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美團外賣抽傭比例高嗎?

  4月1日,我寫了《從92.3%到49.5%年度增幅美團真的慢下來了嗎?》一文,闡述了美團高位增長的可持續邏輯。

  文章我提到,從股價走勢來看,資本業界對這份財報是滿意的。截止3月31日收盤,美團股價當日大漲6.42%,報收93.65港幣,市值達到5449.73億港幣(截止到今天,進一步漲到5460億港幣)。

  被資本看好,是因為一家年營收近1000億,年流水6821億的大型平臺,實現了49.5%的年度增幅,無論在哪個行業這樣的表現都堪稱優異。對於他們說,美團當然是一個良好的可持續投資的標的。


短評:美團外賣抽傭比例高嗎?


  有網友留言問我“美團抽傭特狠,達到20%左右,為什麼反映到財報上的盈利卻不怎麼多呢?”

  今天我就把我文章中漏分析的這個維度以及關聯的話題,儘可能的用每個人能看懂的邏輯說明白。

  透過表面佣金看實質佣金:遠遠低於20%

  一般來說,我們判斷平臺的抽傭多少,主要看各種報表數據,一目瞭然,似乎沒有可探討的餘地。但在美團尤其是美團外賣的模式中,有一個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關鍵節點--配送騎手。這些配送騎手的工資誰來支付?我們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評判美團的抽傭比例是多還是少。

  事實上,美團佣金的8成以上都給了騎手(備註:財報顯示,美團2019年399萬騎手拿了410億工資,佔到了外賣佣金的82.7%),除了佣金美團額外還會給騎手補貼。


短評:美團外賣抽傭比例高嗎?


  因此,實質上來說我們應該“剔除工資,再算佣金”,假設美團20%左右的抽傭說法成立,那麼美團的實際綜合抽傭將會降低到4%左右。

  美團真正賺的錢應該是這4%的部分,而非20%的部分。

  對於美團來說,這幾年一直強調並且落地一個舉措“保障並且增強騎手利益”,對騎手利益的強化甚至比消費者端還要更多,這是為什麼?因為美團明白保障了騎手利益,騎手就能以更飽滿、更積極的心態工作,就能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務,最終也是保障了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

  反過來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願意和美團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上美團下單,美團的邊際成本就會進一步降低,規模效應就會進一步放大,最終運營效率越來越高。

  我們再來探討一個話題“美團的盈利水平不行嗎?”

  在2018--2019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的當下,企業盈利其實分兩種,一種是真盈利,一種是假盈利。


短評:美團外賣抽傭比例高嗎?


  有一些企業打著“過冬”的口號,開啟了降薪、大裁員、關店、減少渠道減少和市場投入,然後年底時欣喜的發現盈利了。這種盈利其實就是假盈利,無法維持。

  還有一些企業,在所謂的寒冬之際,加速佈局和投入,繼續強化技術研發和模式創新,給員工、給合作伙伴更多的回報,也能夠盈利。這種盈利就是真盈利,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盈利。

  美團很顯然是後者,後者的模式中每新增1元錢的盈利,比前者的1元錢盈利大了很多倍,無法相提並論。這個道理可能很多網友不理解,但精明的投資人都懂,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體量差不多大的公司,盈利少的那一方反而或獲得更高的估值/市值,就是因為單位盈利價值更大。

  對於美團這種級別的企業來說,如果真的按照某些人理解的是一個“只顧自己發展的自私平臺”,那麼它隨時可以實現一年100億甚至200億的盈利。但美團為什麼不賺這麼多錢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近期,美團官方做了預告,表示一季度會虧損。有人說是因為疫情,我認為疫情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虧損是因為價值賦能,這些價值指美團在春風行動、春歸計劃以及夥伴補助方面的投入。換句話說,一季度如果美團真的虧損了,那麼我們認為這種虧損要比縮衣節食來的盈利更有價值。

  所以,我們判斷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僅僅要看盈利數量,更要看盈利質量。

  佣金佔比降低為什麼還可以盈利:規模效應凸顯、邊際成本降低

  縱觀美團整個2019年財報,最大的特徵無疑就是----美團上市後終於盈利了!

  如果僅僅看這個結論,很多人想當然的以為“那還用問,肯定是美團大幅提高了抽傭,自然而然就盈利了?”

  實際上呢?與2018年相比,美團佣金收入佔比(佣金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18年的72.1%下降到67.2%。如果美團大幅提高抽傭,那麼佔比應該更高才對。

  那為什麼美團反而盈利了呢?原因很簡單,隨著運營效率的提升、交易筆數的增加,美團的規模效應就會凸顯出來,單位邊際成本就會大幅度的降低,所以較少的投入或者較少的抽傭,會換來較多的盈利。

  如果你無法理解什麼是規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成本降低,我給你舉個iPhone的例子就明白了。蘋果生產第一臺iPhone的成本是幾十億美金,而生產第10億臺iPhone的時候成本可能只要200美金。

  美團外賣的第一單,成本可能也在1億以上(背後的技術體系和運維體系構建,都需要錢)。但美團外賣的第1億、10億、100億單,成本就會急劇下降。而今天,美團外賣2019年有87億個訂單,2020年可能有上百億訂單,綜合運維成本將會低到何種水平,不言而喻。

  87億筆訂單相比較美團盈利水平的話,美團單筆盈利並不高。那麼,美團一年6000多億的盤子,錢主要被誰賺走了呢?不是別的,除了外賣騎手,就是商家以及產業鏈上的廣大夥伴們。

  我們可以大膽預計,未來在不減少騎手待遇甚至繼續增加待遇、不增加商家傭金甚至降低佣金比例的前提下,美團將實現更大的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