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武荀/攝影並文

2020年4月1日,豔陽高照,春風拂面。

筆者沿著一條鋪設水泥路面的鄉村公路,向北徒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綠蔥坡鎮水滸大峽谷南岸的金鐘觀村觀景。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由於闊別故鄉二十年之久,對水滸大峽谷景點之一的“帝劍峰”不是很熟悉了,在老筆友田新華的親自嚮導下,我們沿著金鐘觀村辛家包山腳下黑槽安置區向北繼續前行,很快來到一個叫“石柱子”的地方觀景,被人們稱為“帝劍峰”的自然風光撲入眼簾。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帝劍峰”屹立於水滸南岸的金鐘觀村石柱子,相傳是舜帝將劈開水滸大峽谷的寶劍放在這裡以鎮險劈惡的利器,為防妖魔鬼怪將寶劍偷去禍害人類,他把自己的坐騎嘯天犬留在這裡日夜看護,如果你來“帝劍峰”,就會看見在它的旁邊,有一道酷似獅子犬的山脊伏臥著。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 帝劍峰”高約200米,呈三楞形,孤峰獨秀。在它的前面,有一口非人工開掘的古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相傳是嘯天犬的食盆,而帝劍峰的背後,則是“一尺溝壑萬丈長”的楊斯巖大峽谷。充滿神秘的楊斯巖大峽谷長約3公里,至響水洞與水滸大峽谷匯合,兩條大峽谷呈“人”字形佈局。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據民間傳說,明末張獻忠自此入川時,在“帝劍峰”非鑄造“西王賞功”錢幣,並鑿有藏錢窖;清嘉慶初年,反清白蓮教曾建哨堡於峰頂,居高臨下監視清軍動向。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這些傳說,無疑給“帝劍峰”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幾百年來,有無數尋寶人來尋找張獻忠的藏錢窖,均無功而返。

1974年,附近村民田祚哲、田祚漢冒險攀上“帝劍峰”,發現上面有石磨、鐵器和瓦礫等。傳說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毋庸置疑,“帝劍峰”曾有人類活動是不爭的事實。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筆者此次徒步觀景,實在是不虛此行,無不被“帝劍峰”的自然風光而陶醉!便舉起手機拍攝了一組鏡頭,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展現給讀者,讓你也一包眼福!


湖北巴東老筆桿武荀:實拍水滸大峽谷——“帝劍峰”風景!


作者簡介:武荀,土家族,出生於1965年5月,中共黨員,巴東縣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恩施州新聞攝影家協會會員。

曾擔任《袖珍文學》特約編輯、《恩施週刊》見習記者、《武陵都市報》見習記者、巴東縣廣播電視臺特約通訊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