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與計算亮相人民網,全力打造“新基建”數字基礎設施底座

引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當新經濟業態與舊業態面臨必然交替,0和1的數字洪流正在沖毀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堤壩,尼葛洛龐帝預言的"數字化生存"正在加速到來。

過去30年間,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構築的"鐵公基",幫助中國屹立在了世界的潮頭。而站在新世紀的十字路口,中國經濟需保持高速、可持續發展同樣需要先修基礎之"路", "新基建"將作為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為中國帶來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基建"的關鍵在於"基",加速佈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中國實現多重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將釋放出更大的乘數效應。

在人民網召開的以"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實施路徑"為主題的"金臺圓桌"線上研討會,華為中國雲與計算CTO肖苡受邀參加會議並發表演講。肖苡認為:"新基建"將推動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到來,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化產業生態是"新基建"的雙重內核,而云計算等核心技術供給是"新基建"的關鍵要素。

科技潤物無聲, "新基建"雙內核驅動智能世界加速而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眾多科技公司紛紛發揮所長,以科技支援"戰疫"。

疫情發生後,華為迅速和武漢的合作伙伴一起發佈了"病毒基因組實時分析平臺",通過5G技術實時上傳數據,應用AI技術進行病毒基因測序,將原來長達數天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個小時,極大提升疑似病例的確診效率。華為還和合作夥伴共同研發並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AI輔助醫學影像量化分析服務,該系統可自動分離出毫米級微小病灶,實現單病例全自動精準量化結果的秒級輸出,大幅提高了診斷效率。

在疫情和復工期間,遠程協同、雲辦公成為眾多企事業單位的首選。北大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大一院、中大五院等近萬家醫療機構,以及全國50多個部委,超過500個省市政府部門使用了WeLink開展遠程辦公;據統計,疫情期間通過華為雲WeLink實現在線簽約的總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

可以看到,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基於5G的遠程醫療、機器人查房、紅外測溫等等應用場景都得到快速落地;基於雲和AI的工業互聯網,有效支撐了政府和企業對於應用快速開發部署、供需對接和資源配置的需求,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基於雲、人工智能、5G的城市智能體,加速了政府的智能化治理,增強了非接觸式業務辦理等等。

雲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對於國內經濟的快速復甦以及補齊衛生公共短板、城市社會治理都有非常強的助力作用,已經成為與高鐵、水電、網絡一樣的數字基礎設施,因而國家此時啟動"新基建"意義重大。

"'新基建'有兩個內核:一是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促進結構化發展、產業生態發展。"作為ICT領域多年的技術專家,肖苡精煉地指出了"新基建"的本質。

肖苡認為,短期內"新基建"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上看,"新基建"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數字經濟的支撐,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持續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最終將構建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疫情催化下的雲辦公、雲教育、雲醫療、雲娛樂等工作、學習、生活新模式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新基建'將促進更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而未來中國,將成為一個線上與線下、物理與數字高度融合的世界,當數字化能力滲透得無處不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中國也將噴薄而出。"肖苡補充道。

大力發展計算產業,提升"新基建"核心技術供給能力

"新基建"的內涵包括"聯接"和"計算"兩部分,聯接是基礎,計算是核心。

計算是"新基建"的上游產業,代表著國家的核心自主研發能力,一直是各發達國家爭奪的焦點,全球GDP前五的國家——美、中、日、德、法,與全球服務器出貨量排名幾乎一致。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北上廣深和浙江,每萬億GDP的服務器需求量遠高於其他地區。疫情期間,快速幫助醫生篩選新冠患者的AI輔助診斷,背後支撐的是雲端的算力;當無數機器人在"燈塔工廠"自行運轉、晝夜不息,背後支撐的是邊緣的算力。

2019年9月,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動計算戰略,致力於提供世界級的算力。其中,作為通用算力處理器的"鯤鵬",具有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等特性。而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的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總算力相當於50萬臺PC的集成,是目前全球算力巔峰的代表。

此外,華為以"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向生態行組織轉型,攜手夥伴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鯤鵬+昇騰"生態,共享數字世界的紅利。截至2019年12月,已有超過600傢伙伴加入鯤鵬夥伴計劃,成立16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鯤鵬生態產業園在全國4大直轄市、15個省遍地開花,助力各地方政府加快數字化建設。

"新基建"促進社會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

智慧城市是對"新基建"需求最大的領域之一。

為實現城市治理高效有序、為民服務全程全時、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城市發展新形態,華為通過安全合規的全棧雲服務、遍佈全球的本地服務團隊和全場景的合作伙伴生態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通過促進社會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讓人民群眾對智慧城市發展更有獲得感。

疫情期間,華為雲聯合國家信息中心,推出華為雲復工復產大管控平臺,政府機構可以通過"一張圖"掌握疫情數據、區域分佈、卡口排查等動態信息,疫情態勢盡收眼底,支持快速決策;大管控平臺提供復工監管審批模塊,實現從企業復工申請、審核備案,到企業復工後日常督查、統計分析的全程監管;疫情自管理模塊則幫助企業全面掌握員工健康狀況和通信狀況;社區管理平臺實施掌握體溫檢測、口罩識別、風險人員、人員聚集、人員關愛等情況,針對性發放"電子通行證"。

在天津生態城,大量傳感器和監控設備依託於5G技術對關鍵場所安防設備情況進行即時監控,並將得到的信息上傳到雲平臺供平臺上的人工智能應用進行智能分析,通過對信息的綜合處理,監控中心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各類隱患和險情,同時聯動應急處理部門完成出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火災等險情發生時人為報警導致延誤警情的問題。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目前,30+中國國家級部委、550+各級政府使用華為雲,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國土調查雲、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鷹潭市政府、上海天文臺等。在這些應用場景中,都能看到華為提供的5G、雲、AI基礎信息技術的支撐能力。

"全球領先的5G技術、一流的雲服務和AI技術能力以及基礎算力"這些華為雲身上的智慧標籤來自其30年對ICT技術的不斷打磨與積澱,在"新基建"的考題下,華為雲已交出不凡答卷。今天,人類正在進入智能世界,數據就是生產資料,算力是生產力,肖苡表示,"華為將以鯤鵬和昇騰處理器為基礎,為智能世界提供新型的數字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