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疫情期间,出现过很多打动我们的肺腑之言,其中有一句,令我印象深刻:“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17年前,被保护的一代,正是长久以来不被认可的“90”后。

如果说十年前,90后群体留给社会的印象是早恋、火星文和非主流文化,然后随着他们的成长,一系列标签又随之变成“养生”、“佛系”、“焦虑”、“社恐”等等,显得不那么进取的词汇总结,那么这次疫情过后呢?


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医护人员在病区交接班。李舸|摄


01、离开美颜以后


美颜相机长期以来被看作是90后钟爱的神器,不美颜不拍照的她们,也曾被外界诟病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而此番于疫区,出现在镜头里的90后,没有了美颜的衬托,他们逃避了吗?

在每个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都有一两台手机,用于传播工作数据。这被隔离的手机,也就成了为医护人员留下工作瞬间的摄像工具,患者也会用带进病房的手机,拍摄医护人员为他们救治的样子。

于是一张张照片,连接起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和谐的关系。作为这和睦关系的见证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的医患关系呈现出最理想的样子。这话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李舸在武汉前线拍摄时,得到的切身感受。

此次来到疫区,并非是李舸一时兴起。在接到组建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的任务后,仅用了不到3个小时,他们一行人将小分队迅速组建起,然后逆行武汉,为援鄂医疗队队员拍摄肖像。

在拍摄过程中,起初年轻的医护人员是抗拒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太丑了”。因为脸上的防护压痕还很明显,各种防护胶垫还未撕掉。但她们也都想留住此刻的模样,于是站在镜头前,拍下了最真实的状态。


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李舸|摄


02、从不舍得到舍得


对女孩儿而言,头发是心爱之物。但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很多姑娘,主动剪掉长发。“剪个光头没有什么,只是为了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好上战场,好保护自己,保护我同事。”90后女孩单霞说。

和她一样的90后姑娘,不在少数。护士沈晓晓也说:“怀孕、坐月子的时候,都没舍得剪头发。”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女孩儿是被迫的,没必要宣传。然而这话也难免以偏概全,因为在她们中,确实有很多不存在被迫一说。她们只是在这一刻,将自己视作一位医护人员,这一身份的重量,远高于性别。

摄影人刘宇,也是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赴武汉的成员之一。他为几位留着短发的医护人员,拍下照片,并写有文章:《为短发“天使”留影:美真、香香和韦飞》。刘宇写道:我很想看看她们剪发前的样子,听听她们的心路历程。真希望这些可敬的白衣天使能早日回家。“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些医护人员临危受命,接到要求,从全国各地前往武汉救援。和舍掉头发的难过相比,与家人和爱人的分别,所要承受的疼痛更甚。李敏原本和丈夫已经筹备好了婚礼,在接到赴前线的消息后,她和丈夫说:“等疫情结束,我再嫁给你。”丈夫没有怨言,“我等你”,他坚定的回道。

只有24岁的佘沙,是汶川地震中的幸存者。第一次医院征集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她没去成,又主动报名第二次;97年的护士朱海秀,瞒着家人来到抗疫前线,她说的那句“我不能哭,一哭护目镜就花了,看不清,就干不了事了。”让无数听者泪目。

还有很多医护人员,都只有20多岁,是父母的掌中宝。往常在家里,他们看起来养尊处优,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在前线,却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当一件事被当作紧要的事来处理时,90后认真起来,会给一些曾否定他们的人以惊喜。

在疫情最猛烈的时候,前线意味着生命的未知。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男孩儿,28岁的乡镇医生宋英杰,连续十天九夜,在防疫一线工作,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

据他的朋友说,宋英杰很喜欢唱歌,喜欢谢霆锋和薛之谦。会花几千块钱买机票,去四川参加大学宿舍哥们儿的婚礼。也许日常生活里,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男孩儿,他只是平凡的大多数,但是疫情之下,他又是另一副面孔,勤恳、踏实、拼命。

是爆发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潜藏在90后心里的能量。每一个令人落泪的瞬间,都是最好的证明。语言往往苍白,而行动却铿锵有力。我们必须要承认,90后这次没有拖后腿,他们反而是疫情逐渐转好的内在驱动。


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医护人员在护理重症患者。李舸|摄


03、一群换了一身衣服的孩子


穿着防护服的时候,看不清他们的容貌。只有在防护服脱下后,才发觉这一张张面孔,竟是如此年轻。尽管脸上在护目镜和口罩的折磨下,伤痕累累。但笑容依旧如往昔。抖音上有这样一段话,感动了无数人,“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坦诚,在接到上前线的任务时,感到沮丧又胆怯,是硬着头皮上的。就这么一天天坚持下来,每天在忙碌中忘记了时间,渐渐地,和病患相处久了,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反而是投入到日常工作里。

这次疫情中,除了医护人员里有很多90后,其它岗位上也有。像是外卖小哥赵彬,送外卖之余也喜欢摄影。他镜头下的武汉,街头不再热闹。正是这些照片,勾起武汉人心底的记忆。有网友说,以前走在街上,看见这么多人就觉得烦。可是现在,真的希望能看到人山人海的情景。

90后货车司机赵涛,从大年初三开始,吃睡都在车上,连续6次在午夜,开着9.6米长的大货车,狂奔在驰援武汉的路上,为医院送去急需的物资。如果在往年,赵涛已经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了,但是今年他选择不回家,在抗疫的路上尽自己的一份力。

90后摄影记者张武军,大年初四那天接到报社的任务,没有片刻犹豫,次日就动身前往武汉采访。这些天来,他不断拍下抗疫影像,他说:“比起对疫情的恐惧,我更恐惧的是怕自己拍不好照片。我要求自己,最后出片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必须经过在景别和构图上设计的,不能随便站在一个地方按两下快门完事。”

类似的例子写不完,每个岗位上都有90后的身影。他们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做事情。假如这也是90后“佛系”的表现,不愿意对着镜头表达太多,而是做好分内事,那么我觉得佛系,其实也是一种独特而充满力量的表达。


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连夜转运新冠肺炎患者。李舸|摄


04、90后的花式抗疫法


90后是追星的一代,这点一直为人诟病。他们被称作“脑残粉”,是心里只有爱豆,没有自己的失魂者。至于追星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似乎很少有人愿意深入的了解。事实上很多90后,将爱豆作为自己前行路上的能量。看到对方很努力的工作,就好像平行时空里,多了一股同等的信念。

我们看到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将爱豆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比如:“吴青峰铁粉”、“林书豪女朋友”,或者在微博上艾特喜欢的明星,希望得到偶像的鼓励。这时候偶像的分量有多重,不言自明。

或许此时并不存在偶像或粉丝这层关系,而是困境里的一个可以喘息的出口。他们了解某位明星,知道对方也曾面临过的困境。于是当自己迎难而上时,写在衣服上的名字便成了能量所在。

在疫区的医护人员,为了让病患保持好心情,想尽办法逗病人开心。教他们玩儿视频软件,下载各种有趣的短视频,制作属于每个人的抗疫Vlog,也给他们画画儿。很多护士都是“灵魂画手”,画好的漫画儿会送给病人留个纪念。

能歌善舞的护士,不在少数。在疫区不方便说话怎么办?他们就跳手势舞。给自己解压,也让病人提高免疫力。他们一直在给病患安慰,可能这些话是以往父母对他们说的。

平时爱看韩剧,睡到自然醒的女孩,在抗疫前线身兼数职,每天要整理隔离病房的垃圾和病人脱下来的衣物;喜欢打打篮球,刷刷抖音的男孩,已经在重症监护室连续工作了很多天。除了护理工作,还要给病患喂水、喂饭、清理大小便。

这些天,不时有治愈的病患说:“虽然看不清你的脸,但谢谢你来帮助我。”来自病患的肺腑之言,就是对90后的付出,最有份量的证明。


2020的一场战疫,让我们看到:9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医护人员的精心看护让患者感激不尽。李舸|摄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表示:在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有1.2万人,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

曾经在旁人眼里不能吃苦,娇生惯养的90后,这次在前线却是主力。我想这足够证明,危险面前,90后是责无旁贷的一个群体,能够担当起责任。对这个群体,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们,多一些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