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姚襄、悅綰和石琨的三路大軍殺往襄國,冉閔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冉閔依舊發揚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派遣兩名大將分頭出擊,沒想到全軍覆沒,只有兩名將軍單槍匹馬逃回了大本營。

看來小兵還是不行,需要強人親自出馬,冉閔就想親自領兵出擊。此時,大將王泰趕緊勸說道:“現在城內石袛大軍正在虎視眈眈,城外不遠處援軍也勢頭正猛,我們現在的情況非常兇險,很容易腹背受敵,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城裡靜觀其變,挫其鋒芒。大王你一旦親自出擊,成功還好,一旦失敗,大事去矣。請你固守大本營,讓我帶兵出擊,替你把他們滅了吧!”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王泰)

王泰說的沒有錯,打仗不只是硬碰硬,也不是莽夫的行為,你冉閔再牛逼,可以單挑別人,但是你要是率領數萬大軍,就不能意氣用事,否則就會倒大黴。

冉閔也不是糊塗人,一聽王泰說的有道理,就想採用王泰的計策,沒想到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說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話,最終將冉閔的勝利成果徹底葬送了。

這個人是一名道士,名字叫法饒,他說:“我已經夜觀天象,太白經昴,當殺胡王,一戰百克,不克失也!”

冉閔要是好好琢磨一下,就不會輕信道士之言,因為這番話放在石袛那邊照樣成立。冉閔難道不是胡人首領嗎?石虎養育了他那麼多年,後來官至後趙大都督,能說不是胡人首領?

但是,我們不能怪冉閔,在那個科學技術很不發達的年代,那些頂尖的科技工作者都去當巫師和跳大神了,你能說法饒不是天文學家?你能說那些神乎其神的讖文裡面沒有科學的影子?

冉閔信了法饒的話,他把袖子一甩,把腳一跺,攘袂大言道:“吾戰決矣,敢諫者斬!”

既然大話都說了,冉閔就去迎接自己慘敗的命運去吧。這次慘敗,會將他原來所有的勝利成果全部歸零,會讓本來就不穩固的冉魏王朝更加搖搖欲墜。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當時,姚襄和石琨帶領的軍隊剛剛到達襄國,冉閔就率領幾乎自己的全部家當進行迎戰,就在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前燕悅綰率領的另外3萬名軍隊開拔到了戰場。悅綰會用兵,他命令士兵們拖拉著樹枝和柴薪,故意弄出許多煙塵,就像千軍萬馬從天而降,給正在打得紅了眼睛的魏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戰事立馬逆轉,王泰的預言終於變成了現實。石琨、姚襄、悅綰和石袛四路大軍將冉閔的軍隊團團圍住,一番血戰,天昏地暗,冉閔自己再英勇,魏兵也是血肉之身,看見那些刀劍沒命地朝自己的身上招呼,魏兵早就沒了鬥志,立刻潰不成軍,四散奔逃,冉閔終於慘敗。

這一敗,就排山倒海,冉閔的兒子冉胤,本來為大單于統領投降的胡人,結果冉閔一敗,那些投降的胡人立刻殺掉了冉胤,再次反叛,韋謏的預言也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左僕射劉琦、大將胡睦、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侍中李綝、中書監盧諶、尚書劉欽、劉休以及其他許多將士,一下子就死了10萬多人。這一仗,將冉閔手下的精英們基本上掃蕩略盡。

冉閔這一慘敗,就像推到了多米諾骨牌,形勢不可避免地繼續朝極端惡化方面發展。全國盜賊蜂起,北方地區又一次發生了大饑荒,又一次出現了重複了千百次的人相食的慘景。

從石虎去世,到冉閔慘敗,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基本上每月都在打仗,青州、雍州、幽州、荊州的那些從別處遷徙來的漢人和胡人,紛紛想回到自己的故土家鄉。一時間,在路上逃難的民眾就有100多萬,這些人互相攻擊、加上強盜劫殺,以及飢疫縱橫,死亡人數佔了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真正到達目的地的民眾也就二、三十萬人。

整個北方土地,立刻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紛亂之中,從此之後,田園荒蕪,再也無復耕者。

看見冉魏王朝亂成了這個樣子,冉閔終於嚐到了後悔的滋味,一怒之下,就將法饒父子肢解處死,同時追贈韋謏為大司徒名號。這一年,是公元351年,東晉穆帝永和7年。

石袛打了大勝仗,就想繼續鞏固自己的勝利成果,派遣大將劉顯率領7萬人進攻鄴城,一直開拔到離鄴城23華里的明光宮。

看到來勢洶洶的敵人,剛經歷慘敗的冉閔終於害怕了,就想起了王泰曾經給他的勸告,覺得王泰這個人是個會行軍打仗之人,就派人來到他的家中,畢恭畢敬請老將軍出山。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王泰一直埋怨冉閔沒有聽自己的意見,這才招致如此慘敗,心中一直恨恨不平。所以,即使使者來請他,王泰堅決以生病為藉口不出山。冉閔看到老將軍擺譜,就屈尊一下,親自去請老將軍,這已經給足了王泰面子。沒想到,王泰擺譜擺得過了頭,即使冉閔自己來請他,他也不出山,這下子可把冉閔給氣壞了,回來之後,對著軍士們大罵道:“王泰這個巴奴,你以為我沒了你就活不下去了?我先滅了群胡,回來再砍你的腦袋!”

冉閔一生氣,就不知道什麼叫害怕了,立刻揮軍出動,同劉顯展開激戰,畢竟猛人不是吃素的,一下子就將劉顯趕到了陽平縣,斬首30000多人,大勝而歸。

冉閔勝利回來,王泰的老命也就不保了。因為,冉閔發了怒,喊出了狠話,這個時候,總會有和王泰不合的人想趁機落井下石,於是就有人向冉閔打報告:“王泰在大王你出戰之時,偷偷召集人眾,想投降前秦。”

冉閔本來對王泰就有氣,這次回來即使不殺他,也會給個處分,現在有人跳出來羅織罪名,冉閔順水推舟,將王泰全家誅殺,並且夷其三族。

劉顯敗後,在陽平魂不守舍,就偷偷地向冉閔揮舞橄欖枝,說要殺掉石袛,投降冉大人。劉顯說到做到,真的就把石袛一刀砍了,然後帶領軍隊來歸降。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石袛)

但是劉顯畢竟懷有二心,投降是不可能的,暫時保命是真的。結果投降沒有一個月,劉顯復叛,繼續帶領大軍攻打鄴城。

這還不算什麼,最令冉閔心驚肉跳的是,他手下的大將們紛紛歸降東晉。兗州刺史劉啟率鄄城投降;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豫州牧冉遇、荊州刺史樂弘也紛紛率城歸降;平南的高崇、徵虜大將軍呂護抓住洛州刺史鄭系,率領三河歸降東晉。

人這一倒黴,喝口涼水也塞牙,冉閔的大將們紛紛背叛逃跑,沒投降的大將們也紛紛被殺。前燕慕容彪攻陷了中山,殺死寧北將軍白同和幽州刺史劉準。

屋漏偏遇連陰雨,此時又有急電傳來,原來劉顯正在率軍猛攻常山,常山太守蘇亥支撐不住了,趕緊請求冉閔派兵支援。冉閔心急火燎,留下大將蔣幹輔佐太子冉智,自己親率大軍8000人趕去救援。

正在路上的時候,常山那邊卻傳來了捷報。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顯的手下大司馬、清河王石寧率眾投降了。冉閔就聯合石寧大舉進攻劉顯,劉顯大敗,一路狂奔逃回襄國。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徐州刺史 周成)

襄國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主人了,並且劉顯的大將軍曹伏駒已經暗中投降了冉閔,結果劉顯一進城,就自投羅網,冉閔就誅殺劉顯以及殘留的後趙王公貴族一共100多人。殺完這些人,冉閔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焚燒襄國城,可憐後趙積累的幾十年的財富都在大火之中化成了灰燼。燒完襄國城,冉閔就將老百姓全部遷徙到了鄴城。走投無路的石琨只好率領全家來投降,冉閔也不客氣,將石琨全家全部殺光,從此之後,石虎終於斷子絕孫了。

這個時候,前燕已經佔據了幽州,接著大將軍慕容恪揮軍前行,想要攻佔冀州。冉閔聞聽之後,立刻就帶兵前去征討,兩軍在魏昌城開始對壘。

冉閔取得了不小的勝利,按說應該偃旗息鼓,進行修整,結果他不但不這樣做,而是想繼續征討前燕,這種行為,加速了他的滅亡。

冉閔不明白自己的處境,但是他的手下個個心裡跟明鏡似的,大將董潤、張溫對冉閔說道:“現在前燕士氣正旺,銳不可擋,我們不能和他們硬碰硬,應該避開鋒芒,尋找機會,然後再出擊,一定會大勝而歸!”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慕容恪)

冉閔的牛氣現在上來了,怒道:“我現在只要一出兵,立刻就能平定幽州,殺死慕容儁,現在碰見了一個小小的慕容恪,我們就要避開,我這樣做,一定會被天下之人恥笑的!”

冉閔的豪言壯語值得欽佩,但是,他也太小瞧慕容恪了,那個人絕非等閒之輩,前燕能在北方站穩腳跟,基本上全是慕容恪的功勞,在慕容儁死後,前燕的後人一個比一個孬種,是慕容恪一個人在支撐著整個前燕王朝。當年前秦苻堅想滅前燕,謀士王猛就說,只要前燕還有慕容恪在,就不能出兵,出兵必敗。於是苻堅只好等到慕容恪死後,才一舉把前燕滅掉了,當然,這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了。

冉閔的軍隊勢頭正猛,一共和前燕交了十次鋒,結果獲勝,冉閔算是暫時佔據了上風。

慕容恪為了對付冉閔,他就命令手下將戰馬全部用鐵鏈連接起來,創造了歷史上最早的連環馬。這些連環馬的主人,全部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猛士,一共有5000人,列陣以待冉閔。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連環鐵馬)

冉閔不愧是英雄,只見他毫無懼色,跨上赤兔朱龍馬,左手持丈八雙刃矛,右手持大戟,那匹馬能夠日行千里,那杆矛,曾經取過無數上將首級。縱馬狂奔,殺入敵陣,須臾之間,300顆人頭落地。

冉閔正在酣鬥之間,慕容恪的鐵騎大軍到了,將冉閔圍了數圈,面對這麼多的敵人,冉閔終於感覺到吃力了,拼命殺出重圍,向東逃跑,跑了大概20多華里,那匹赤兔寶馬突然之間就累得倒斃在地,冉閔虎落平陽,只好束手就擒。同時,大將董潤和張溫也被抓住,一同送往了幽州薊城。

冉閔被五花大綁推上前燕的大殿,慕容儁就質問冉閔:“你也就是個奴才下人,竟敢也妄稱天子?”

後趙時期遏經山天王封神

冉閔不卑不亢,答道:“現在天下大亂,你們這些胡人夷狄,個個人面獸心,尚能篡逆登基,我冉閔是一時的英雄,憑什麼就不能做帝王?”

這句話差點將慕容儁噎死,他一怒之下,就命人將冉閔鞭打三百下,然後遣送龍城(遼寧朝陽)。

冉閔被抓,鄴城就亂成了一團,那些大臣們紛紛逃跑和投降。此時的鄴城也正在鬧饑荒,人相食,慘到什麼程度呢?石虎死後留下來的那些後宮嬪妃與各類女官,全部被饑民吃得一乾二淨。鄴城在短時間內就變成了人間地獄。

冉閔的太子冉智,在大將軍蔣幹的保護下投降了晉朝,那塊傳國玉璽果然就在鄴城,經過一番努力,東晉的將士們趁著北方大亂,進入鄴城,將傳國玉璽弄到了手,終於歸還了東晉。傳國玉璽在丟失40多年後,終於物歸原主。

而一時的英雄冉閔,在押往龍城之後,被慕容儁殺死在遏經山下。冉閔一死,遏經山周圍七華里範圍內的草木全部枯死,接著蝗蟲大起,從5月份一直到12月份,老天滴雨未下。

慕容儁知道冉閔果然是真英雄,死後也能感天動地,就封他為“悼武天王”,同時還派使者畢恭畢敬地對冉閔進行了莊嚴的祭祀活動,祭祀典禮剛剛結束,就下起了鵝毛大雪。

後趙和冉魏王朝從此消失的歷史的深處。

這一年,是東晉穆帝永和8年,距離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還有一年時間。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