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寧可自找麻煩,也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評論】寧可自找麻煩,也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印象中,上海人的字典裡少有“麻煩”二字,既怕給別人添麻煩,也怕別人給自己添麻煩。用上海話來說,就是“儂個事體幫吾伐搭界”“吾個事體幫儂阿伐搭界”。這種處事觀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好,總讓人有井水不犯河水的距離感。

但思忖一下,這也算是上海人的生活哲學,是一座城市的生存智慧,這種哲學和智慧的底色就是契約精神、規則意識,前提是每個人都要讀得懂公眾意識和集體認同,然後按照一種默認的行為規範做好自己,各管頭上一片天、各掃門前一塊雪,無事不相擾、遇事不添亂。這在日本有一種流行說法叫“讀懂空氣”,換成上海話就是“拎得清”“看山水”。請看小布轉載的這篇評論。

【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就像這次疫情,上海人是最早搶口罩的,而且說“悶”在家就“悶”在家,“悶”得“六親不認”。當時,很多人說上海人是“怕死第一”“惜命無敵”。現在回過頭來看,是怕死好還是不怕死好,是自律好還是自由好,這本賬不用算都明白,一切看事實、看“療效”。“怕死”是表象,“自律”是內核,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練好自我防護的“金鐘罩”,努力做尊重科學、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好學生”,才能交出一份“好作業”。

【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其實,上海人有時也不怕麻煩,喜歡“自找麻煩”。比如,遛狗時,“鏟屎官”們會熟練地用紙包起地上的狗便便;開車時,司機們會自覺地給行人讓出斑馬線;搞垃圾分類,一群老伯伯老媽媽每天守在垃圾桶前,發出靈魂拷問,“你(扔的)是什麼垃圾”;遇到不文明行為,上海人往往會不厭其煩,跟你好好講道理;還有一個細節,這次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撤離病區時幹了一件事,清掃病房、整理床鋪,打掃乾淨才正式退場。而在撤離武漢時,同樣的動作在酒店又COPY了一遍。

為什麼上海人對自己有點狠,喜歡“自找麻煩”?出發點其實還是在“不添麻煩”,我把狗便便收拾了,多少能讓人們行走方便點,讓環衛工人輕鬆點;我把垃圾分類做好了,多少能讓老伯伯老媽媽省力些,讓這個城市乾淨些。

麻煩不麻煩,一個對己,一個及人,是同一種價值觀的兩種敘述方式,體現了“與人方便”和“與己方便”、“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的和諧統一。每個人都首先把自己做好,然後力所能及地為別人做些什麼,不一定要刻意表達,不一定要熱情洋溢,你所做的,時間久了,別人自然會懂。這可能就是上海人方寸之間的默契吧!

【评论】宁可自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上海人的“拎得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