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防控看變|坐有“向”,桌變“樣”

隨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被按下“暫停鍵”的諸多服務行業陸續營業。“煙火氣”逐漸恢復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生存狀態也在發生著變化,一些習慣和行為甚至作出了很大改變。有的是抗擊疫情必須,有的是平時就該講究卻未做好,不管如何,事情都在向著好的方面發生發展,並將深深地影響著你我。本報記者從醫、食、住、行等方面,擷取一些鏡頭,看看大家防疫是如何拉開距離的,生活是如何向文明拉近距離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業經歷了一個格外漫長的冬季。如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餐飲業也在復甦。記者採訪瞭解到,出於安全考慮,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的同時,也響應政府號召鬧起“餐桌革命”,分餐、公筷、隔斷……距離有了,但感情未變。

4月1日中午12點,位於濟南市和平路的超意興快餐優品彙店,前來堂食、打包帶走的顧客絡繹不絕,22名員工忙得不亦樂乎。

从疫情防控看变|坐有“向”,桌变“样”

超意興快餐店餐桌上設置了十字隔斷,並標註著就餐坐向。

記者看到,該店從店門口到取餐處,地上每隔一米都貼著一條提示線,確保顧客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店內每個餐桌上,還都安裝了一個十字隔斷。“這個十字隔斷有半米多高,放在桌上正好把桌面平均分成四部分,而且每個區域都標註了就坐的方向,這樣大家就餐時誰也看不見誰,保證臉不對臉,可有效進行防護。”店長謝育紅介紹說,“有了這個創意隔斷,不僅增加了餐位,也保證了人們堂食的安全。”

據謝育紅介紹,恢復堂食後,該店營業額穩步回升,目前每天在八九千元,是過去正常營業額的70%左右。

“這是我們疫情防控的一個創新舉措,這套十字隔斷一套成本100元左右。目前小面積的店都安裝了,效果好的話,下一步我們會在各個門店推廣。”濟南超意興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宋業飛說。

在濟南皇城根銀座新天地店,“分餐公勺”模式已經成為該門店主要的就餐模式。食客間隔而坐,公盤公筷擺放有序。在這兒吃飯的李先生說:“朋友好久不聚,再聚已是習慣大變。疫情使人們更講衛生,注意保護,但朋友的感情未變。”

農村大眾記者 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