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五治”融合戰“疫”情——槐樹林特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綜述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堰市鄖西縣槐樹林特場堅持“五治(政治、自治、法治、智治、德治)”融合,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政法綜治職能作用,全面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堅持政治引領——黨員幹部衝在前

對於鄖西縣槐樹村黨支部書記謝昌清來說,2020年春節是他二十多年村幹部生涯中度過的最難忘、最特殊、最獨特的一個春節。從臘月二十九接到上級通知開始,他和全體村幹部就投入到全村武漢返鄉人員排查工作中,連團年飯也沒顧上和家人一起吃。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各級幹部一律取消休假,務必於今天下午兩點半前到崗上班”。1月26日上午,剛剛走出全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場的場黨委書記鄭榮平,當即作出了這個極為果斷的決定。

接到通知後,散佈在各地的50餘名場村幹部沒有抱怨、沒有詫異,更沒有推諉。當千家萬戶還沉浸在新春佳節的節日氛圍、共享天倫之樂時,他們已然匆忙告別家人,奔赴各自工作崗位,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一條條宣傳標語掛起來了,一輛輛流動宣傳車動起來了,一個個宣傳喇叭喊起來了,一道道交通卡口設起來了,一支支黨員小分隊建起來了,一面面紅旗飄起來了……

“那段時間,街道上除了一個個‘紅馬甲’、‘紅袖頭’,根本看不到其他行人。有他們在,我們老百姓心裡踏實多了”。如今,說起當初的場景,槐樹村2組村民夏召龍仍然深有感觸。

哪裡有疫情,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

范家坪村黨支部副書記夏臣豔將自家的運輸車用來為群眾灌送液化氣,運送米麵糧油等生活必需物資,解決群眾燃眉之急。今年5月即將退休的場財政所幹部蔡傑龍發揮“餘熱”,持續在三岔河村嚴家溝交通管制卡口值班值守五十餘天……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正是全場黨員幹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恪盡職守、忠誠履職,無私奉獻、英勇奮戰,捨生忘死、勇於擔當,才贏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

2020年3月,槐樹林特場成功創建“無疫鄉鎮”,被鄖西縣委授予“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構築自治網格——織牢疫情“防控網”

“仙姑洞村共劃分4個網格,第一網格:網格員王忠森、謝昌紅、張還運;第二網格:網格員蔡世興、熊先奎、金忠成,第三網格:網格員陳代喜,陳綿興、鄧以金,第四網格:網格員:寧成奎、寧和江、陳綿洪……”。在槐樹林特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一張掛在牆上的疫情防控作戰圖格外醒目。

從宣傳勸導、人員排查、社會管控、卡口布防,到環境消殺、物資配送、心理疏導,等等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面臨任務多、戰線長、難度大等一系列難題。如何在幹部人員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實現全面防控、精準防控、科學防控,是一道必須攻克的“難關”。

該場優化設置疫情防控作戰體系,在場疫情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下,將全場5個村劃分為5個作戰片區,由場聯繫村班子成員任片區指揮長,村黨支部書記任片區副指揮長。全場黨員幹部力量全部下沉到鄉村疫情防控一線,全面開展人員排查、社會宣傳、人員管控等工作。同時,按照集中連片、便於管理的原則,將5個村劃分為19個網格。堅持聯防聯控、群策群力,全面整合各村駐村幹部、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黨員骨幹、中心戶長、森林防火員、交通勸導員、樓棟長、群眾志願者、民兵等120餘名網格員,構築起一個個自治網格,建立場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網格員包戶的三級責任體系。將宣傳勸導、入戶摸排、體溫監測、卡口布防、環境消殺、值班值守等任務定人定崗定責,落實落細到每一名網格員,確保全場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高效進行。

藥樹坪村28歲的“90後”退伍軍人姚茜,作為一名農民黨員,聽說防火站交通卡口值班值守人員不足的情況後,自正月初五開始,他先參與卡口值班,後又參與場武裝部組織的民兵巡邏分隊並擔任隊長,從拆除石步橋,到協助守住進鄉卡口,從田間阡陌宣傳講解防控常識到走訪困難群眾,在槐樹林特場這片抗疫戰場上始終能見到他身穿迷彩服的身影。

兩個多月裡,120餘名“格格”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各個角落,用辛勞和汗水織就一張張牢固的疫情“防控網”,守護著全場人民的幸福和安寧。

法治保駕護航——面對違法敢“亮劍”

“早知道這個後果,我說啥也不會衝卡”。三岔河村村民夏某,駕駛摩托車,不聽勸阻,強行衝卡,被執勤民警當場依法暫扣車輛,並被給予行政處罰。面對處罰,他十分懊悔自己當初的行為。

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法治不能放鬆。該場堅持依法防控,及時將《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關於加強縣域疫情隔離管制的三條禁令”、“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幹部‘五條禁令’”等各項法規精神進行廣泛、深入、密集宣傳,做到家喻戶曉,讓疫情防控工作有令可循、有法可依,始終運行在法治軌道。

據統計,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場依法依規查處不聽勸阻、強行衝卡、不按規定佩戴口罩、扎堆串門等違法違規行為人員6人次,給予訓誡4人次,給予行政處罰2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社會警示和震懾效果。

德治潤澤心田——激發全民正能量

疫情伊始,三岔河村在外創業成功人員劉和文,聽聞家鄉防護物資緊缺,立即捐贈10000只醫用防護口罩、500斤酒精;身在陝西省西安市的槐樹村創業成功人士陳善金、阮書林,委託村黨支部書記謝昌清,為場衛生院捐款5萬元;槐樹村4組村民夏臣學,帶頭捐款500元;場畜禽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章昌清,個人無償捐贈醫用防護口罩1000只;55歲的仙姑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寧遠明,將自家的三輪車用於設置交通管制“活卡口”,主動參與到交通勸導值班值守工作中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難面前,彰顯的是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凝心聚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勇氣和堅韌。

場衛生院副院長張偉、公共衛生科護士熊龍琴夫婦,自臘月二十八開始,放棄休假,將孩子交給父母照看後,主動請纓,日夜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線,長達五十多天。大年三十,張偉夫妻倆逐戶上門對全場120餘名武漢返鄉人員逐人進行體溫檢測,宣傳居家隔離防控知識。醫院的救護車尚未配備到位,張偉就將自己的私家車用作院裡的救護車輛,同時還充當起義務駕駛員。像深夜十二點、凌晨兩點護送危重病人轉院到臨近上津鎮衛生院這樣的事,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院裡防護物資急缺,作為主管業務的副院長,為了採集到最準確的檢測數據、等待最終的檢測結果,往往他只穿著簡單的防護服、戴著普通醫用防護口罩,就蹲守在疑似病例患者家中,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直到疑似病例排除的最終檢測結果。熊龍琴自大年初二受命堅守在防火站交通卡口監測點,除了為出入人員檢測體溫,她還充當著炊事員的角色。防火站監測點距離集鎮10餘公里,為保證卡口24小時值班值守不斷檔,一日三餐的任務就落在了6名值班人員中惟一女性的熊龍琴身上。兩個多月下來,她原本白皙的臉,已明顯曬黑了許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醫者仁心、義無反顧、不畏艱險的責任和擔當。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正是這一個個充滿正能量、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讓道德善治、樂善好施的種子在槐樹林特場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正是這一條條潤物無聲的涓涓細流,潤澤守護著疫情期間一顆顆乾涸焦灼的心靈,讓希望終於可期,病魔終被驅除。

智治創新驅動——立體管控顯“神通”

“三岔河村馬家院易遷集中安置點戶外有3名群眾不戴口罩閒逛,請加大管控力度”。2月16日上午,場綜治辦專職副主任王德林在場視頻監控室,利用“雪亮”工程微視頻實時監測各村人員流動管控情況,不時下達工作指令。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針對人員管控點多、面廣的複雜情況,該場創新思路,探索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網合一的立體管控模式,即各個網格員上門入戶實行網格化管控、各個道路交通卡口嚴防輸入輸出、利用“雪亮”工程微視頻24小時實時監測管控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補齊人力巡查管控短板,及時消除人員管控盲區、盲點,實現人員管控、社會引導全覆蓋、無死角,打造點線面結合、立體閉環、無間斷的人員管控新模式。疫情期間,該場累計利用“雪亮工程”微視頻開展實時巡邏監測20餘次,收到良好效果。

(通訊員 楊偉 李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