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深圳⑬│“最難”的一屆高考生,如何從疫情中突圍?

68 天,98 天。

你見過倒計時會增加嗎?2020 年的應屆高考生見證了。他們,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的一屆高考生,因為"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高考改革,不宜復讀"。此時,他們本該在學校進行集體緊張的二輪複習,但高考延期的通知卻來得比返回課堂的消息更早。

如何在疫情困境中找到突圍的路,是這屆高考生必須面對的高考特別加試題,是命運贈予他們的成年禮考驗,亦是歷史交於他們書寫的責任。

深度深圳⑬│“最難”的一屆高考生,如何從疫情中突圍?

小林在上語文課。

焦慮,是逃不掉的學習情緒

如果說要給自己備戰高考的狀態打分,10 分為滿分,紅嶺中學的高三生小林給在校的自己打 7 分,在家的自己只能打 5 分。"再不開學,好多高三生都要瘋掉了。"由於疫情,原定 2 月 9 日的開學時間一再推遲,上了一個多月網課的小林陷入了焦慮。

網課,在高考複習關鍵時期帶來的不僅是學習方式的突變,更是直接影響著高三生們的學習狀態。因為家中還有寄宿的表妹同時在上網課,小林有時會因為網絡崩潰而漏掉老師講解的一些知識點。為了打印試卷,小林不得不加急買了臺打印機,如今已經用掉了一包紙,可是自己打印出來的試卷總是跟實際試卷不一樣,做起題來總有些彆扭。以前,全班坐在一個教室裡上晚自習,大家會被他人的用功所刺激更努力,但現在對著攝像頭雲自習,不僅擔心同學會截表情包,還容易被屏幕上閃過的畫面影響分心。對於小林來說,家裡熟悉舒適的環境還容易令她鬆懈,加上小區裡孩子的嬉鬧聲、路上的車輛聲都影響著她的學習情緒。

翠園中學的高三生聖璽玥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今年,聖璽玥跟隨父母回江西老家過年,但是疫情越來越嚴峻,一家人不得不趕在封村之前回到深圳。剛收到推遲開學的通知時,她還有點懵,以為不過一兩天的事,沒想到過了三四天還是沒有確切的開學日期,她才緊張起來。學校的網課是從 2 月 11 日開始的,課表排到了月底,當課表即將結束時,聖璽玥又收到了排到 3 月 15 日的課表 …… 在等待始終不明朗的開學信號過程中,她的焦慮也在慢慢累積。

以前一週在家時間不過 20 個小時左右的聖璽玥,開始了漫長的居家備考生活。聖璽玥發現,網課相對少了一些課堂氛圍,同學們有疑問時打字太慢,與老師的交流就弱了很多;考試時最怕遇到網絡不好,有一次她就是在考完後突然沒了網,一個小時後網絡恢復才能把答卷上傳給老師。另外,聖璽玥因為重度近視,注視電腦屏幕超過一小時眼睛就會幹澀不適,這些都讓她無比想念在學校的日子。


深度深圳⑬│“最難”的一屆高考生,如何從疫情中突圍?

聖璽玥在家複習備考。

受困於疫情,幾乎沒有退路

2020 年 6 月 9 日,也就是原定高考結束後的第二天,育才中學高三生黃嘉禧將迎來自己的 18 歲生日。疫情下的高考,可謂是他成人路上的一次大考驗。和他一樣,今年參加高考的應屆考生,大部分出生於 2002 年至 2003 年,也就是非典前後。這便是為什麼他們成為了網友們口中最難的一屆高考生。

這屆高考生的難,在於他們幾乎沒有退路。廣東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 8 個省份之一,今年將是高考分文理科的最後一屆。明年高考的科目、計分方式的不同,將讓這批高三生的復讀變得困難。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也許就是這屆高考生面對高考的真實寫照。

按照傳統的高三複習計劃,第二學期開學後,深圳高三生將迎來第二輪複習。第二輪複習是在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對高考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強化,是考生能力和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的關鍵階段。可是疫情卻打亂了所有學校的計劃,黃嘉禧就坦言,這個時期,他們最需要的是老師對自己備考心態和方向上的引導和調整,而網課在互動性上的不足,使部分同學的突破變得困難。

聖璽玥的父親聖曉林也感嘆,本來高三第二學期的一模,將是對高考生們一輪複習的檢驗,也可以讓考生們估算自己高考的情況,但是受疫情影響,全市高三學生首次線上統一測試沒有老師監考,分數不做全市整體統計、分析、劃線和排名,這就讓高考生們失去了對標對象。

不僅高考生難,高考生的老師也很難。連續多年帶高考生的育才中學老師張自明稱,以前老師只需要備課,現在還需要備教學方法。學校里老師備多少內容基本講多少,但是網課的內容不得不縮量,並且為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他們還要增加授課的趣味性。雖然每節網課的教學強度比不上在學校裡,但是工作的時間卻明顯增加了。光是看圖批卷的時間,就是以前批卷的 2、3 倍,學生們在課後微信中請教問題,老師也要及時在線解答。作為班主任,張自明不僅要定時統計學生的健康狀況,還要隨時關注他們的精神壓力問題。


深度深圳⑬│“最難”的一屆高考生,如何從疫情中突圍?

張自明在上網課。

是危機,也是轉機

早上 6 點 10 分起床,6 點 20 分至 50 分進行第一節早讀,早餐過後 7 點 5 分開始第二節早讀,一直到 8 點開始上網課。上午有 3 節主科課,每節課一小時,11 點 20 分結束,休息 10 分鐘後進行英語聽說練習,11 點 50 分吃午飯,在 12 點 30 分前做短暫休整 …… 這是黃嘉禧居家備考給自己制定的作息表。

雖然焦慮成為高三生居家備考不得不提的關鍵詞,但他們也在學校老師的遠程指導下努力摸索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為疫情避免出門後,黃嘉禧就把所有原定休息時間改成了學習時間,與同桌微信相互監督打卡學習,通過交流緩解焦慮情緒。聖璽玥通過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搭配適當運動和閱讀,讓自己保持一個愉快的學習狀態,同時,她還給自己報了個線上課外補習班。

"大家都說我們是最難的一屆高考生,但我覺得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屆。"黃嘉禧發現,這段居家備考時間裡的線上測試,一些同學的分數排名出現了明顯了變化。他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學習自主能力強、心態好的同學,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張自明也表示,疫情之下的高考,已經從一場考試延伸到了生活,對於高考生的學習環境、學習能力、心理狀態等全方面提出了挑戰,取勝的關鍵就在於"應變"。高考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更是一個學校、一個家庭的較量。"以往的高考,比的是大家各科目的總分,現在除了這個總和分,還要比大家誰能在變化發生時更好地去應對。"

張自明所說的變化,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來得頻繁且讓人措手不及,比如 3 月 31 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今年的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

當黃嘉禧收到這個新聞推送的時候,他剛剛結束學校雙週考文綜測試,原本還因為昨天的數學考得不如意而有些"喪"的他第一念頭就是,"我有多一個月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複習了!"

這個消息也出乎聖曉林父女的意料之外。聖曉林沒有因此感到開心或鬆口氣,反而有些擔心,高三生剛剛接受了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學習方式、複習方案的調整變化,突然高考延期,他們的心理反覆波動會很大,這對學生來說需要很大的定力,對於老師、家長來說都是考驗。作為家長,聖曉林打算先了解一下女兒的想法,再給予相應的引導和幫助。而作為高考的主角,聖璽玥除了驚訝,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她已經想好暫時按照原定計劃繼續複習,多出的一個月主要查缺補漏。

當高考倒計時上的 68 天,突然變成了 98 天,黃嘉禧笑稱,彷彿"百日誓師"大會就在前天。這"白掙"的一個月,除了有更多複習的時間,對於他來說,也是彌補高中生涯"意難平"的一段寶貴時光。"今天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做出的所有反應,做的所有計劃,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我們都註定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來源 | 晶報 APP

記者:林菲

攝影:林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