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延症該怎麼治?

穆學國


謝謝你的提問。不建議給孩子貼上一個“症”的標籤,這是對自己和孩子的一種負面暗示。可以嘗試分析孩子會拖延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都不建議用拖延這個詞,因為孩子並不理解什麼是拖延。孩子“拖延”有很多原因:

1. 比如家長做事也喜歡拖延,比如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出門,總是上學時間要到了,才催促孩子。孩子會覺得無關緊要,反正有人催,就有可能“拖延”。

2. 家長沒有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個需要訓練。

3. 孩子不覺得是在為自己做事,只是滿足家長的要求。所以會“拖延”。因此,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為自己做事。

4. 父母過度幫助孩子,什麼事都替孩子做了,剝奪了孩子的權利。

5. 對所做的事情沒有興趣,沒有動力,自然會“拖延”。比如學習沒有動力,沒興趣,就會寫作業“拖延”。所以,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是關鍵。

也許還有很多原因,無論什麼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孩子需要的的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Liyutao


幫助孩子解決拖延症這事我真是特別有感觸,說說我最近剛經歷的故事吧,希望能有幫助。

我女兒剛上小學,他們學校每天下午4點放學,家長就在這個時間前到達校門口,然後每個班的班主任帶著孩子出來。最開始兩週的時間,我女兒那個班總是最後一個出來,有時候是4點20,有時候要等到4點半,等的時間長了總有家長抱怨,那時候我總在心裡想也許老師想多講講所以耽誤了時間,也許是她們班人數相對多一些所以慢一些,總之不覺得這是多大的事。直到第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我說每天全班幾點放學是由我女兒決定的,每天都是大家收拾好書包站好隊,然後我女兒還在慢吞吞收拾書包,等她入隊以後一般都是別人收拾好書包20分鐘後。你知道嗎?當時聽說這事我腦子都懵了,很不好意思居然因為她每天如此拖大家後腿。我一直一來心態都很佛系,我不要求女兒是尖子,可也萬萬不希望她成倒數。

回家路上,我心態有些崩了,我給我老公打電話說了這事,我老公的回應還挺正面的,他說:“早點發現問題是好事啊,娃身上的問題越早發現越好糾正嘛!”聽了他的話,我開始勸自己冷靜下來,我想確實如此,帶娃嘛,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唄。

回家後我問女兒:“你今天放學收拾書包快嗎?”她很“驕傲”的回答我:“不快啊,幹嘛要快?我每天都是最後一個收拾好的。”聽了她的回答,我心裡默唸了無數個“親生的”才按壓住了怒火,不過當時我腦袋裡是亂的,我不知道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選擇了冷靜,我沒有再提這個話題。

孩子做完作業後收拾書包,我靜靜的坐在一旁觀察她是怎麼收拾的。我發現她把書包放客廳裡,書本、文具放書房裡,她第一次從書房裡拿了語文書,慢慢走到客廳去,把語文書放進書包,然後再走回書房去拿另外的書,回書房的路上還多次停留站住去玩了一會玩具。就這樣一趟趟出入客廳、書房,一次一本書、一個本、一件文具,她收拾好書包用了很長很長時間。等她徹底收好後,我走過去說:“寶貝,媽媽覺得你剛才收拾書包太辛苦了,媽媽有個更省力的辦法,你要不看看?”然後,我把她的書包拿進書房,把所有書摞起來,一次性就放進了書包,然後我再問她:“是不是這樣更省力,而且你可以省出大把時間放心去玩。”娃方式也表示確實媽媽的辦法更好更快。

第二天早上,送娃到校門口,我對她說:“媽媽有個想法,你今天要不試試看用媽媽昨天示範的辦法收拾書包,你可能會讓老師同學大吃一驚,你想不想看他們驚掉下巴的表情?”孩子兩眼放光的使勁點了點頭。那天放學,他們班破天荒的很早就出了校門,我女兒看見我就趕緊對我說:“媽媽,我今天試了你的辦法,果然有用,我今天是班上收拾書包第二名,老師還表揚我了,你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我想明天去拿第一名。”然後我又告訴她:“明天可以試一試每節課後就馬上收拾書包,不要等到最後,一定可以更快。”

說到這裡,幫孩子解決拖延症這事告一段落,我事後也在總結,為啥這次能如此有效幫到孩子,我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正視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理智地去發現原因、尋找對策。

2,分析、發現癥結

發現問題後,可以積極跟孩子溝通,或者通過觀察等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3,幫助孩子改正、做好示範

有時候我們認為孩子做的不好,只是單純的批評他,甚至責備他,其實孩子很可能在你批評、責備後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給予積極的示範,比單純說教效果更高。

4,發現進步及時鼓勵和表演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認可,尤其是你發現孩子進步時,你的一句鼓勵,往往能促進孩子往好的方面進一步發展。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講真,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寫字慢、吃飯慢、穿衣慢等問題,多想想辦法各個擊破,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可以很棒的!




三土媽媽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拖延症不是一種病的症狀,而是一種不良習慣的具體表現。

孩子拖延症的起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受父母的影響。

二、受長輩和親朋好友的影響。

三、受其朋友圈影響。

四、受同學和老師的影響。

正如明日歌中所講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拖延症有輕重之分,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輕的是可以通過正規的訓練或在家長的教育下得到妥善的改變。要想改變孩子的拖延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事事需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

二、讓有拖延症的孩子脫離有拖延習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背景。

三、讓有拖延症的孩子堅持做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

四、以專業的訓練方法讓有拖延症的孩子做到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五、讓有拖延症的孩子脫離資深拖延的環境,杜絕與有拖延症的人交往,做一個有原則、有規律、有良好習慣的孩子。

六、家長在以身作則的同時,必須給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起居時間表,以文字表達的形式將好的方案張貼在醒目位置,讓孩子按照方案的規定嚴格執行。

以上是本人對有拖延症習慣孩子的改變方案。


用戶水大魚大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但我認為大多數小孩子的拖延行為並沒有達到所謂的“症狀”,而是出於對某種未知事物的好奇而產生的一種做法罷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小孩子的眼裡有許許多多奇怪的事物,他想了解、想知道答案,想知道更多更多。這樣,他就會專注於某一事物而忽略也許是應該做的事情。改變這一行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作為父母,必須耐心的和孩子講解什麼應該立刻做,什麼可以稍後。而且,要有理有據,絕不能動不動就發火。

二、可利用小孩子極其喜歡的事或物來引導,使其馬上做出選擇。比如:馬上做,給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或是買一個小玩具等。

三、可建立一些獎懲措施,如:馬上做會有什麼獎勵,稍後做會如何如何,而不做會有什麼懲罰等等。小孩子的“拖延症”並不可怕,但習慣養生卻不容易改掉。

因此,改掉壞習慣對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是極其有益的。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評論,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如何改變有拖延症的孩子?

做事情喜歡拖延,不僅會影響做事效率,也很容易錯失良機,不管學業上還是生活上,對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孩子做事拖延,有來自什麼方面的原因呢?

一般來講,孩子喜歡拖延,有來自3個方面的原因:

  • 天性如此

心理學家林文采博士將人按天生氣質分為4種類型,樂觀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其中冷靜型孩子就是典型的做事節奏總是會比別人慢半拍的,這是一個人的天性。

解決方案:

這類孩子雖然做事會慢一點,但非常細心和謹慎,甚至有些時候大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他會注意到。我家4歲的小寶這類典型,有一次我們外出吃飯,臨走的時候,他見我忘記拿水壺,還會記得提醒我。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給予孩子耐心,如果知道他某件事需要花費的時間會長一點,那我們就多預留點時間給他,只要在一旁給予適當的鼓勵,他們通常能很好地堅持把一件事完成的。

  • 孩子有畏難情緒

孩子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才有畏難情緒呢?---不會,不願意,或者時常受到挫折,批評,那麼當他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容易有畏難情緒,不願意配合。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做家庭作業,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批評孩子這個不會算,那個不會寫,孩子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本來孩子因為不太會需要大人的指導,這樣被否定下來,下次來做作業時,可能拿作業本會慢吞吞,寫一會就玩橡皮擦,要筆等各種小動作,最後10分鐘之內能完成的事情,弄了30分鐘也正常。

解決方案:

注意用心觀察孩子,看是因為哪個原因,如果是不會,就要給予他們幫助,教導他們。

如果是不情願,瞭解清楚背後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情願做事情。

少批評,多鼓勵,多點耐心,只要進步一點,就給予大大的表揚。

  • 受家庭環境影響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其中哪一個做事情喜歡拖拖拉拉,孩子自然也會模仿,並形成一種習慣。

解決方案:

父母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甚至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比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改變和進步。

最後

  • 教會孩子正確管理時間

先要確保孩子是否能正確認識時間,如果還不會,那就先教孩子,讓他們對時間有個最基本的概念,當孩子在不認識時間的情況下,是分不清5分鐘和50分鐘有什麼區別的。

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明確告訴孩子要在多久時間內完成,如果能完成,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不能完成,也該受到相應的懲罰。

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父母持之以恆的努力、堅持和鼓勵,如此,孩子才可能有大改變。


樂歡爸媽


面對孩子的拖延症,家長不停的“催”,後果會怎樣?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等一會就做,再等五分鐘就起床。

這是當代不少成年人的口頭禪。

同時在困擾著成年人的還有:孩子的拖延。

孩子之所以會拖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不自律”,另一方面是由於孩子的專注力不夠。例如家長在教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一下子要去上個廁所,一下子偷偷溜去看會電視。所以才會導致孩子做事情比較拖延。

一、對於孩子拖延,大部分父母是怎麼做的呢?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令我印象十分時刻:株洲劉女士喊18歲的女兒曉雲起床,怎知曉雲雖被反覆催促,卻還是賴床不起。40分鐘過去了,劉女士徹底被激怒了。情緒失控的劉女士拿著菜刀,直奔曉雲臥室,嚇得曉雲趕緊報警。

家長就是因為對孩子的拖延忍無可忍,導致了這一後果。不少家長其實都對孩子的拖延真無奈。除了催孩子,就是不停的催孩子。那孩子又是怎麼想的呢?

二、父母的催促,會讓孩子怎麼樣?

閨蜜最近沮喪,因為她兒子不管做什麼,都愛拖延一下。所以她就越催,導致孩子說她有點更年期。令閨蜜傷心不已,覺得兒子不理解她。但是在孩子拖延的時候,父母的催促會讓孩子反感,從而產生代溝。

其實在孩子拖延的時候,家長一催就慢,孩子則是一點就炸。有以下3點表現:

1、脾氣暴躁

在我們作為成年人做事情的時候都很不喜歡被催促,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在其實也有意識自己如果不自律,動作不快點,那麼可能會遲到或者導致出一些不好的後果。在他們矛盾的時候,家長還在一旁催促,孩子就會越來越暴躁。

2、變得越不越不聽話

孩子在某些期間會叛逆,不想聽家長的話。尤其是家長態度比較強硬的時候,孩子更會和家長唱反調。

3、不喜歡獨立思考

因為孩子不管在做什麼事情,家長都會在一旁催促。導致孩子覺得:反正爸爸媽媽會叫我的。這樣一個心態。長期以往,孩子就會不喜歡獨立思考。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在家長認為催促孩子“快一點”的時候,孩子也覺得家長很煩。這一過程就傷害了親子關係。起爭吵的是父母和孩子,同時,受傷的也是父母的孩子。家長覺得孩子不愛她,孩子認為家長太煩。那既然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那怎樣做才是對的呢?

1、立於一個立場:尊重幼兒

成人按照成人自己的節奏去要求幼兒,這是不公平的。站在幼兒的立場,尊重並理解他們的行為,用心觀察和分析,

2、計時潛行--用計時的方式提高做事的效率

孩子拖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時間觀念。在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他限制一個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從而高效的完成該做的事情。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認識到,輕微的拖延是完全正常的。畢竟,待在舒適區是人類的天性,作為大人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有拖拉的習慣,何況是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呢?


我是小鴻兒媽媽,我是一名樂觀開朗、樂於分享最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的寶媽。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多更多的人!


小鴻兒媽媽



看開2017316116


不知道題主在提問中提到的“寶寶”是多大。如果是10歲以下的孩子。那麼我認為這不是一個需要“糾正”的問題。就像不需要“糾正”孩子的“注意力”一樣,因為他們的注意力由生理決定只能保持一會(例如五歲的孩子注意力保持在20分鐘左右)。

試想一下週圍的孩子都存在“拖拉”的現象,難道所有的孩子都有問題嗎?當然不是,孩子做事會有孩子的行為規律,他們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風風火火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並且是在玩中學習。這對他們以後參與社會是一個提前的鍛鍊。他們做事沒有我們大人那樣功利,他們願意在玩中去體驗、去感受,他們真正享受那個玩的過程,所以他們自然而然滴就拖拉下來了。

這樣來看,並不是他們存在問題,是我們太功利。孩子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樣,何必去為難孩子呢?

要向孩子以後做事利落高效,我們大人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做好榜樣。這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身心舒展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其實孩子有現在這種拖延的情況,絕對和父母養育的過程是有關的,不管說好話或是威脅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懲罰或是獎勵的方式在對待孩子。

養育孩子也是非常系統的工程,這個家長首先要有明確的認知。孩子出現油鹽不進的情況,家長需要反思自己,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是得當的。學些本身是孩子的事,現在到變成了父母的心頭病。

想要改進這種情況我覺得需要從以下三點來進行:

1、喚醒孩子學習的興趣,我們要去了解孩子不願意做作業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不喜歡老師,或是覺得課程太難,或是作業太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其實背後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有沒有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有了一個有一個的成就感時,他就會捨不得放棄這件他有興趣的事。

說一個我家孩子的例子,我之前給他報過一個英語啟蒙課,這也是唯一的一個課外班,我內心當然希望他能夠堅持下來。可是學了有15天左右的時間,他不願意學了。我想到了好多個提高孩子興趣的辦法,告訴他學習之後,可以用自己獲得的積分去兌換寵物。因為他愛看變形金剛,於是讓他看原版的,並且告訴他,如果他一直學英語,就有一天能夠聽懂裡面人的語言了;最後,也有一個小心機,他不學的時候,我會自己專心的學,他看見我認真的學習時,就會不自覺地湊過來跟我一起學習。

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瞭解,去跟孩子連接,瞭解他不願意寫作業的真正原因,這一步真的很重要。

2、父母要跟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幫他解決困難

孩子遇到困難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幫助。父母總是吼孩子或是罵孩子,只會形成逆反,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看著是在做作業,實際上扣這個摸那個,一直在拖延,或是抗拒。

告訴孩子,你會跟他一起戰勝這個困難。

不要再吼叫,或是用威逼利用的方式,對待他。

看他哪裡需要幫助,什麼地方能自己努力克服,什麼地方實在是搞不懂。

3、多肯定孩子的優點,哪怕只是非常小的一點

其實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多肯定孩子。哪怕是一個微小的進步都要肯定。父母的評價,對孩子來講太重要了。

講個小例子吧,有一次我和孩子在看電影,他拿水的時候,竟然灑了三次,我每次都很生氣的抱怨他,一會他跟我說:媽媽,我是不是什麼都做不好。

當時我汗顏了,我的語言給的就是這樣的信號。

好在我每天都有表揚和肯定孩子的環節,我及時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當天晚上,給他道歉。

當你不斷地肯定孩子的時候,他才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他才可能表現得越來越好。

人都喜歡被肯定,這是心理學上早就正視過的理論。這種方法,其實在大人身上同樣適用。


教育孩子,是個緩慢堅信的過程,我們要制定中長期目標,不要指望一招鮮,要慢慢改正自己和孩子身上的問題,方法得當,孩子總會變得越來越好的。

人生其實就是和自己比較的過程,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說別人家的孩子。


陽光小房子


放學了,小明回到家先去玩遊戲,玩到很晚才想起來要寫作業,於是在爸媽的呵斥聲中打開書包…

放假了,小華天天跑去同學家玩,直到假期最後一天才開始寫假期作業,於是在爸媽的陪伴下寫到凌晨…

週末了,小虎迫不及待的去找小夥伴踢球,把收拾房間的事情拋在腦後,爸媽看著他亂七八糟的屋子無奈的搖頭…

天下沒有比父母更愛孩子的了,看著孩子因為拖延導致成績下降、變胖生病、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作為父母該是多麼的痛心啊。


痛心之餘,家長們會想辦法幫助孩子。研究表明,下面這些辦法是不怎麼起作用的:

1)衝孩子大喊大嚷:這麼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好?!趕緊去做就行了!

這樣的話如果對成年人說,會讓ta覺得很羞愧,同樣的,孩子也有自尊心,這樣對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而覺得自己無能往往是很多拖延產生原因。

2)反覆嘮叨,覺得只要把話說了就算完成任務,覺得只要反覆說,孩子就會聽進去。

如果家長前面說的100次都沒起作用,那麼是應該繼續再說第101次,還是應該反思為何不起作用呢?

3)時時刻刻監管孩子,不斷的檢查和批評,認為只要足夠嚴格和嚴厲就能解決問題。

監獄等機構的監管可謂十分嚴格吧,那麼每個出獄的人都能改過自新麼?

4)用災難性的後果來嚇唬孩子

如果你不寫作業妖怪就會來吃掉你,如果你考不上大學這輩子就完了,這樣只會讓一個覺得自己無能的孩子更加的羞愧和恐懼。

5)家長親自上陣替孩子做

替得了一時,替得了一世麼?

6)冷嘲熱諷,早就告訴你了,讓你不聽你爸我的,活該!

這基本就是在傷口上撒鹽,除了讓孩子更傷心,沒有什麼正面作用吧。


那麼應該做如何呢?


首先,把家長自身和孩子分開,望子成龍的心態並不能真的讓孩子變成龍,孩子是否考高分不說明家長的成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最多隻能做到幫助,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其次,確定孩子自身的特點,比如有沒有注意力缺陷等生理方面的問題,通過溝通了解孩子心理上的擔心和恐懼。

最後,明確重點,孩子的幸福和成績哪個更重要?保持耐心,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把孩子當成朋友和夥伴,協助孩子處理生活和學習遇到的問題,這樣總會在實踐中找到適合雙方的辦法的。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