無罪聞者誡,下流上通上下泰。

語出唐·白居易《采詩官》。 人民有言論的自由,不會因批評領導而獲罪,而聽者可以從中得到警戒。這樣下情上達,彼此溝通,就會安寧無事。

言忠信,行篤敬。

語出《論語·衛靈公》。 說話要講忠誠,守信用;行動要忠實、有禮。

嚴家無悍虜,慈母有敗子。

語出戰國·韓非《韓非子·顯學》。 有嚴格家教的人家,沒有兇悍的家人。而慈祥母親的溺愛,卻會出現敗家子。

嚴霜凍大澤,僵龍不如蛇。

語出唐·陸龜蒙《雜諷九首》。 嚴寒使湖澤冰凍,那被凍僵在水中的龍,連蛇都不如。

嚴以責己,寬以待人。

對於自己嚴格要求,對待別人則寬容、大度。

嚴以責人,昧於責己。

對別人嚴格要求,求全責備;而對自己的錯誤、缺點,則隱瞞、掩飾。

炎炎昆岡,玉石俱焚。

山岡上燃起熊熊大火,玉與石通通都被燒燬。比喻一場大的天災人禍,好的與壞的都一起毀滅。

鹽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磨出的豆漿,經鹽滷一點,便凝結成豆腐。世界上的事物,總有它相剋的事物能降服它。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比喻上面的領導尚能通情達理,體恤下情;而他的下屬卻刁難群眾,難以對付。

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一作:閻王判你三更死,決不容留到四更。 比喻人的生命長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呂氏春秋·自知》載:“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全句意為:掩住自己耳朵去偷盜鐘鈴,自己聽不見,以為別人也聽不見,真乃自欺欺人。

眼不見,心不煩。

語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 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厭煩的事情,採取迴避態度,藉以避免煩惱。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六路:上、下、前、後、左、右。八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全句意為:要做到耳聰目明,必須多看多聽。

眼睛不亮,到處上當。

心明眼亮,方能防止受騙上當;如果不能識別真偽,則難免上當受騙。

眼見方為實,傳聞未必真。

聽別人傳言的事,不一定真實;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是最真實、可信的。

眼看他鳥高飛去,身在籠中怎出頭。

這是在自身失去自由以後,看到別人獲得自由發出的慨嘆。

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後方知是與非。

在能夠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肯幫助別人,到以後才知道究竟是對還是錯。

眼前多少難堪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語出唐·李鹹用《送人》。 雖然目前的處境艱難,但志士向來都是自強不息的。

眼前擾擾日一日,暗送白頭人不知。

語出唐·許渾《旅懷作》。 日子在紛紛擾擾中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中,送走了多少白髮老人。

眼望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眼看著報告勝利消息的旗幟,耳畔傳來勝利的好消息。形容獲得勝利的喜悅。

雁過留聲,人去留名。

人總是希望留下一個好名聲,正如孔子所說:“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最痛苦的是在去世以後,姓名不被人們稱道。

雁叫一聲,窮漢一驚。

大雁鳴叫已是深秋季節,意味著寒冬將至。窮人缺衣少食,冬天難過,故而受驚。

燕雀安知鴻鵠志,虎豹豈被犬羊欺。

燕雀:一種體積很小的鳥。比喻目光短淺的小人。鴻鵠:天鵝。因飛得高,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全句意為:小人哪裡知道君子遠大的志向,強者豈能被庸碌之輩所欺。

燕子銜泥空費力,毛幹大時各自飛。

語出明·鄭子珍《目蓮救母·三殿尋母》。 燕子費力地銜泥築巢,養育子女;但雛燕長大後便各自飛去。比喻養育子女是白費力氣。深層的意思,也在教育人們勿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晏安鴆毒,不可懷也。

語出《左傳·閔公元年》。 鴆毒:毒酒。 全句意為:安閒享樂如同毒酒一樣害人,因此不能有貪圖享樂的慾念。

焰焰不滅,炎炎若何?

語出《孫子家語·觀周》。 剛燒起來的小火苗,不去撲滅它,等到燃燒起熊熊大火怎麼辦呢?

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秧苗茁壯,稻穀才能長得好。妻子賢惠,才會給家庭帶來幸福。

羊羹雖美,眾口難調。

羊羹是美味,但不是每個人都愛吃,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所以說:“眾口難調”。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羶。

語出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羶:羊臊氣。引申為類似羊臊氣的惡臭。 此句比喻做事沒有得到好處,反倒惹來麻煩。

陽和已動,大地春回。

暖和的陽氣已戰勝了寒冷的陰氣,春天已迴歸大地。

揚其所長,避其所短。

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要善於揚長避短,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處於最佳狀態。

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語出《後漢書·董卓傳》。 用把開水從鍋裡舀起來再倒回去的辦法來制止水的沸騰,倒不如抽去灶裡的柴火。比喻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著手。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 怍(zuò):慚愧。 全句意為:仰頭向上,無愧於天;低頭想想,無愧於人。比喻做人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仰天吐唾,自取其辱。

仰起臉來,向上吐唾沫,結果落在自己臉上,豈非自取其辱。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元·馬致遠《漢宮秋》:“養軍千日,用軍一時。” 和平時期,雖無戰爭,但仍要訓練軍隊。這樣一旦發生戰爭,才有可能抵禦敵軍的進攻。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從十月懷胎到養育成人,母親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這隻有親身經歷,才能深有體會。所以只有當兒女長大,自己做了父母后,才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從而知道報答娘恩。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語出宋·陳元靚《事林廣記》九。 父母從小養育子女,子女成人後也應該贍養父母。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養花百日,看花一時。

養花人培育花木,須時時澆灌、定期施肥、精心修剪。這一切的辛勞,只是為了欣賞那美麗花朵的一時開放。比喻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它需要人們為它付出辛勤的勞動。

養生之方,首先節慾。

語出明·高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 養生的方法很多,首先要節制自己的嗜慾。不可貪食,不可貪色。

養壽須修道,欺心枉吃齋。

語出清·陸潤癢《百字銘》。 延年益壽,須從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做起。如果昧著良心做事,就是吃齋唸佛也沒有用。

養心莫善於寡慾,美意乃足以延年。

要使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節制自己的嗜慾。有了美好的思想境界,足以延年益壽。

養癰長疽,自生禍殃。

語出《後漢書·馮衍列傳》。 身上長了癰疽,如不予以治療,就會給自己留下禍殃。

養勇期除惡,輸忠在滅私。

語出唐·白居易《代書一百韻寄微之》。 培養勇氣是為了除去壞人壞事。盡忠心就要克服私心。

養子不教,不如不要。

“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如不能擔當教育的責任,還不如不要生養。

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

語出宋·司馬光《勸學歌》。 生養了子女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教導學生不嚴是教師的怠惰。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生養子女,要重視對他們的教育;不然的話,就如同養了一頭蠢驢或笨豬。

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語出東漢·李固《遺黃瓊書》。 嶢嶢(yáo):高而直的樣子。皦皦(jiǎo):指玉石之白。 全句意為:高而且直的東西易被折斷,潔白的東西容易被汙染。比喻剛直不阿的人常被世人所不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語出《詩經·周南·關雎》。 窈窕:美好的樣子。逑:配偶。全句意為:青春妙齡少女,是君子喜歡追求的配偶。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萬姓統譜》:“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能以菜根為食,說明能吃得苦;能吃苦的人,做任何事,都能有所作為。正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要採靈芝攀高嶺,要取珍珠入海尋。

要想採到靈芝,必須攀爬高山;要想取得珍珠,則須下海尋找。這說明:想要得到珍貴的東西,必須不怕困難。

要吃虧的是乖,佔便宜的是呆。

“吃虧是福”,肯吃虧是精明的表現;而想佔便宜,則是不明智的表現。

要打當面鑼,莫敲背後鼓。

比喻對別人有意見要當面提出,不要在背後議論。

要得出人頭,還在書中求。

要想出人頭地,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只有努力讀書。

要得好,大做小。

能夠屈尊紆貴,放得下架子,自然就能處好人際關係。

要得俏,三分孝。

孝:指戴孝。 舊時所穿孝衣,均為黑白色。要想俏麗,不要穿得花裡胡哨;以黑白色為基調的素色,反而能襯托出人本身的美麗。

要得事合理,拿人比自己。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處事就能公平合理。

要好兒孫須積德,欲高門第快讀書。

要想兒孫好,必須多做善事,為善必昌;要想出人頭地、門庭顯要,就要趕快讀書,所謂“學而優則仕”。

要求子順,先孝爺孃。

要求子女孝順自己,首先要自己孝順爹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甜先苦,要逸先勞。

要想生活好,先要能吃苦;要想安逸,先要付出辛勞。只有經過艱苦的勞動,才能獲得甘甜的幸福生活。

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里程。

語出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 男子漢要想創造出非凡的業績,要在人生的歷程中經受非凡的磨鍊。

要想日子甜,家無一人閒。

要想生活過得好,家中每個人都要勤勞,勤勞方能致富。

要想武藝好,從小練到老。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不斷地操練,才能有高強精湛的技藝。

要想心靈美,先做誠實人。

在人生的道德修養中,首先要做到的是真誠。

要學好人,須尋好友。

前半句一作“要做好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難免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因此,要想學做好人,必須先找良師益友。

要學驚人藝,須下苦工夫。

要想學到驚人的手藝,必須下一番苦工夫。正是:“若非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要知山下事,請問過來人。

身居深山的隱士,要想知道人世間的事,需要請教那些從凡世過來的人。

要知心裡事,但聽口中言。

語出清·翟灝《通俗編》十五卷。 人的思想,往往從他的言談中反映出來。所以要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從交談中便可得知。

要足何時足,知足便是足。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只有知足,才能滿足。

要足何時足知足便足,求閒不得閒偷閒即閒。

何時才能得到滿足?能夠知足便是滿足。想悠閒而不得閒,能忙裡偷閒便是閒。

要做長命人,莫做短命事。

語出清·石天基《傳家寶》。 “仁者長壽。”只有那些珍愛自己而又能推己及人、珍愛別人的人,才能長壽;而那些幹盡壞事的人,必然不得善終。

要做男子須負剛腸,欲學古人當堅苦志。

要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必須有一副剛直的心腸。要學習古人,應當堅定刻苦地磨鍊意志。

藥難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藥能醫病,但假病則根本不需要藥醫。無論什麼好藥,也不能醫治假病。有人借酒消愁,但真愁是酒也解不了的,正如李白詩云:“舉杯消愁愁更愁。”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藥能醫病,但也不是能治一切病,只有那些對症的藥,才能醫治不死的病。而有些絕症,至今尚無有效的藥。佛教說要讓世間苦難的人渡過苦海,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渡過苦海,只有與佛有緣的人,才能渡過苦海。

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

醫藥只能救治那些不是絕症的病人,而對於那些無法醫治的絕症病人,醫藥是救不了他的命的。

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

語出元·柯丹邱《荊釵記》二十九。 世間充滿矛盾,人的煩惱總是常常會有。

野花偏豔目,村酒醉人多。

語出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 野花:比喻鄉村美女,也有的借指家室以外的美女。 全句意為:美女的豔麗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使人陶醉。然而,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語出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小草的生命力最頑強,野火燒過之後,到了春天,又會發芽生長。比喻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

葉落知秋,舉一明三。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 看到樹葉脫落,就知道秋天來臨了。比喻從一件事經過推理,觸類旁通,就能夠推斷出其他事情的結論。

夜暗月更明,時危多精英。

夜裡黑暗,才顯得月亮格外地明亮;時局危險,才湧現出眾多的精英。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語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夜裡不用關門睡覺,路上丟失東西,也沒有人拾走。這是古代形容社會安定、太平盛世的理想境界。

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語出《顏氏家訓·序致》。 早上有錯誤,夜裡就應當醒悟;昨天有過失,今天就應悔改。

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

自己雖然起得很早,但卻還有比自己起得更早的人。

夜望北斗知南北,朝看紅日辨東西。

夜裡仰望北斗星,就能知道南北方向;早晨看見太陽,就能辨別東西方向。

業廣因功苦,拳拳志士心。

語出唐·孟簡《惜分陰》。 拳拳:懇切。 全句意為:之所以有廣博的知識,都是因為用功苦讀。有志之士追求事業的成功,總懷著懇切的心情。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語出唐·韓愈《進學解》。 學業的精通在於勤奮,而沉湎於遊戲則使學業荒廢。成功的行動在於成熟的思考,而隨意的行動往往導致失敗。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

語出宋·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秸櫃》。 職業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重要的是意志應當堅定。男兒應有所追求,怎麼能安閒虛度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語出清·釐峰慕真山人《青樓夢》四十六。 原指詩文寫得波瀾起伏。後多用以比喻麻煩事一件接著一件。

一不做,二不休。

語出唐·趙元一《奉天錄》。 對於一件事,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

一沉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

語出唐·李頎《緩歌行》。 屣(xǐ):鞋。 全句意為: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總會遇到順境和逆境。仕途的沉浮(升降)更是常有,應當把它看成像脫鞋那樣平常,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語出明·羅懋登《西洋記》十一。 時間就是金錢,其價值貴比黃金;而對於失去的時間,即使用黃金也無法買回來。

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

妻子是未來的母親,而母親則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母親對子女的教育至關重要,如果母親不好,則直接影響到後代的成長。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語出唐·李白《與荊州書》。 一旦科舉高中或攀上權貴,地位就大大提升。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語出宋·蘇軾《水調歌頭》。 胸中存有崇高的正氣和節操,心情就像乘千里長風那樣暢快。

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鬥:一作“碗”。 鬥(dǒu)、石(dàn):皆舊時糧食計量單位。一斗約合十五斤。十鬥為一石。 全句意為:當一個人遇到危難時,即使給予一點幫助,他也會感恩不盡;然而,當長久地養著他時,便會發生矛盾,以致產生不滿。正如俗話所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一頓省一口,一年積一斗。

一頓飯少吃一口,一年就可積下15斤糧食。比喻節約可以積少成多。

一兒一女一枝花,多兒多女是冤家。

後句一作:“多兒多女累倒媽。” 作為父母,能夠有一兒一女,是最好不過的了;如兒女太多,則會負擔太重,無法照顧周全。

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

語出清·龔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漫不詮次,得十五首》。牽動一根頭髮,就會帶動全身。比喻處理局部問題,要注意對全局的影響。

一髮千鈞,間不容隙。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30斤為一鈞。 全句意為:一根頭髮釣著3萬斤的重量,已無法再增加一絲分量。形容事物的發展已到達極限,即使再有一絲的量變,也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睚眥:怒目而視。借指很小的仇恨。 全句意為:即使受人一頓飯的小恩德也必定要報答,而對極小的怨恨也絕不寬恕。

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語出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 佛教稱生為“出世”,死為“昇天”。這句話是說:一直等到一佛生、二佛死——比喻時間很長的意思。也有的將其比喻為死去活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語出唐·李白《蜀道難》。 夫:一作“人”。 一人把住關口,萬千兵馬也攻不破。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一夫拼命,萬夫莫敵。

語出《昊天塔》。 一個人如有不顧一切的拼命精神,那麼眾多的人也無法與其匹敵。

一夫舍死,萬夫莫當。

語出《大學衍義補》。 一個人如果敢於拼命,那麼一萬人也難以抵擋。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是需要互相幫助的,即使是好漢也需要別人的幫襯。比喻團結的力量。

一個婆婆嘴歪,十個婆婆歪嘴。

一個婆婆說媳婦的壞話,其他的婆婆也跟著說媳婦的壞話。這是形容舊社會的婆媳關係中,媳婦難當。深層的意思是比喻反面人物的影響。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當一個人由富貴跌入貧賤時,最可以看出親朋好友間的真情。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語出明·梅鼎祚《崑崙奴》。 典出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世態炎涼,在貴賤懸殊或生死關頭之際最能看出。

一花獨放冬猶在,萬紫千紅才是春。

冬猶在:一作“難成果”。 當臘梅花在嚴寒中獨自綻放的時候,冬天還沒有過去;只有當眾多的花開放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春天。

一回生,二回熟。

由生疏到熟悉,這是一個認識事物的必然過程。

一家飽暖千家怨,萬世機謀二世亡。

如果只是一家生活得好,那麼就會招來大家的怨恨。秦始皇的計謀雖深,但至二世就滅亡了。後半句的典故引自《綱目》:秦王嬴政除諡法,自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乃焚書坑儒,酷虐不仁。結果二世即亡。

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在於和睦,家和萬事興;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在於勤勞,一勤天下無難事。家庭和睦,為人勤奮,此乃發家之根本。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語出宋·沈括《夢溪筆談》二十三。 登龍虎榜:考中進士。鳳凰池:魏晉時中書省,掌管一切機要,因接近皇帝,故稱“鳳凰池”。比喻進入最高層。 全句意為:一旦考中進士,再經過若干年的奮鬥就能進入最高層,身居高位。常用以比喻讀書人仕途的節節高升。

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比喻害群之馬的危害。一個人做了壞事,卻影響到大家。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語出唐·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 在動亂中,親人離散;當自己遇到災難時,再也得不到親人的幫助。

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語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自序》。 為一年生計考慮莫過於種糧食;而從比較長遠的利益考慮,莫過於栽種樹木,因為植樹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語出南朝梁·蕭繹《纂要》。 一年之中,春季是最重要的季節,春種才有秋收;一天之中,早晨是重要時刻,早晨人的精力充沛。所以一年之中要抓住春季,一天之中要珍惜早晨。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一個人只要有一個善良的願望,就會有吉祥的神靈伴隨著他;一個人如果有了罪惡的想法,就會有禍害的惡鬼追隨著他。意在勸人為善。

一畦蘿蔔一畦菜,各人養的各人愛。

人總是對自己的兒女疼愛有加,此乃天性。

一勤天下無難事,功夫不負苦心人。

“天才在於勤奮”,又道是“勤能補拙”。天才勤奮,就能有傑出的成就。即使是智商不高的人,勤奮也能有所收穫。天下的難事,多在勤奮者手中化解。正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一顆勤奮的苦心,天下的難事,總能迎刃而解。

一犬吠影,十犬吠聲。

語出《鶡冠子》。 吠:(狗)叫。 全句意為:一隻狗看到影子後發出叫聲,許多狗聽到它的叫聲,也都跟著叫起來。常用以形容不明真相的隨聲附和,盲從。

一人沉冤,百人含痛。

一個人蒙受冤屈,在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會為之感到悲痛。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語出宋·道原《景德傳燈錄》。 一個人傳言一件沒有根據的事,許多人都跟著傳下去,結果因為廣泛的傳播,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以為真,以為確有其事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比喻官場的裙帶風,一人當了官,他身邊的親屬都跟著發達起來。

一人向隅,滿座不歡。

語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歡:一作“樂”。向隅:臉朝牆角,形容悲慼。典出《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全句意為:親朋好友在一起歡聚,其中有一個人不快樂,那麼大家也都不會感到快樂。

一人有福,託庇滿屋。

一人有福氣,將使全家人受益。

一人仗義,眾人相從。

如果一個人能夠主持正義,那麼大家都願意擁護他。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語出明·葉子奇《草木子·雜制》。 形容地位極高,大多數人都在其統治之下。

一人作惡,萬人遭殃。

一個人犯下罪惡,將使眾多的人遭受災殃。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語出宋·蘇洵《心術》。 忍耐可以抵禦急躁和莽撞,冷靜可以控制衝動。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三秋:三季,即九個月。秋:也可解作一年。 全句意為:一天看不到,就如同相隔了三季(或三年)之久。形容思念的殷切。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

語出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古人引用諺語》。 一天不讀書的話,什麼事都做不好。

一日動干戈,十年不太平。

一旦發生戰爭,會帶來長久的不安寧。

一日鍛鍊一日功,一日不練百日空。

鍛鍊貴在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就收不到鍛鍊的效果。

一日夫妻,百世姻緣。

在茫茫人海的無數男女中,能結為夫妻的,不能不說是百世姻緣。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一作: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百載情。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旦結為夫妻,就該珍惜這份姻緣。即使後來做不成夫妻,也不可恩斷義絕。

一日結成冤,千日解不徹。

語出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一卷。 一旦結下冤仇,就長久難以解除。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語出元·關漢卿《玉鏡臺》。 一旦成為自己的老師,就要一輩子像對待父親般尊敬他。

一日縱敵,十年不安。

如果在應該消滅敵人時,放縱了敵人,那麼以後長時間也不會有平安的日子。

一日縱敵,數世貽殃。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人民的殘忍;如果放縱了敵人,將會遺患無窮。

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語出明·徐復祚《宵光記》二十七。 宿命論者認為:人生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半點都由不得人自己做主。其實人還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

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

這是不堪家庭重負的男人的慨嘆。他們把對兒女的負擔當成是還債,把對老婆的伺候當成是為奴。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一失足為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 凡事須謹慎小心,一旦不慎犯下錯誤,就會飲恨終身。須知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等到懊悔時,已經來不及了。

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

一時的強弱,在於雙方力量的對比;而千秋的勝負,則在掌握了真理的一方。只要掌握真理,哪怕一時勢弱,也終究會由弱變強。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口頭上勸人改過從善,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而教化人的書籍,卻可以影響到百世。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語出戰國·韓非《韓非子·功名》。 一個巴掌儘管用力也拍不響,故云“孤掌難鳴”,形容勢單力薄。此句意在強調做事要互相配合、協調,才能有成效。

一死鴻毛或泰山,之輕之重安所處。

語出宋·文天祥《言志》。 一個人的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於泰山,究竟是輕還是重,全在於自己的處置。

一頭白髮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

白髮催人老,即使有萬兩黃金,也無法買回逝去的青春。

一團和氣盡虛囂,滿面春風笑裡刀。

語出《古今雜劇·風月南牢記》。虛偽的人,表面一團和氣,但內心卻是假的;歹毒的人,雖滿臉堆笑,但卻笑裡藏刀。

一碗涼水潑在地,左收右收收不起。

語出《白雪遺音·我勸情人》。 覆水難收,比喻做錯了事無法挽回,後悔已來不及了。

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

語出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 沒有一點波浪的一窪死水,在春風的吹拂之下,也會泛起漣漪。比喻處於困厄境地的人,也會有發達之時。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語出明·胡居仁《居業錄》三卷。 只要還有一口氣存在,就要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不止。

一言白璧輕,片善黃金賤。

語出梁·劉孝綽《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璧:古玉器名。平圓形,中有孔,古代貴族禮器,也做裝飾品。 全句意為:一句好話比白璧還要珍貴,一點好的行為比黃金更有價值。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語出元·李壽卿《伍員吹簫》三。 話一旦講出口,就是套四匹馬的車也追不回來。意在教人言而有信,不講空話。

一言既定,千金不移。

語出明·西湖居士《明月環》十三。 講出的話,決不更改。正所謂:“一諾千金”——對於承諾的事,決不因利益而動搖。

一言能惹塌天禍,話不三思休講明。

一句話講得不妥當,可能引起大禍;故講話須慎重,三思而後言。

一言之善,貴於千金。

語出東晉·葛洪《抱朴子·釋滯》。 一句善意的話,比再多的金錢還要寶貴。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鶡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一片樹葉遮住眼睛,連對面的泰山都看不到。比喻受矇蔽,不能全面地看待事物。

一夜臘寒隨漏盡,十分春色破朝來。

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如銅壺滴漏。也借指時刻。漏盡:即零點。 全句意為:臘月的寒冷已隨午夜而去,早晨已是春天的景象。形容一夜之間發生了季節的變化。

一羽試風向,一草試水流。

將一根羽毛拋向空中,就可以知道風的方向;用一根草投入水中,就可以知道水流的緩急。誠所謂:“見微知著,由小看大。”

一再則宥,三再不赦。

語出《管子·立政》。 宥(yòu):寬容,饒恕。 全句意為:一次、兩次犯錯誤,還可以寬恕;如果第三次再犯,就不能不追究了。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宋·蘇軾《東坡志林》二:“子恭觀蠟而不悅,孔子譬之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嚴與寬相結合,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後常用以比喻生活、工作要緊張與放鬆相結合。

一漲一跌山溪水,一反一復小人心。

以山中溪水的易漲易跌,形容小人之心的變化無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清·吹竽先生《落金扇傳》七:“一著不到處,滿盤都是空。” 下棋時,關鍵性的一步走錯了,會造成全盤的輸局。比喻在處理全局的關鍵性問題時,要十分謹慎,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全局的失敗。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語出明·周清源《西湖二集》五。 一旦掌握了權力,便發號施令起來。形容權勢者的勢利之心。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

一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一次被蛇咬過,害怕得連看到井臺上的繩子都以為是蛇了。形容人在遇到某些災難後常常心有餘悸。

一隻碗不響,兩隻碗叮噹。

猶言“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矛盾必由雙方造成,只有一方是不會發生矛盾的。

一枝動,百枝搖。

意同“牽一髮而動全身”。形容局部是整體的一部分,局部會影響整體。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語出清·朱用純《朱子家訓》。 縷:線。全句意為: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是農民辛勤勞動而來。李紳《憫農》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對於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要想到它的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

一晝一夜成一日,一男一女成一室。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在一起,就成為同居一室的夫妻。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語出漢·無名氏《古豔歌》。 衣服是新的好,人是舊交的好。

衣貴潔,不貴花。

穿衣貴在於整潔,不在於花哨。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語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形容那些紈絝子弟,不勞而獲的懶人形象。

衣食當須記,力耕不吾欺。

語出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耕種,農田是不會辜負你的。

衣食足而後禮義興,禮義興而後教化行。

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豐足之後,才會崇尚禮義;崇尚禮義之後,才能使他們受到教育感化。

衣是人之威,錢是人之膽。

語出元·劉唐卿《降桑葚》一。 衣服為人壯威,錢財為人壯膽。

依靠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

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須群策群力,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群眾的支持,則如魚得水;脫離了群眾,則如樹斷根,必定不能持久。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語出唐·聶夷中《傷田家》。 以剜肉補瘡來形容貧苦農民的艱難處境。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續資治通鑑》十五:“古人有言曰:‘疑則勿用,用則勿疑。’”對不信任的人,就不要任用他;對於任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

疑事無功,疑行無名。

語出《戰國策·趙策》,又《商君書·更法》:“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謀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有成效;行動上遲疑不決,就不會有結果。

遺貨財於子孫,不若賙人之急。

語出宋·林逋《省心錄》。 把財產留給子孫,不如用來救濟貧困急需的人。

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遺佚:棄置不用。憫:憂鬱。 全句意為:不被任用,並不怨恨;遭受窮困,也不憂愁。

以不息為本,以日新為道。

語出唐·劉禹錫《向大均賦·並序》。 把自強不息作為最根本的大事,把爭取每天都有新的進步,作為努力的方向。

以財事人者,財盡而交疏。

語出《太平御覽·人事》。 依靠錢財去結交,錢財沒有時,交情也就疏遠了。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語出漢·劉向《說苑·說叢》。 視錢財如草芥,而把自身的人品氣節視為最珍貴的寶貝。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語出《莊子·秋水》。 以自然規律來看,世間的萬物並沒有貴賤之分。

以道窒慾,則心自清。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以道德來約束慾望,就會使心地清明。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語出《漢書·東方朔傳》。 蠡(lí):瓢。 全句意為:用竹管來看天,看不到天的全貌。用瓢來量海水,無法瞭解海的博大。形容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

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

語出《大戴禮記》。 用鏡子自照,可以看見自己的形象容貌;以別人的成敗得失來對照自己,便可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以忍耐了結天下的麻煩事,以無慾平息天下相爭的心。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 用美麗的容貌去侍奉別人,等到容顏衰退也就失寵了。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女人萬不可靠姿色吃飯,因為姿色是不會長久的。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語出《後漢書·鍾離宋蹇列傳》。 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別人,更易使別人聽從你;僅用言語去說教,別人就學會了爭辯。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語出宋·文天祥《言志》。 為正義事業而獻身,決不苟且偷生,這樣的犧牲將名垂千古。

以勢服人人服口,以理服人人服心。

以權勢來壓人,只能使人口服;只有以道理來說服人,才能使人心悅誠服。

以書為御者,不盡馬之情。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按照書本上講的方法來駕車,不可能瞭解馬的性情。形容教條主義脫離實際。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用寬容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則朋友多;用責備別人的心去責備自己,則過錯少。

以湯止沸,沸愈不止。

語出戰國·呂不韋編《呂氏春秋·盡數》。 湯:開水。 全句意為:用開水去澆鍋中沸騰的液體,沸騰越發不能止住。比喻方法不對,反而壞事。

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語出《後漢書·李固列傳》。 要把天下(國家政權)讓給別人容易,要為國家求得人才很難。

以退為進,欲躍先伏。

退與進、躍與伏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有時候為了前進,必須先後退;為了躍起,先要伏下身子。寓意進退自如,能屈能伸。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語出《舊約全書·申命記》。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對付嘴咬。比喻對方怎麼來,就怎麼反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語出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七卷。 用小人的思想去揣度君子的胸懷。

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

語出唐·吳兢《貞觀政要·儉約》。 將自己的慾望服從於人民的利益,其事業必定昌盛;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基礎之上,就必然會滅亡。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語出《論語·憲問》。 用公正無私的精神,來回報別人的怨恨;以恩德之心,來報答對自己有恩惠的人。

倚強者弱,倚巧者拙。

語出宋·許棐《樵談》。 自以為強大,就會遭到削弱;自以為聰明,就會使自己笨拙。

倚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

依賴別人,都是靠不住的;跌倒了,只有依靠自己重新爬起來。

義動君子,利動小人。

語出漢·劉向《烈女傳》。 正義能感動有道德的君子,利益只能驅使貪圖錢財的小人。

義理之勇不可無,血氣之勇不可有。

語出明·楊柔勝《玉環記》十九。 為正義的勇敢不可以沒有,而為個人洩一時之氣的勇敢則不可以有。

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語出戰國·墨翟《墨子·非命上》。 有道義的人擔任領導,天下必定能太平安定。

藝高人膽大,藝短人心慌。

技藝高強的人,他幹起工作來,膽子就大;而那些技藝低的人,幹起工作來,心裡就會發慌、膽怯。

易開終始口,難得歲寒心。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十五。 講話有始有終是很容易的。而一顆堅定的心是很難保持的。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語出唐·魚玄機《贈鄰女》。 無價的珍寶還比較容易求得,而能真心愛自己的男人卻很難找到。形容知音難覓。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山洪暴發,山溪水漲,山洪過去,山溪水退,變化很快。以此比喻小人之心容易反覆無常。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語出清·朱用純《朱子家訓》。 綢繆:《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意為在下雨之前把門窗修補好。後形成成語“未雨綢繆”。毋:不要。 全句意為:應在下雨之前就把門窗修理好,不要等到口渴了才臨時去挖井。 此句意在教人凡事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事情發生時再臨時想辦法。

益重青青志,風霜恆不渝。

語出唐·李隆基《賜新羅王》。 格外重視旺盛的志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永不變心。

弈之為術,在人自悟。

語出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 下棋的棋藝,在於自己在下棋過程中去領悟。

意誠言必中,心正思無邪。

有誠意的講話必然中聽;心地光明正大,思想就不會出偏差。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意念粗俗,性情急躁的人,什麼事都辦不好;如能心境平和,那麼各種好事都會集中到他身上。

意奮而筆縱,情動而辭發。

意氣奮發,才能使文筆恣意縱橫;感情真摯,才能使文辭優美感人。

意合則吳越相親,不合則骨肉為仇。

吳越:春秋時的敵國。 全句意為:意氣相投,即使是敵對的雙方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親相愛;意見不合、矛盾無法調和,即使是至親骨肉也如同仇敵。

意忙船去慢,心急馬行遲。

語出元·高文秀《襄陽會》一。 忙於辦事,心情著急,總覺得船行得太慢,馬跑得也不快。

意似鴛鴦飛比翼,情同鸞鳳舞和鳴。

鸞鳳:鸞(luán),傳說中的鳳凰一類的鳥。鸞鳳,比喻愛人。全句意為:情意像鴛鴦比翼雙飛,又像鸞鳳齊舞共鳴。比喻愛人之間的美滿和諧。

意志在於鍛鍊,知識在於積累。

堅強的意志,要靠自己磨鍊、培養;豐富的知識,要靠平時加強學習,日積月累。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語出唐·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思念自己所牽掛的人,就像那向東流去的西江水一樣,日夜不停,永無休止。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十一卷。 順風吹火,不必花費多大力氣。比喻因勢利導,可以事半功倍。

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

紗帽:即烏紗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種帽子。後用作官職的代稱。比喻官位。 全句意為:不擇手段地撈取高官,必成貪官汙吏,最終逃不脫法律的制裁。

因小失大,愚不可及。

為了得到微小的好處,而失去大的利益,實在是愚蠢到極點。

因緣相對,浪打不退。

有緣的人在一起,即使遇到任何風浪,也拆不散他們。

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

語出元·楊訥《西遊記》(雜劇)二本五折。世間萬物的生長,都要陰陽配合,二者缺一不可。

殷勤過日災須少,僥倖成家禍必多。

語出元·馬致遠《黃粱夢》四。 勤儉和睦地過日子,災難就少;靠投機取巧致富,禍患必定多。

殷憂所以啟聖,多難可以興邦。

殷憂:殷切地憂慮(國事)。 全句意為:多為國事憂慮,可以促使國君聖明;國家多難,可以重振邦國。

淫亂心情歹,兇頑膽氣粗。

語出元·關漢卿《救風塵》四。 荒淫的人心情歹毒,兇惡的人膽子大。

隱惡揚善,謹行慎言。

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要善於包容其缺點,或者說不好的一面;要發揚其優點,或者說良好的一面。對於自己的言論、行動都要謹嚴慎重。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對於隱居在山林中的人來說,沒有榮耀和恥辱的煩惱;對於追求道義的人來說,世間的人情冷暖都可以不去計較。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語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英雄氣短:指有才氣有志氣的人,因遭遇困阻或沉迷於愛情而喪失進取心。兒女情長:指男女間纏綿悱惻之情。

英雄生於四野,好漢長在八方。

語出《小五義》二十三回。 形容到處都有傑出的人才。

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

英雄的道路上,總是存在著危險。富貴就像鮮花一樣,雖美好,卻也易逝。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語出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 英雄人物能造就一個時代,時代也能造就出英雄人物。

鶯花猶怕風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黃鶯、鮮花尚且害怕風光老去,怎可讓人虛度青春?說明年華易逝,青春可貴,意在教人應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鷹貴有翅,人貴有智。

鷹能高飛,貴在有一雙堅強的翅膀;而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貴在有一個智慧的頭腦。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語出《詩經·小雅·伐木》。 鳥兒在樹上鳴叫,是想要尋求朋友的聲音。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迎新不如送舊,新婚不若遠歸。

語出明·玩花主人《妝樓記》四十一。 歡迎新來的人,不如歡送老友感情深厚。新婚夫妻的甜蜜,不如遠方歸來相聚的情侶感情更深。

營於利者多患,輕於諾者寡信。

語出《說苑·談叢》。 鑽營錢財的人多禍患,隨便許諾的人很少守信用。

螢僅自照,雁不孤行。

螢火蟲發的微光,僅能照亮自己;大雁總是成群結隊,而不孤單飛行。比喻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

用人取其長,教人責其短。

用人,主要取他的長處,做到揚長避短;而要教育一個人,則要對他嚴格要求,批評他的缺點,並幫助他克服短處。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任用人才像使用器具一樣,要善於發揮他的特長。

用賢則治,用愚則亂。

任用賢德的人,國家就能治理得好;而任用愚蠢的人,則會使國家混亂。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

如果過於計較,樣樣都覺得有錯;如果不思進取,畏葸不前,那麼,幹什麼事都覺得困難重重。

憂來令發白,誰雲愁可任。

語出唐·張孟將《七哀詩二首》。 憂愁使人頭髮變白,誰能說經得起憂愁的折磨呢?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語出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會使自己身敗名裂。

憂喜更相接,樂極還自悲。

語出晉·傅玄《明月篇》。 憂愁和歡樂是緊緊相連的,歡樂過了頭,就會產生悲哀。

憂鬱生疾,疾困乃死。

語出《管子·內業》。 長期憂愁鬱悶,會使人生病;病入膏肓,就會死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語出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由儉樸到奢華容易,由奢華再回到儉樸就很難了。從窮日子變化到奢華的生活,當然是覺得很舒服。而過慣了富裕奢華的生活,一旦墜入困頓,那日子則是很難過的。

友如作畫須求淡,鄰有淳風不攘雞。

攘雞:偷雞。 全句意為:朋友間的關係,要像作寫意畫一樣宜淡不宜濃,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鄰里之間相處,民風淳厚,絕無偷雞摸狗的行為。

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

語出元·翁朗夫《尚湖晚步》。 朋友之間的友情,應當像作畫那樣追求清淡。而寫文章要像山那樣起伏不平、曲折有致,才能出彩。

有備無患,無備則亂。

事前有所準備,就能避免禍患;如果沒有準備,則易產生混亂。

有本可生利,無本幹嘆氣。

市場經濟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資本,有本錢,就可投資做生意賺錢;沒有本錢,只能看著別人賺錢發財。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有才幹而又性情舒緩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又心氣平和的人,才可稱得上大智慧。

有仇不報非君子,有冤不伸枉為人。

有仇報仇,有冤伸冤,此乃人之常情;有仇不報就不是君子,有冤不伸也枉自為人。

有愁皆苦海,無病即神仙。

語出明·吳炳《西園記》十二出。 憂愁必然帶來苦惱。只有飽嘗了生病的痛苦以後,才能體會到無病即是福、快樂似神仙。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當我們得到一些東西時,也會相應地失去一些東西;當我們失去一些東西時,也會得到一些東西。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辯證法。

有得須有失,無福亦無禍。

語出元·朱廷玉《道情》。 得失、禍福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有德者昌,恃力者亡。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有道德的人昌盛,依靠暴力的人終將滅亡。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語出元·高文秀《遇上皇》四。 為人必須恩怨分明,正如明·佚名《十義記》中所云:“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枉為人。”

有恩必報,有德必酬。

語出清·朱佐朝《五代榮》六。 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必定報答。知恩圖報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語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 這是“無風不起浪”的又一種說法,比喻事情的發生總有其原因。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語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回。 能夠同甘苦共患難,才是真正的友誼。

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

元·施惠《幽閨記》三十八:“有福之人人伏事,無福之人伏事人。” 有福分的人,就會有人來伺候他;沒福分的人,就只能伺候別人。

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矣,有過而不誅則惡不懼矣。

語出漢·劉向《說苑·政理》。 對有功勞的不給予獎賞,行善者就得不到鼓勵;對有過錯的不施予懲罰,幹壞事的人就無所畏懼。

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誅。

語出戰國·韓非《韓非子·飾邪》。 對有功勞的人一定要獎賞;對有罪過的人一定要懲處。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

語出元·張國寶《羅李郎》。 對花酌酒,更增雅興;登樓賞月,更見清輝。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有話即長,無話即短。” 有內容的話,可以長一點;沒有內容的話,不妨短一些。切忌空話、廢話。

有雞啼晨也天亮,無雞啼晨天也明。

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誇大個人的主觀作用。

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語出元·金仁杰《追韓信》三。 形容走投無路。

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也在於休息。必須動靜、勞逸結合,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當你富有的時候,總有許多人來與你稱兄道弟,套近乎;當你危難時,何曾有一人陪伴在你身邊?比喻世態炎涼。

有口皆碑,無人不道。

口碑:比喻群眾口頭上的稱頌(稱頌的文字很多是刻在石碑上的)。 此句形容一個人廣泛地受到群眾的讚譽。

有了滿腹才,不怕運不來。

機遇、運氣,青睞那些有才氣的人。

有了圓裡方,世事好商量。

圓裡方:指錢。古代銅錢為圓形方孔(外圓裡方)。 全句意為:只要有了錢,世上的一切事都好辦。其實也不盡然;儘管世上諸多事,沒有錢不行,然而錢也不是萬能的。

有理言自壯,負屈聲必高。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十五卷。 有理者,講起話來自然理直氣壯。身受委屈心裡不滿,說話必然聲高。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讀書重在明理,尤其是在文明社會,凡事須講道理。理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保證,有理方能通行無阻。

有力無心空負力,有心無力枉勞心。

如果光有體力而沒有智力,體力勞動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光有智力而沒有體力,智力也不能充分發揮。

有貓不知貓功勞,無貓才知鼠害多。

養了貓,就沒有老鼠,這時,你或許忽略了貓的功勞;而沒有貓的時候,你才知道老鼠的危害,也只有在此時,你才會體會到貓的功勞有多大。

有名豈在刊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一個人有名氣,並不在於將事蹟刻在石碑上;眾人的褒揚,乃是最好的口碑。

有奇淫者,必有奇禍。

語出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十五回。 有嚴重淫亂行為的人,必定有大的禍患。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師必有其弟。

語出清·呂熊《女仙外史》二十五。 有怎樣的父親就有怎樣的兒子;有怎樣的師傅就有怎樣的弟子。

有錢不是萬能,無錢萬萬不能。

金錢不是萬能的,因為有些東西是金錢無法買到的;但是如果沒有錢,人的基本生活也是無法維持的。

有錢常吃藥,無錢常燙腳。

熱水泡腳對健康有益,特別是冬日睡前燙腳。俚諺雲:“睡前燙燙腳,勝服催眠藥。”

有錢堪出眾,遭難莫尋親。

有錢就能出人頭地;遭遇困難時,不要去尋求親友幫助。反映了世態炎涼。

有錢難買二八月,黃金難買少年時。

二、八月,即春秋時節,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過了這個季節,你就是有錢也買不回來;青少年是人生的好時光,過了少年時代,就是用黃金也買不回來。意在教人要珍惜青少年時光。

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後悔無。

語出清·金埴《不下帶編》四卷。回頭看,從表面上說是在離開某處時,回頭看看是否有什麼遺忘疏漏之處;深層的意思則是指總結過去,從中得出經驗教訓。經過回頭看,就不會有什麼後悔的事了。

有錢神也怕,無錢鬼亦欺。

“金錢萬能”、“錢能通神”,這是對錢的作用過分誇大的說法。錢,固然重要,但絕不是萬能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鬼也不上門。

這是形容錢的神通廣大和無錢者的悲哀。

有錢須念無錢苦,得意還防失意時。

富裕的時候,要想到貧窮時的苦。得意時,切莫得意忘形,因為人不可能總是得意,必然也有失意的時候;如果在得意時能想到失意,就不會趾高氣揚、狂妄自大了。

有錢一條龍,無錢一條蟲。

這是形容有錢人的風光和窮人的窘態。

有情哪怕隔千里,無情哪怕門對門。

空間的距離,對於相愛的情侶來說,並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有時甚至“距離產生美”;而對於兩個沒有感情的人來說,即使靠得很近,也不會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有情千里心相印,無情對面隔山河。

有情人即使相隔千萬裡,卻能心心相印;而無情的人即使面對面,也像隔著山河。

有容德乃大,無慾心自閒。

能有容人之量,乃是大德的體現;沒有過盛的慾念,心地自然悠閒。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能夠包容,才能大度;沒有強烈的私慾,才能剛正不阿。

有善必聞,有惡必見。

語出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 做了好事,必然有好的聲譽;幹了壞事,也必然會被別人知道。

有善雖疏賤必賞,有惡雖貴近必誅。

語出《傅子·治體》。 對做了好事的人,雖然是疏遠的、地位低下的,也必定給予獎勵;對做了壞事的人,雖地位顯貴且親近自己,也必須施與懲罰。

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揚。

比喻有本事的人,不必賣弄,也會自然表現出來;而那種好賣弄的人,其實未必有真才實學。誠所謂“金子到哪總是會發光的”。

有盛必有衰,有聚必有散。

語出清·褚人穫《隋唐演義》第二十六回。有興盛必然有衰敗,有團聚必然有離散。

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語出東晉·葛洪《抱朴子·論仙》。 有開始必然有結束,有生存必然有死亡。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書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故云:“有書真富貴。”天下平安無事,人活得逍遙自在,豈不如同神仙一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有田不耕種,無所收穫,糧倉自然空虛。讀書使人明理,不讀書的子孫當然愚蠢。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語出春秋·李耳《老子》。 有與沒有是互相轉化的,困難和容易是相輔相成的。

有心不怕千里遠,無心寸步也難移。

說明做一件事必須要有決心和恆心。有了決心及恆心,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不然的話,小事也難辦成。

有心結交結到底,利刀難砍水分離。

只要有心結交到底,那是任何力量也破壞不了的;就如同以利刀斷水,是不能將水分離開一樣。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明·湯顯祖《南柯記》八:“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形容下了很大工夫去做的事,沒能取得成功;而沒有花工夫去做的事,卻很容易就成功了。比喻世上有些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往往決定於機遇,或者說是緣分。

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形容患難與共,同甘共苦。

有眼不識寶,靈芝當蓬草。

靈芝:菌類植物,有藥用價值。傳說中稱其為延年益壽之仙草,此用以指代名貴的寶物。蓬草:野草。此用以指代低賤之物。全句意為:把珍貴的靈芝當成野草,有眼不識寶物。比喻眼光太差。

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

語出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一回。 荊山:在湖北西部,有抱玉巖古代產玉。相傳春秋楚國卞和曾在此得寶玉,後製成和氏璧。 全句意為:將荊山寶玉當作石頭,說明沒有眼力。比喻不識人才和寶物。

有一利者,必有一弊。

在利與弊這一對矛盾中,既有其對立的一面,又有其統一的一面。對立說明其區別,統一說明其互相依存。利中有弊,弊中有利,這就是辯證法。

有義則治,無義則亂。

語出戰國·墨翟《墨子·天志上》。 以正義行事,國家就會太平;如不按正義辦事,國家就會混亂。

有因必有果,有利必有害。

世上的事物,有前因就有後果,有一利必有一弊。明智者凡事要顧及後果並善於趨利避害。

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

語出宋·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有產生必有消亡,有聚合必有分散。辯證法認為:事物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語出元·無名氏《鴛鴦被》。 有緣之人,縱然相隔千里,也終能相聚;無緣之人,即使擦肩而過,也不會相認。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朱熹注《論語》:“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缺點就改正,沒有就加以防範,從而做得更好。

有真才者必不衿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真正有才能的人,絕不恃才傲物;有真學問的人,絕不炫耀自己的學識。

有志不怕年紀小,無志枉度百歲春。

年小志高也能辦大事,而一個胸無大志、渾渾噩噩的人,即使活到百歲,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語出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一回。 人有志氣不在於年齡的大小,對於年長而無志氣的人來說,可謂虛度此生。

有志誠可樂,及時宜自強。

語出宋·歐陽修《送惠勤歸餘杭》。 有遠大志向,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還要抓緊時間自強不息。

有志漂洋過海,無志寸步難行。

比喻有志者方能成就大事,沒有志氣的人,什麼事也辦不成。

有志者,事竟成。

語出《後漢書·耿弇列傳》。 有志氣的人,終將會獲得成功。

有志者千方百計,無志者千難萬難。

有志氣的人,會千方百計地去克服種種困難,從而獲得成功;沒有志氣的人,往往被困難嚇倒,在困難面前卻步。

有智才顯打虎志,有勇才稱壯士威。

打虎不單單憑力氣,還要有智慧;只有具有高超的智謀,才能顯現打虎的志氣。壯士的威風,靠的是勇氣,所以說:“有勇才稱壯士威。”

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下》。 如果終身都有憂患的意識,就不會有突發的災禍。

有子萬事足,無官一身輕。

宋·蘇軾《賀子由生第四孫》:“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古人認為傳宗接代是人生頭等大事,故有了兒子就會感到萬事滿足。當官的肩負重任,深感壓力,一旦卸去官職,便感到一身輕鬆。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有作為的人,氣度必定不平凡。有智慧的人,才情絕不外露。

與惡人交,身敗名裂。

與壞人交往,必受其殃,輕則被認為“臭味相投”,重則會身敗名裂。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與朋友一晚的談話,比自己讀十年書的收穫還大。形容與朋友談話受益之深。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語出唐·王昌齡《寄歡州》。 知心朋友,即使相隔萬里,也不覺得遙遠。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語出《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往,講話一定要有誠信。

與其病後能求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語出宋·邵雍《擊壤集》。 與其病後花錢求醫,遭受病痛,不如平時做好預防,減少疾患。故防病重於治病。

與其臨渴掘井,莫如未雨綢繆。

臨渴掘井:臨到口渴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早做準備。未雨綢繆:《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意思是在天還未下雨之前,先把門窗綁牢固。比喻事前做好充分準備。 全句意在教人凡事應事先有所準備。

與其找臨時馬,不如騎現成驢。

與其奢望沒有的,不如珍惜已經擁有的。

與其濁富,寧此清貧。

語出唐·姚崇《冰壺誡》。 寧此:一作“不如”。 與其用不正當的手段發財致富,還不如清廉而受貧窮。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語出《尚書·伊訓》。 對別人不求全責備,檢討自身迫不及待。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能給別人方便,自己也會得到方便。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語出南朝梁·元帝《金樓子》四卷。 對人講善意的話,比布帛還要溫暖;出口傷人,比用長矛利戟刺人還要嚴重。

與善人鄰居如入芝蘭之室,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與好人在一起,就好像走進有蘭花的房屋裡一樣,聞到的是清香;如與壞人在一起,就好像進了魚市,聞到的是腥臭味。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與好人共事無不興旺,與壞人共事無不滅亡。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戰國時的韓娥,歌唱得好,傳說她唱的歌聲能在屋樑間縈繞,三天都不會消失。以後人們常用以形容歌聲優美,令人回味無窮。

魚愛大海鷹愛崖,鳥戀深山蝶戀花。

魚、鷹、鳥、蝶因其生活習性不同,各有所愛,從而才構成了生活的豐富多彩。世界的多樣性拒絕一統,正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凡事不必強求統一。

魚不離水,雁不離群。

比喻在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要搞好群眾關係。

魚見食而不見鉤,人見利而不見害。

人往往被利益所矇蔽,只見其利而不見其害。然而事物往往有一利必有一弊。故須權衡利弊,擇其利大於弊者而為之。

魚失水則亡,人失道則喪。

語出《索履子·履道》。 魚離水就要死亡,人違背了正義也就不能生存。

魚躍千江水,龍騰萬里雲。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十五卷。 比喻有本事的人,活動的天地廣闊。

漁利者害多,務名者毀至。

語出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後患無窮。沽名釣譽者,必然要遭到別人的詆譭。

禹聞善言則拜,子路聞過則喜。

禹:大禹。古代部落聯盟的首領。因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子路:孔子的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 全句意為:大禹聽見別人說好話,就向別人作揖;子路聽見別人的批評意見,總是很高興。古代聖賢的高尚修養,堪為表率。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愚蠢的人,喜歡剛愎自用——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卑賤的人喜歡獨自專橫。

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

語出戰國《商君書·更法》。 愚蠢的人對於經過的事都弄不明白;聰明的人在事前即能預見其萌芽。

雨後傘不須支,怨後恩不須施。

雨後自然不必打傘,結怨後無須再施恩惠。

雨後始知山色翠,事難方見丈夫心。

語出宋·普濟《五燈會元》十六卷。 丈夫:古時稱成年的男子。 此句比喻歷經艱難,方才看出一個人的品德、才能。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語出唐·李白《妾薄命》。 落下來的雨不可能再回到天上,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比喻做過的事已無法挽回。

雨露不滋無本草,混財不富命窮人。

本:草木的莖或根。混財:不義之財。 全句意為:沒有根的草,得不到雨露的滋潤;不該得的錢,不會使命窮的人富貴起來。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語出宋·林逋《省心錄》。 議論別人的短處,不能叫做直爽;協助別人做壞事,不能算是義氣。

語言間儘可積德,妻子間亦是修身。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與人交談,足可以積德;與妻兒相處,也能提高自身修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語出《禮記·學記》。 不知道:一作“不知義”。 璞玉只有經過工匠的雕琢,方能成為美玉;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道理。

玉貌妖嬈花能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形容窈窕淑女的如花似玉。

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毀節。

毀:一作“改”。 白玉被打碎,仍然是白玉;竹子焚燒後,竹節依然在。比喻堅定的人物其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玉在璞中人不知,剖開方知世上珍。

璞:包含玉的石頭。 全句意為:美玉包在石中,人們並不知道它的價值。一旦被工匠從石中剖開,加以雕琢,人們方才知道它的珍貴。比喻只有善於識別人才的人,才能發現人才。

欲表松柏之貞,必明霜雪之厲。

語出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古文十弊》。 只有明白冬天霜雪的厲害,才能知道松柏的堅貞。

欲成大事,必有小忍。

要想做成一番大的事業,必須在平時的小事上學會忍耐。

欲除煩惱先無我,歷盡艱難好作人。

煩惱多,是因為自我考慮得太多,患得患失而引起的;如能忘我,自然能避免煩惱。人只有經過種種艱難困苦的磨鍊,方能適應社會,懂得如何做人。

欲淡則心靜,心靜則理見。

語出《薛文清公讀書錄·體驗》。 慾念淡薄,心就能平靜;心能平靜,道理就能明瞭。

欲當大事,須是篤實。

語出《瓊琚佩語·政術》。 要想辦成大事,必須誠懇老實。

欲得長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無屎。

語出《意林·道書》。 要想長生,就不要讓腸胃的負擔過重;要想不死得早,就要保持大便的通暢。意在說明:節食乃人類的長壽之道。

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要想獲得真才實學,需要下苦工夫學習。

欲多傷神,財多累身。

慾念太多,會傷害人的精神;錢財太多,將累及人的身體。

欲賦來生驚人語,必須苦下死工夫。

語出元·顧君澤《述懷》。 要想寫出永遠使人欽佩的好文章,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下一番死工夫。

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語出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六回。 要想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必須多做善事。要想兒孫好,必須讓他們多讀書。

欲攻敵,先必謀。

語出三國魏·曹操《孫子注·謀攻篇》。 要想攻打敵人,必須先有好的計謀。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

語出清·陸潤癢《百字銘》。 人的嗜慾少,精神就好;雜念太多,則血氣易衰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豈無辭乎?” 要想加以罪名,不怕找不到藉口。常用於冤案受害者。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語出唐·杜甫《游龍門奉先寺》。 聽到早晨寺廟中的鐘聲,真該讓人深思反省,自己各方面究竟做得如何?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語出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要想水流得遠,必須疏浚它的源頭。因為只有源頭的水豐富了,水才能流得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語出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登高可以望遠,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一些。

欲求生富貴,須下苦工夫。

要想求得富貴,需要下一番艱苦的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要想生活中得到好的享受,必須通過艱苦的奮鬥。

欲人愛己,必先愛人。

要想別人愛自己,首先必須愛別人。

欲人敬己,必先敬人。

要想贏得他人對自己的敬重,必須先要敬重他人。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語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 古人云:“欲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必須要有便利的工具。

欲心要淡,道心要豔。

個人的慾念要少一些,追求真理的心要強烈一些。

欲飲酒時且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人生苦短,知足常樂,更須自得其樂。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疾貪》。表:古代測日影的標杆。全句意為:要想影子正,就必須端正投影的標杆;要想下屬廉潔,先要自己清廉。

欲知己過,要納讜言。

語出《太平廣記·諂佞》。 讜言:正直的言論。全句意為:要知道自己的過錯,就要採納別人正確的意見。

欲知其人,觀其朋友。

語出《資治通鑑·唐紀》。 要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可以觀察他身邊朋友的素質。

欲知其人,觀其所使。

語出《資治通鑑·唐紀》。 要想知道一個人的品行如何?可以觀察他所使用的人。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欲知前邊路,須問過來人。

要知道前面的道路,需要問從前經歷過的人。意在教人要尊重那些有實踐經驗的人。

欲知山中事,須問採樵人。

比喻要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只有找那些熟悉這方面情況的人。

欲知世事須嘗膽,會盡人情暗點頭。

“世事洞明皆學問”,然而要懂得這門學問,需要吃得苦。而當一個人深刻地體會到世間的人情世故時,他便不會輕易地談論是非。

欲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語出明·汪廷訥《天書記》二十一。 要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可以注意聽取他的言談。

欲知宰相能否,但視天下安危。

語出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要知道宰相能否勝任,只要看看天下是否平安。

欲知子弟成何品,但看何人共往來。

語出清·石天基《擇友詩》。 要知道子弟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要看看他跟哪些人來往,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欲治其國,先治其家。

語出明·楊柔勝《玉環記》二十八。 要將國家治理好,先要把家庭治理好。

馭橫切莫逞氣,止謗還要自修。

整治歪風邪氣,切不可任性、不理智。要制止毀謗,還要對自身加強修養。

遇難呈祥,逢凶化吉。

語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 遇到災難、兇險能轉化為吉祥。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後來即以此句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受到冤屈,要抓住製造冤案的人。借債不還,要找欠債的人。

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九卷。 不可與人結下冤仇,結下冤仇就難以解結。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序》。 水深有利於魚類生存,山深便於獸類棲息。說明客觀環境對生物生存的重要,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

鴛鴦追野鴨,恐畏不成雙。

語出《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 鴛鴦追求野鴨,恐怕是不能成對的。形容不般配的人,難以成為配偶。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當一個人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應體諒他當初也曾有過雄心壯志;當一個人事業成功、萬事通達的時候,我們要觀察他以後是否能保持晚節。

源清流潔,本盛末榮。

語出漢·班固《泗水亭碑銘》。 源頭的水清,流出的水也是乾淨的。根系牢固,那麼它的枝葉必定繁榮。

園花正好,新綠已開。

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緣來則聚,緣盡則散。

茫茫人海,能相聚在一起,是一種緣分。有緣則相聚,緣盡則分離。

緣有湊巧,事有偶然。

語出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四。 緣分有時會巧合,事情有時會偶然發生。

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語出清·顧炎武《五十初度時在昌平》。 不必為年老而憂愁,老年也仍充滿著希望。

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遠路總是從近處起步的;而要做大事,也必須從點滴小事開始。意在教人做事要循序漸進,不可好高騖遠。

運蹇人逢鬼,時衰鬼弄人。

語出清·吳浚《飛龍全傳》十六。 蹇:不順利。 全句意為:人在命運遭受挫折時,受到鬼(喻指壞人)的捉弄。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說明鄰里關係的重要。正如俗話所說:“鄰居好,賽金寶。”

遠親不如近親,近親不如知心。

親屬關係,自然是越近越親。然而,即使是直系親屬,也未必知心,而世上最能理解自己的當屬知心摯友。

遠水難救近處火,遠親不如左右鄰。

鄰居最靠近,互相幫助起來也最方便,所以說:“遠親不如近鄰。”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語出清·李汝珍《鏡花緣》。 原來要尋找的對象就在自己面前。

願保金石志,無令有奪移。

語出唐·孟郊《同年春燕》。 希望能保持金石那樣的堅貞之志,不要受客觀影響而有所動搖。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語出《宋書·宗愨傳》。 以乘風破浪萬里行形容人的遠大志向。

願得化為松上鶴,一雙飛去入行雲。

語出《唐宋傳奇·飛煙傳》。 希望變成松樹上的仙鶴,一同在雲端裡比翼雙飛。比喻人間愛情的忠貞不渝。

願將黃鶴翅,一借飛雲空。

語出唐·孟郊《上包祭酒》。 希望借用黃鶴的翅膀,直飛雲天,翱翔太空。藉以表達人的凌雲壯志。

願君寶此後凋心,桃李春風莫惆悵。

語出清·宮鴻歷《李木庵先生壁上觀李松嵐畫松歌》。 要珍惜青松四季常青的寶貴品質,不要為春風中桃李的易凋而失意、悲傷。

願君崇明德,歲暮如青松。

語出唐·獨孤及《酬梁二十宋中所贈兼留別梁少府》。 願君重視道德修養,要像青松那樣保持晚節。

願窮三代,良心莫壞。

寧願三代人都受貧窮,也不昧著良心去做壞事。

願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

語出晉·阮籍《詠懷詩》。 希望能成為比翼雙飛的鳥,在空中自由翱翔。比喻堅貞不渝的愛情。

願作鴛鴦被,長覆有情人。

語出唐·李德裕《鴛鴦篇》。 希望能作為一床鴛鴦被,蓋在有情人的身上,使他們不離不棄,永相廝守。

怨不可積,冤不可極。

語出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 積怨不可太深,蒙冤不可太盛,否則容易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怨廢親,怒廢禮。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 怨恨會使親情疏離,憤怒會使人不顧禮儀。

怨之所聚,亂之本也。

語出《左傳·成公十六年》。 老百姓積聚的怨恨太多,這是產生動亂的根本原因。

月到中秋分外明,時至佳節倍思親。

這是身在異鄉,面對中秋明月時所表達的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語出《小孫屠》四。 有人認為,人到中年,就再也不能有所作為。其實不然,青春固然寶貴,中老年亦大有可為。

月黑風高賊作案,風緊雨急狼出窩。

賊有一說:“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意思是:沒有月亮,沒有雪,颳風下雨的時候,正是作案的好機會。對於好人來說,此時必須加緊防範。

月計不足,歲計有餘。

語出清·張英《恆戶瑣言》。 一個月的積累雖然不多,而一年合起來計算就多了。

月亮胭脂紅,無雨即是風。

月亮呈現出胭脂紅色,預示著將有風雨來臨。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語出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 月圓之後就會轉缺,水滿之後就會流出來。比喻盛極而衰。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語出宋·蘇軾《水調歌頭》。 月亮,一遇陰天就看不到,只有在晴天才能看到;圓月,只有十五、十六才能見到,而在平時總是有缺陷的,這是自然界不變的規律。人間的悲歡離合,如同這自然界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是不可避免的。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語出宋·蘇洵《辨姦論》。 月亮的周圍有光環,就要颳風。柱子底下的石墩子溼潤,就要下雨。比喻快要發生的事,總有一些預兆。

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語出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越是妄自尊大,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他的才能越小。

雲暗不知天早晚,雪深難見路高低。

烏雲密佈,看不出是白天還是晚上。白雪覆蓋大地,難見到路的高低。比喻形勢不明朗,看不到光明前途。

雲遮不黑天邊月,風吹不落滿空星。

烏雲當頭,但它遮擋不住天邊的月亮。風再大,也吹不落天空的星星。比喻邪不壓正。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帷幄:軍中帳幕。全句意為:指揮員戰略、戰術高超,能在千里之外的帷幄中,指揮前線軍隊作戰取得勝利。比喻人雖不在現場,卻能深謀遠慮遙控取勝。

運到時來,鐵樹開花。

時運亨通。比喻運氣好、碰到好時機,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好事。

運來推不開,倒黴一齊來。

倒黴:一作“倒楣”。 好運到來,擋都擋不住;不順利時,壞事都接踵而來。

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生光。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一卷。 一作: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生輝。 運氣不好的時候,黃金也失去顏色;時機到來,白鐵也能生出光輝。比喻運氣和機遇對人的重要。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運氣消失,黃金變得像鐵一樣不值錢;時運到來,鐵也好像變得黃金一樣貴重。

運去遭逢無義漢,時來報答有恩人。

語出元·馬致遠《還牢末》。 在運氣背的時候,遭遇到不講情義的人。當時來運轉時,要報答曾對自己有恩德的人。

運退遭人棄,時來得意多。

語出清·杜綱《娛目醒心編》十二。 倒黴的時候遭到別人拋棄;時機到來盡遇到些如意的事。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語出《宋史·岳飛傳》。 實踐中想出的好辦法,在於善思考。

蘊輝珠處淵,含英金在礦。

語出清·李果《示兩兒》。 蘊含著光輝的珍珠藏在深水裡,燦爛的黃金埋藏在礦山中。比喻珍貴的東西往往不容易顯露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