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了】第十三期

【每日一了】第十三期 | 風口:積木式的創新

今天是每日一了陪伴你的第13天

您好,這裡是每日一了,每日一了,每天加深我們對世界的瞭解。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的薛兆豐老師作為作者寫的一本書,叫《全球風口積木式創新與中國新機遇》,其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是關於積木式創新。


薛兆豐老師是得到的知識網紅,他的課程應該是全網銷售量最高的課程之一。但是我認識薛兆豐老師不是在得到,那是20年前,那個時候他還是張五常的學生,所以張五常叫Steven張,他就把自己的名字取成叫Steven薛。所以,其實經濟學啟蒙,我是從薛兆豐20年前開始的,我非常的感謝和佩服他。


我在書架上翻到一本書,其中的一位作者就是薛兆豐老師,叫《全球風口積木式創新與中國新機遇》,其中積木式創新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所以今天分享給大家。


作者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但是現在資本主義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將其命名為社會化資本主義,他的形成有六個方面的影響因素。


【每日一了】第十三期 | 風口:積木式的創新

第一個基本的因素是科技的發展。過去的資本論得出了一個非常悲觀的結論,資本的增值速度,超過了整個社會的財富累積的速度。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資本家,你將永遠是資本家。


但是現實社會,沒有按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尤其是美國。一方面,資本家過世以後,交稅交了很大,交了很多遺產稅。所以很多人交不起,遺產只好捐贈給國家。第二部分,最主要的原因是財富不斷的被新人所創造。比爾·蓋茨的父母不是億萬富翁,馬克·扎克伯格的父親也不是億萬富翁。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對新科技的掌握和運用獲得了鉅額財富。


所以,馬克思看到的資本主義的巨大矛盾,現在被科技革新所改變和改善了。


第二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教育的普及,使很多新興的科技並不是始終掌握在傳統的,擁有各種壟斷資源的人手裡。在古代的時候,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知識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現在,因為教育普及化了,最先進的科技並不僅僅是被資本家掌握,而更多地掌握在普通的老百姓手裡面。


第三個要素,就是協同。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雖然教育可以為整個社會提供良好的基礎,但是對社會真正推動還是要通過企業來完成的。在互聯網前時代,人的能力再強,往往也是大公司的螺絲釘,所有的技能也是一顆螺絲釘的技能,所以人就被擰死在那裡。


但是有了互聯網之後,原來需要一個大公司才能跟別人協同完成的工作,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一個人可以物理上獨立於大企業,但實際寫作上依然可以按照大企業的運作方式,使得各個部分緊密的配合。


比如說SpaceX公司做的是私人航天的飛行器,這顯然是一個高科技和很龐大的一個項目。公司只有110個人就可以完成整個航天飛行器的設計開發和製造,原因不是這110個人多麼厲害,而是利用了協作的力量。


第四個因素是信用。大規模的社會化協作需要很好的一個參照系,那就是信用。資本主義社會非常強調公司的信用,現在的小企業和個人也需要有信用。關鍵不是為了產品銷售,而是遠程協作,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相互信任,那麼很快就能合作起來。比如現在的Airbnb,任何一個家庭,只要有富餘出來的房子,甚至客廳裡面的一個沙發,只要願意出租,就可以把信息發到的他平臺上,別人看到以後,就可以來租,這個平臺,建立一個雙向評價的機制。使得租戶和出租者可以相互評價,這種商業模式建立的前提是整個社會的普遍性的權利。


第五個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是企業家。當科技足夠發達,獨立小企業,甚至個人就可以協作,而當信用體系基本確立之後,最重要的一類人就要登場了,他們就是企業家。這些人可以把所有的因素貫穿起來,迅速獲得和過去的巨無霸般的跨國企業競爭的能力。信用的企業形成一個聯盟,這種聯盟具備了跨國企業的能力的同時,又避免了大企業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最後一個要素,就是風險投資。創新企業佔領市場,就需要足夠的資本實力和大企業做對抗。而資本的來源,就是風險投資家們。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本實力在匹配創新型的企業家,然後就可以打翻身仗,將大企業的巨頭給掀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科技教育協同信用企業家,再加上風險投資,就造成了一個新的經濟形態。這個經濟形態就是積木式創新的經濟形態。


舊的經濟形態是以跨國企業大企業為象徵的,新的經濟形態是以經驗豐富的現代企業家為象徵的,以他們為核心組織各種資源,使得新企業的成長速度非常快。最近我們常聽到的說法叫指數型增長,那些老的企業一般需要上百年的歷史,才能長成如此龐大的規模,而這些新興的企業家成長方式是積木式創新。外部協作資源像積木一樣即插即用,就好像樂高的積木一樣。不管最終的規模有多,大都是由一堆小積木所組成的。

【每日一了】第十三期 | 風口:積木式的創新

所以,新興經濟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企業成長速度非常之快


第二個新興經濟的特點,是協同工作的程度會越來越深。過去以資本主義大公司為平臺的協作方式,更多的是基於生意的基礎,你給多少錢,我就交多少貨。即便是供應鏈上的企業間的合作,也是貨和錢的關係。


但是未來的協作要涉及很多股權的方面,以實現長期的利益共享。這時,一種嶄新的協同方式出現了,過去的大企業強調的是管理的順暢性,從泰勒開始,都是如何考慮能夠管好更多的人。


但是現在,管理這個詞提的越來越少了,越來越沒有用了。即使一個企業的協同生態系統涉及到十幾萬人。能夠被管理的,也就是在辦公室裡面,內部的少數人,外部的協作人員是不歸他管。


所以未來聯盟是經濟形態的標準狀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協作,而不再有誰依附於誰的概念。


新資本主義協作生態是以核心企業家為盟主形成的聯盟化的協作體系,正在迅速擊敗很多傳統的跨國企業。作者認為,在未來的三五十年裡面,全球經濟中處於這種協同生態中的新型資本主義企業家將會成為主流,傳統企業家就會慢慢的消失。


積木式創新、聯盟式企業家這樣的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在創業商學院的很多課程裡面,我們也是這麼教育和教導大家的,在我們參與的諮詢、輔導和投資的很多項目裡面,我們也是用了這樣的方法和觀念來運作這些項目。所以,在未來的時間,你可能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是可以做一個很大的平臺。你可能內部只有少部分人,但是外部會有大量的人可以協同工作。所以,未來的時候,我們一個小的老闆可能也能做出過去大的巨頭才能做出的事業。這是積木式創新,或者說聯盟式企業家的主要的一個邏輯和觀點。


那麼今天的每日一了就先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