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朱元璋是位極有改革精神的古代帝王,建立明朝之後做出了許多政治變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取消歷經1500多年的丞相制。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丞相又稱為宰相,“宰”有主宰之意,從中可見這個職位擁有多大的權力,這是中國古代除了君主之外的最高行政長官,號稱百官之首。起源於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丞相,輔佐齊桓公姜小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剛出現時,丞相制是很先進的。國君挑選出最優秀的人才,拉攏到身邊幫助自己治理國家,等於是以丞相的智慧彌補自身的不足,對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弊端也很明顯。萬一國君一時眼瞎,選到了不合適的人選,整個國家都有可能被帶到溝裡。更嚴重的是,如果丞相太過出色且有野心,就會威脅到皇權。漢、唐時的權相就是如此。

所以到了後來,國君與丞相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又要用丞相,又要防著他,光他們兩人之間的鬥爭就是場大戲。也別怪國君多疑,凡是有異心的大臣,幾乎都以“丞相”為過渡性的目標,例如曹操。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電視劇中的朱元璋

朱元璋起初也像以前的朝代一樣設了丞相之職,但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宣佈取消,並且嚴格命令往後的明帝也不許再設此職,如果大臣們有膽敢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

如此深惡痛絕的態度,明明白白的闡述了一件事:明朝不需要丞相,現在不需要,以後也不需要!

朱元璋為什麼這麼“恨”丞相呢?最直接的原因是丞相胡惟庸謀反案。此案牽連甚廣,據《明史》記載,“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

但這三萬多人並不是全部,直到數年後這都還是明朝的大案,凡與此案有關的,一經查出絕不放過。就連明朝第一位丞相李善長,也在十年後因此事被誅。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電視劇中的胡惟庸

另有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等一公二十一侯因是胡黨而被殺或廢為庶人,哪怕已經過世,也要追回爵位。

很多人分析,朱元璋是在藉機誅殺功臣。不排除這方面的可能。但我認為,他應該是發現了胡惟庸在他眼皮子底下建立起來的那張網,直接感受到了丞相有多大的能量。

胡黨中,未必人人都願意跟隨胡惟庸謀反,甚至胡惟庸究竟有沒有謀反也是個疑問。但可以確定的是,胡惟庸是他們這個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就連許多開國功臣,也下意識為胡惟庸大開方便之門。他下達的命令,有時候比朱元璋的命令執行得還要快。

而且執掌權柄越久,欺上瞞下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如果是明朝後來那些皇帝,也許會採用和緩一點的措施,比如給他扶植一個政敵或者慢慢挑他的毛病收拾他。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劇中朱元璋

但朱元璋與眾不同。首先,他無法容忍胡惟庸的種種行為,哪怕胡惟庸只有一絲一毫染指江山的可能,他也要嚴防死守,為此不惜舉起屠刀留下殘暴之名;其次,他敏銳地發現了事情的本質,胡惟庸這個人是小問題,丞相這個職務是大問題。

在他看來,丞相簡直和太子一樣,是專門設來取代皇帝的。唯一的不同在於,丞相只能取代皇帝的職責,太子不但能取代職責,連名分都能取代。但太子是自家人,繼承皇位理所當然。丞相就很多餘了。

皇帝之下,除了太子之外,不需要再來一個這麼接近皇權的外人。

朱元璋還怕後代們看不清這一點,特意說明不許再立。那時太子朱標還活著,估計他會特意教導朱標,以後你當皇帝了,誰敢讓你再立丞相,就說明他有異心,得提防著,最好找個機會砍他的頭。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劇中朱元璋和朱標

其實他想多了。基本上沒有大臣願意復立丞相,為什麼?因為丞相沒了,丞相的權力就分散到了六部,大家高興還來不及呢,不會自找麻煩。

也許某些才能特別出眾者幻想過自己當丞相,但這畢竟太難了,類似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敢有萬全的把握?還不如不設丞相,大家都得到些實際的利益。

可是少了丞相,皇帝的工作量就超負荷了。丞相之於皇帝,好比執行總裁和董事長,現在執行總裁被撤,公司裡各部門的事務就全都交由董事長親自處理。公司規模太大,董事長就算是鐵人也受不了。

但朱元璋出身寒微,少年時什麼苦都吃過了。和吃不飽穿不暖、被迫乞討相比,多花點精力處理政務算什麼?所以他熬得住,成為了史上有名的勤政之君。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劇中朱元璋和朱標、大臣們

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這種體制之下,皇權過於集中,君主的獨斷專行到達了頂峰。如果在位的是明君,那一切好說,如果是昏君,大臣們根本無力制衡。

朱棣卻不想像父親一樣熬得油盡燈枯,他找到了更科學高效的辦法,讓解縉、胡廣、楊榮等大臣入午門在文淵閣值班,參預機務,稱為內閣,有資格入閣的稱為內閣大學士。

說到這裡,有件事兒必須提一下。朱元璋撤了丞相後,先設置“四輔官”協助自己,很快又撤除;接著模仿宋朝,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給自己提供一些意見,又設文華殿大學士輔佐太子。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

但這時的大學士可不像朱棣時期的大學士,只有顧問之權,說白了就是皇帝和太子的秘書。

這說明什麼?說明朱元璋認真思考過取消丞相的利弊,他知道皇帝一個人幹不完所有的活,他能扛,不代表後世子孫們也能扛。當後裔們不能扛的時候,能夠從大學士這裡尋求幫助。他本人是不用的。

可以說大學士制度,就是朱元璋給後代準備的智囊團。

他沒料到的是,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改大學士為學士,少了一個“大”字,意思就不一樣了,職責也就不同。圍繞在朱允炆身邊的只剩下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儒家大師,做學問很厲害,玩政治不行。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大明風華》中的朱允炆

朱棣靖難成功,立刻延續了父親的做法,復設大學士,並且更進一步,將內閣變為皇帝的助手機構。

具體是這麼實施的,原先的丞相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朱棣把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歸於六部,自己牢牢把握著決策權。

到了永樂中後期,內閣職權越來越重,兼管六部,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全國各地所有政務由通政使司彙總給司禮監,司禮監送呈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由內閣拿出處理的方案,呈報皇帝批准,做最終決策。

但在這個時候,內閣還沒有脫離幕僚的性質。經過朱高熾、朱瞻基兩朝的加持,內閣大學士才有了超然的地位。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大明風華》中的朱高熾和朱瞻基

內閣真正執掌朝政、足以對抗皇權,則是在明代宗朱祁鈺時期。土木堡之變讓明朝的開國功臣集團和靖難功臣集團損失殆盡,科舉出身的文官自此一支獨大,內閣就是文官集團的代表。

明朝出了那麼多奇葩皇帝,竟然還傳了276年,內閣居功至偉。正德皇帝耽於享樂的時候,嘉靖皇帝修仙問道的時候,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時候,天啟皇帝忙著做木工的時候,讓大明這架國家機器運轉起來的是內閣。

毫不誇張地說,大明可以沒有皇帝,但不可以沒有內閣。事實上,內閣分散了皇權,除了難以篡位之外,比丞相給皇帝帶來的威脅更大。這是朱元璋廢除丞相時不可能想到的。

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明朝內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結語】

總之,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進一步集中皇權,取消了丞相之職。目的雖然達到,但對於明朝來說是個很危險的信號;幸運的是,弊端還未顯現,朱棣就查缺補漏,設立了內閣;內閣發展到後期,已經萌生了某種程度的民主,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制度,繼續下去,說不定會有質的改變。

可惜滿清入主中原,一切都沒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