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的少年英雄

紛紛湧出。他們或聰慧過人、或保家衛國。古時,有七歲便為聖人師的項橐、有十二歲便拜為將相的甘羅、更有七歲便能吟詩作對的駱賓王,以一首《詠鵝》名垂青史

如今,現在的中國更是人才濟濟各式各樣的少年神童更是層出不窮。而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當年震驚全國的少年天才——張炘煬。這位天才少年創造了整個中國獨一無二的記錄:他以十三歲成為大學生、十六歲成為博士生而舉世皆知

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可謂是,“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然而,這位少年在當年卻逼著父母在北京買房,聲稱是為了提供給自己更好的學習環境,世人對此眾說紛紜,到底是任性妄為?還是眼光獨到

自古英雄出少年:張炘煬的超凡脫俗的童年生活。

張炘煬在1995年7月8日出生於遼寧盤錦市。這位少年出生之時,其父親為其取名為——張炘煬。這個名字每個字都有“火”字旁,這代表其父親對其寄有極高的期望,“火”字意味著生生不息、戰無不勝

其父希望張炘煬面對未來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挑戰時,能夠如同火焰一般熊熊燃燒,自強不息

上天似乎聽到了其父的希望。自童年起,張炘煬似乎便與泯於眾生的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在張炘煬兩歲半時,便能習得三千多個漢字,而其他同歲的小孩此時此刻甚至連話都講不清楚。

在2000年,張炘煬初入小學,在這裡,明明沒有受過額外培訓的張炘煬卻能夠如魚得水。在其他孩子眼中的任何難題在張炘煬看來簡直簡單無比。剛剛進入一年級的他甚至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出二年級的難題。

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這令他的老師也倍感驚訝。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張炘煬便跳級進入二年級,不到一個月,又進入三年級……他幾乎在每個年級都只呆上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進入小學不到一年後,張炘煬便進入了初中,正式成為了當地、乃至全國年紀最小的初一學生。

在進入初中之後,張炘煬依舊是與眾不同、鶴立雞群般的存在。無論大小考試、難度如何,張炘煬總是會提前二十分鐘交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都寫完了,為什麼不交。”這恐怕就是張炘煬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初三,張炘煬覺得老師教授的知識對於自己來說過於簡單。於是常常在課堂上一心二用。這或許對於張炘煬來說並無大礙,但這卻著實讓他的老師們火冒三丈。恐怕,無論是哪一個老師都不會喜歡上課不聽講的學生。於是,二人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張炘煬堅持自己已經學會了書本上的所有知識,根本不用聽課。而老師則諷刺他如果不想聽課大可以回家學習。

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誰知,張炘煬真就讓父親帶自己回家。在初三的後半年中,張炘煬未曾再踏進校園一步,而是自己在家自學。在半年後,張炘煬直接跳了三級,到盤山縣高中念高三。恐怕誰也無法想象,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孩子居然是一名高三學生。

更令人大為震驚的是,張炘煬在一群比他大個5、6歲的孩子中依舊是鶴立雞群

般的存在。在2005年的高考中,他以十三歲的年紀初次參加高考。是名副其實的最小考生。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小神童以505的高分遠超二本線五十多分的優異成績脫穎而出。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成為了第一位十三歲的大學生。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張炘煬又在2008年成為了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被北京工業大學所錄取。如今,十六歲的他順利地通過了北京航天大學的考試,成為了全國唯一一位以十六歲年紀成為博士生的唯一案例。

這位少年除了在學習上與眾不同以外,在性格上更是獨一無二。他擁有遠超於其他孩子的成熟與心智。似乎比起其他同齡的孩子,張炘煬表現得更像一個成年人,更懂得人情世故

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只為了更好地學習

被北京航天大學錄取後,張炘煬便在北京租房居住。然而,這位在學習上異常有天分的少年在學習上格外執拗,甚至趕走了前來照顧自己的父親,在他心中,認為父親在自己的身邊反而會讓自己分心。

比起讓父親來指導自己,他更喜歡與自己的學長們相互討論,而且,父親的陪伴讓他感到格外不適,彷彿被人監視一樣,一向傾向一人思考的張炘煬對此感到分外煩惱。在與父親的反覆協商之後,父親終於同意了張炘煬的要求。

16歲讀博士的張炘煬,當年逼父母北京買房,是任性還是眼觀獨到?

不過在這之後,張炘煬反而在心中萌生出了另一個念頭。在他如今所居住的出租屋裡,隔音效果並不好,常常能聽見隔壁鄰居的說話聲從薄薄的牆壁透過,讓他完全無法集中精力安心學習。

於是,他便向父母提出在北京買房的請求。 對於兒子逼自己在北京買房,這讓張炘煬的父母先是大吃一驚然後疑惑不解,他們並不認為兒子在北京一定需要一套房子,再加上張炘煬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公務員,根本無法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購買一套房子。

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張炘煬的任性妄為,但張炘煬堅持自己是眼光獨特,這個舉動一定有用。於是,父子之間開始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最終,張炘煬還是敗給了父親,沒有在北京買房。

張炘煬在學習上的天分在如今的中國恐怕也是無人能及。然而,儘管這個孩子學習的天分出眾,奈何情商實在不高,為了一己私慾,便不顧父母賺錢的辛苦,逼迫他們在房價甚高的北京買一套房子,絲毫不考慮父母的感受,只能稱這位孩子過於任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