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庭會有婆媳不和的現象,那麼自己親媽跟自己能不能相處好呢?為什麼?

糖果果152442686


婆媳關係是一種比較敏感的關係,在處理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在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婆媳不和的現象,但婆媳不和並不等於自己親媽和自己的相處狀況,所以還是要理性看待。

一、婆媳不和的產生有多方面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3點:

1.婆婆對媳婦的期望過高或者是要求過於苛刻

如果婆婆是強勢型女人,在家庭關係中,婆婆處於主導地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當媳婦嫁進來之後,婆婆會有一種緊迫感,害怕自己的領導地位受到威脅,所以她們對媳婦的要求會比較高,以此來讓媳婦服從自己的安排。

特別是看到自己養了多年的兒子對兒媳好的時候,心裡會有各種的小疙瘩,對媳婦各種挑刺。目的是為了能維持自己的地位。

2.媳婦的思維沒有轉變,以為用對媽媽的方式對待婆婆,就能家庭和睦。

Papi醬在參加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提到了自己的婚戀觀。其中她說到的婆媳相處之道,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言論。她說:“我媽跟我過一句話,我覺得挺對的,就是婆婆要把兒媳當成女兒,女孩兒要把婆婆當成婆婆“。

簡單的一句話,精闢的概括出婆媳的相處之道,但現實中,未必每個媳婦都能拎得清。

作為媳婦,要明白一點,婆婆並不等於媽媽!媽媽可以幫你做很多事情,包容你的小脾氣,甚至是為你打點好一切;但婆婆是不一樣的,她和你沒有血緣關係,沒有義務包容你的小脾氣。

3.婆婆和媳婦之間存在溝通障礙,兩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婆婆和媳婦是兩代人,在生活和經歷上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溝通上也有一定的障礙,例如在育兒方面,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又或者是生活的要求上等等,老思想和新思想的碰撞,會讓雙方都不甚滿意。

對於新嫁進來的媳婦而言,因為自己之前的生活環境不同,所受到的教育也會有所區別。如果和婆婆產生意見不合時,沒有一箇中間人引導或者是其中一方諒解的話,矛盾會一觸即發。

二、比較之下,自己和親媽的相處會自然得多,但也會有矛盾產生的時候。

很多婚後的女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特別是自己生小孩的時候,只有媽媽是真心關心自己的,因為媽媽和自己有著血緣關係,那種心連心的感覺,會讓母女相處自然。

當然有矛的時候,媽媽還是會牽掛自己,自己也會有內疚的感覺。或許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原因,所以無論自己怎麼鬧,媽媽最後還是會原諒自己,她總能無限的包容我們的壞脾氣,即使有爭吵也會很快煙消雲散。

因為媽媽是十月懷胎將我生下的人,在她的眼裡,無論什麼時候,我永遠都是她的孩子。“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就是真實的寫照。

因為你是她身上掉下的心頭肉,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她始終是最牽掛我的人。

三、與婆婆不和,不能等同於自己和親媽的相處也會不和

婆婆和媳婦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所以婆婆真的沒有必要去照顧你的情緒,你的矯情和任性。既然你已經嫁進她的家門,就應該做好一個媳婦的本分:收起你的撒嬌使小性子的性格,永遠不要期待婆婆會對你噓寒問暖,將你寵成小公主一樣。

你只需要明白:母女是血緣關係,婆媳是一種社會關係。前者只需天然的情感流露即可相安無事,後者考驗的卻是百轉千回的情商較量與博弈。

四、轉變心態,減少矛盾,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化解媳婦和婆婆的矛盾,我覺得可以從以下2點入手:

對婆婆保持尊重,滿懷安恩的心。

人和人的相處,最基本的是能相互尊重。中華民族是一個向來講究尊老的民族,所以對於婆婆,我們是必須尊重的。

畢竟她生養你的丈夫,沒有她的辛勤付出,也沒有你的男人。聰明的女人在和婆婆相處的時候,給她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尊重她的決定,感恩她為家庭的付出。只要你用心的對她,她也能感受得到你對她的好。

與婆婆保持適當距離,但要多溝通。

畢竟婆婆和媽媽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最好的婆媳關係是能保持距離但又能保持這溝通聯繫。

距離產生美。


薄荷書影


親媽不能跟女兒好好相處的事也很常見。比如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和她媽媽,都挺好蘇明玉和她媽媽。

其實不只媽媽和女兒,很多爸爸跟兒子也不對付。

歸根結底,都逃不開“人性”兩字。

女兒長大之後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與媽媽應該有各自的空間,也就是現在人們經常說的“邊界感”。

一旦這個“邊界感”沒有做好,就會出現相互指責不滿的情況。

成年之後的母女關係,已經不是撫養和被撫養的關係,而是兩個獨立的成人,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而不是越過邊界,讓媽媽或女兒負責。

女兒小時候,出了事是媽媽負責,也被媽媽管教,女兒成年之後,這種關係模式就不適用了。

有些媽媽因為自身經歷的原因,沒有自我,會把自我轉移到女兒身上,這也是越界行為,對於這種行為,女兒應該勇敢地說不。

女兒長大之後,遇事之後,可以把媽媽當朋友,師長一樣請教,聽取她的意見,但最終做決定,負責後果的人,還是自己。

一旦女兒和媽媽能做到以上兩點,就能很好地相處了。


采苓子


其實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會因為思想,或者行為習慣的的不同,產生摩擦,媽媽總歸是自己的親媽,就算吵得再兇,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不會記仇。可是婆婆就不一樣了,和婆婆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再未認識老公之前只是一個陌生人,所以,如果以後生活中,發生摩擦,一般心裡會不舒服,而且還會記仇。其實相同的事情可能發生在親媽身上,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矛盾,說白了,人還是對自己人容忍度高。



婆媳不合很正常

一個不認識的女生變成我兒媳婦

性格不好的,覺得你搶了我的兒子,懶還使喚我兒子

性格好的,那也得有個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你交朋友還很大概率不和呢,何止是一個忽然變成你媽的中年婦女

和母親不和,那大概率以後也不好處,因為觀念不一樣,肯定天天吵,完了這是親媽,你還不能和她斷絕關係,只能吵吵吵

所以我建議,還是磨鍊自己的能力,成年後早點離開父母的家,自己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找個和你觀念相同的,這樣子生活不香嗎?


正經名字


我來回答一下,有的家庭婆媳不和,我覺得這個也很正常,說實話就是和自己的親媽也會吵架的。這個我有切身的體會,因為我給我姑娘看小孩有五六年了,有時候她說的那個話,我真的一點都受不了,真想一直不理他了,可是轉念一想不行啊,總得給她把孩子看大了,要不她怎麼過啊。

可是,我的姑娘給他婆家人就相處得好了,她婆婆家也是個獨生子,她婆婆也是那種很勤快的人,在家裡什麼都管,我姑娘老是到我跟前說,她的婆婆不容易,家裡大小事都管,還自己開了店,所以說,我覺得當媳婦兒,一定要體會婆婆的不容易,她能做多少算多少,如果做不了也不要埋願,說句實話,她真的什麼都不管了,你能怎麼樣。

所以,我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全家人一定要互相體諒,做到家和萬事興。


南得糊塗


我和我婆婆就特別合不來,為什麼?經典的老問題代溝,性格不合[捂臉],也許從她第一眼見到我這個外地兒媳婦就沒好感,當時我覺得不是大問題,後面發現第一眼和感覺很重要,比如開始住在一起我做飯各種嫌棄不好吃,我不做飯說我懶…還喜歡在我不在家翻我東西,我剛來這邊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就喜歡寫寫日記,日記對我來說是比較隱私的了,一般我寫完都會放到隱蔽的地方,可是我上街回來竟然發現攤開來放在桌子上,我感覺我在她面前就像脫光了一樣!我倒垃圾她要翻看,懷孕老公起來給我做早餐她會說這邊沒有男的給女的做飯吃的,有點爭執狠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還有很多很多………也許這些都是性格不一樣吧!我感覺和我自己的媽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住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兩年多,鄰居們都說我們家就我老公一個幹嘛要分家,我說我再累再苦我都願意…


xfr


人和人相處都是互相的,不是所有的婆媳都不和,也不是所有的母女都和諧。

因為和婆婆不是親母女,都會顧忌著情面,不會把話說得太過分,自己的媽媽就不一樣了,因為親密,話也會說的很直接。

再來,比如,老人家的生活習慣不好,如果是婆婆,我最多說兩遍,她不聽,我也不會再多說,但媽媽,我會一直說,說到發脾氣。

所以我家是婆媳表面和諧,母女表面不和諧。


阿娟7647


婆媳不和的現象比較多 ,和親媽相處不好的也有,但這種情況和天氣一樣,晴天偶而會變成陰天,但過一會兒又晴了,火氣上來各不相讓,消了氣又和好如初,她們之間的親情割不斷,這就是為什麼丈母孃能長期住在女婿(閨女)家的原由。加之女兒從小由親媽養育下長大,各種習貫、習性互相瞭解,能相處好當然是很順其自然的事啦。


胡悅695


一些家庭裡婆媳不和是正常現象。這個問題的產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 婆婆和兒媳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她們有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導致了她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

其次 一個女孩子因為愛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家庭,而且不管她結婚前多麼地任性,結婚後,說話辦事就要守婆家的規矩。雖然嫁為人婦,但是不論在生活習慣和做事方法上都有其原生家庭的深深烙印,面對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面孔,說話和做事更多的是不確定性。婆婆是這個家庭的領軍人物,如果婆婆是個非常強勢的女人,她從來不會把一個稚嫩的女孩子放在眼裡,雖然兒媳是她未來的接班人,但婆婆是大權在握。兒媳在婆婆眼裡是嫩了點,可兒媳自己可不這麼認為,自己的思想緊跟時代潮流,婆婆的思維方式早已過時,因此婆媳意見不一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矛盾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再有 兒子已經成家,對於兒子的小家庭,父母亦是局外人,作為長輩不要過多的干涉兒子、兒媳的生活,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媳婦回到孃家,作為女兒和自己親媽矛盾也時有發生,甚至娘倆會大吵大鬧。吵歸吵,鬧歸鬧,可能會十天半個月誰也不理誰,但是矛盾只要一緩和,娘倆馬上會不計前嫌,喜笑顏開,很塊就有說不完的話,好像之前不曾發生過任何不愉快,因為她們血脈相連,母女之間存在的是人世間最無價的濃濃的親情。

願所有的婆婆和媳婦都能和睦相處,做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小溪銀波微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