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吳三桂在歷史上是個頗有作為的將士,駐守山海關力敵清兵,讓滿人始終沒有辦法入國門,如此可見吳三桂的能力有多強。假如大明能堅持的下去,吳三桂也是有本事接著攔著清兵,讓滿人始終進不了自己的地盤,遺憾的是後來李自成破大明都城,明朝早已失敗了,吳三桂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投降清兵,與滿人合作。

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清王朝在重用吳三桂的時候,卻又有些歧視吳三桂。

清王朝的這種歧視,源自於他們是以滿族人為主體,建立的政權。清王朝入關後為了打壓漢人,便制定了用"剃髮"來強迫大家屈服的國策,所謂"留頭不留髮"的典故,便是源自於剃髮令的施行。

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吳三桂作為一名漢人降將,他在滿族的貴族圈子裡,地位其實並不高。

清朝通過限制錢糧、調離吳三桂手下將領等手段,來打壓吳三桂的方式,讓吳三桂感覺到了威脅,駁回吳三桂的要求,這是基本操作,類似於限制錢糧,調離吳三桂親信這種事情,才是最噁心吳三桂的。

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當然,這種程度的打壓,只是微不足道那種,更厲害的還是"我打你一巴掌,你還要主動找理由來告訴別人,自己為何捱打"這種。因此,在一些人看來,已經60多歲的吳三桂,似乎沒有必要再去起兵造反,即便成功推翻清朝,吳三桂很可能也當不了多長時間的皇帝了。那麼,問題來了,康熙下令撤藩,60多歲的吳三桂為何寧願造反,也不願解甲歸田呢?

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首先,在康熙正式下令撤藩之前,也即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一的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吳三桂的所作所為,已經徹底和明朝勢力徹底結怨了。這不僅是因為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協助多爾袞入關,成為清朝得以入主中原的功臣。

判明降清:吳三桂險些成功!坐擁權錢,為何非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

作為清朝平定南方地區的馬前卒,吳三桂和南明勢力進行多次的交戰。吳三桂即使能攻到滿清都城,最後在戰局不斷的損失下,自己始終不會是勝利的一方,因為沒有太多的援兵,他只能速戰速決或者堅守這兩條路可以走了,前者明顯不行,後者拖太久也是受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